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人肉搜索”在侦查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梦茹  翁里 《犯罪研究》2010,(3):48-53,62
“人肉搜索”是网上侦查的有力工具,其在彰显公序良俗的同时,亦在挑战现行法律的道德底线。“人肉搜索”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是侦查机关侦破案件的有力武器,同时也对公民的隐私权构成了巨大的成胁。笔者建议在法律的规制之下,才能将“人肉搜索”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运用于犯罪侦查实践;对于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违法“人肉搜索”行为应当禁止。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是近年来的新兴词汇,随着“人肉搜索”的多起标志性事件在互联网中甚嚣尘上,“网络暴力”逐渐进入公众视野。随之而来的法律问题及社会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本文试将“人肉搜索”引发的相关法律问题(个人隐私权、名誉权保护,与社会公众的言论自由、知情权以及舆论监督权等之间发生权利冲突时,应坚持“公共利益优先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等)结合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并从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剖析,从而探索“人肉搜索”现象的现实性意义以及对其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韩晔 《法制与经济》2010,(13):89-89,100
“人肉搜索”作为后起的新兴的网络技术手段,尽管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将个人信息在网上传播,导致被传播者的个人安宁遭到破坏,那就超越了法律的规定,存在侵犯公民隐私的问题。本文从“人肉搜索”的现状入手,分析“人肉搜索”所涉及到的侵权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对策,在切实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发挥“人肉搜索”的证明作用。  相似文献   

4.
于美淇 《法制与社会》2011,(34):280-281
科技社会和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带我国进入了网络信息社会,产生了“人肉搜索”这种特殊的信息搜索方式,但近几年发生的“人肉搜索”事件,使个人的权利受到威胁和侵犯,在享受网络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看到了折射出的社会和法律问题,“人肉搜索”是否入罪也成为学术界的争议问题。  相似文献   

5.
如今当红的“人肉搜索”风潮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众追求社会公平公正的意识,满足了公民对信息批露公开公正的要求,但在“人肉搜索”中公开的个人信息,属于隐私权的范畴,“人肉搜索”过程中的不适当的行为很容易侵犯到他人的隐私权.本文通过对“人肉搜索”现象及隐私权界定的分析,探讨了“人肉搜索”侵权案件的法律适用依据以及司法救济途径,简析如何把“人肉搜索”这把双刃剑收为己用,真正做到对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胡健 《江淮法治》2009,(5):57-58
如果“人肉搜索”加以有效引导和法律约束,会发展成为一种非常高效有益的网络互助模式,同时成为一种舆论监督武器;但如果过度放任,甚至纵容针对个体的暴力行为,必然会恶化网络环境。发布所谓“网络追杀令”、“人肉搜索令”的网民不能以“道德卫士”自居而规避法律责任,同时还需明确网站的侵权责任。在网络侵权和“人肉搜索”侵权的案件中,许多网站确实可谓是“助纣为虐”。  相似文献   

7.
“人肉搜索”是网络时代下的产物,最早可追溯至2001年的“陈自瑶事件”.本文在分析“人肉搜索”积极与消极的法律问题上,侧重探讨其在应用中涉及的法律问题、问题产生原因以及对其法律规制的思考.并以最低限度的承担法律后果的可能性,引导公民正确合理的使用人肉搜索.  相似文献   

8.
因为一场轻率而不可控制的“人肉搜索”,一个18岁的年轻生命消逝了,另一个23岁的年轻女孩将面临1年的有期徒刑。这起被称为广东省“人肉搜索”第一案的发生再次引起了公众对“人肉搜索”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人肉搜索"是人工与搜索引擎相结合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手段,作为信息工具,"人肉搜索"具有价值中立性,不是法律直接规制的对象;作为法律事实,"人肉搜索"具有合法与违法的两面性,是法律规制的真正对象。利用信息权利的解释功能,构筑起完整的信息权利之网,是"人肉搜索"法律分析的基点,而信息权利之网上的"网结",是"人肉搜索"法律分析的抓手。  相似文献   

10.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监督机制,在我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搜索方式,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可能侵害被搜索人的隐私权。本文在“人肉搜索”与隐私权的冲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平衡“人肉搜索”发展与隐私权保护的几点立法建议,以期促进“人肉搜索”形式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晗 《中外法学》2011,(4):870-879
人肉搜索是中国社会中的热点现象,也是目前网络上典型的法律纠纷。本文通过对于目前政府规制和法院判决的分析,认为目前关于人肉搜索的讨论和处理中,存在依据隐私权来支持管制人肉搜索和依据言论自由权利支持人肉搜索行为的两种倾向之间的冲突。本文进而通过对于两方意见的深入剖析,借助法律的文化研究的视角,归纳出人肉搜索问题的法律辩论背后的两种法律文化和法律价值的实质冲突:一方依据自由个体主义的隐私权文化来反对人肉搜索,另一方(本文称之为"中国网民文化")则认为人肉搜索涉及基本的社会道德和家庭伦理,不能以自由个体主义的隐私权为之辩护。两种实质价值之间的冲突构成了人肉搜索规制的根本困境。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徐州市人大禁止“人肉搜索”的条款,在网上激起广泛讨论,大多网民反对该条款,并声称,“这是霸王条款,是不是怕和周局长一样下场吧?”可见,立法禁止“人肉搜索”并不是那么得人心。  相似文献   

13.
当地时间7月11日,荷兰议会一院(参议院)发布消息称,由荷兰前司法大臣费迪南德·赫拉珀豪斯提出的有关“人肉搜索”的法案获得一致通过,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14.
杨涛 《法治与社会》2008,(12):18-19
8月25日,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分组审议刑法修正案(七)草案时,认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需要追究网络“人肉搜索”者的刑事责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朱志刚提出,“网上通缉”、“人肉搜索”泄露公民姓名、家庭住址、个人电话等基本信息,同样是严重侵犯公民基本权益的行为,其造成的危害甚至比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更为严重,因此建议将“人肉搜索”行为在《刑法》中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15.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网上流行的搜索方式,其作为一种技术存在本身并不违法,只有当人肉搜索超过一定限度侵犯了他人隐私权后,才属于违法行为。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未对人肉搜索造成的侵权行为进行详细规定,本文通过界定人肉搜索概念并探讨人肉搜索体现的权利和侵犯的权利,从而提出如何完善规制人肉搜索侵权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肉搜索"起源于"猫扑网",它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检索方式,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重要表现。但其不恰当的使用也会导致公民的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等受到侵犯,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但是我国现存法律并未直接涉及到"人肉搜索"侵权保护的问题上。本文从"人肉搜索"的起源与发展以及人肉搜索造成的危害,折射出的法律问题等进行分析整合,对如何规制"人肉搜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肉搜索”是网络时代发展的产物,在促进信息流通、言论自由、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因网络自身的特性、网民素质的限制,以及我国相关立法的不健全,越来越多的“人肉搜索”事件失去其平衡点,严重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亟待相关法律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规制.鉴于刑法入罪逻辑思路、隐私权和网络相关立法的不完善,以及现实条件的限制,目前还不适宜将“人肉搜索”独立成罪,动用刑法对其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无不享受着网络带来的快捷,其信息更新、传播速度之快是人所共知的.而“人肉搜索”作为网络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产物,在以道德审判的方式实施社会舆论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也产生了众多逾越法律底线的侵权问题.如何将“人肉搜索”行为进行合理规制、将其限定在法律红线之内,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葛志群 《法制与社会》2012,(10):275-27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伴随着2001年第一起人肉搜索事件的出现,人肉搜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播起来,人肉搜索引擎也由此被人们熟知,并熟练使用.随着熟练程度的增加,人们使用人肉搜索引擎的形式也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信息的搜索,人肉搜索壮大为群体网络社会活动.在人肉搜索引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人肉搜索事件,在其事件的背后也反映了一定的法律问题.本文就人肉搜索引擎使用背后的法律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郑智军 《法制与社会》2011,(12):288-289
"人肉搜索"作为近两年新兴的一种网络搜索方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引发了很多问题,特别是侵犯公民人格权问题等,现实呼唤法律的规制。随着中国网民自发制订"人肉搜索公约"的出现,"人肉搜索"问题似乎开始趋于理性和反思。"人肉搜索"问题归根结底反映了网络视野下道德与法律的生存状态问题,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