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琛 《中国司法》2009,(10):102-103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目前,未成年人犯罪日益低龄化、凶残化及智能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未成年人犯罪是有其特定原因的。只有找准原因,才能从源头入手,有效防止未成年人犯罪日益频发。本文从心理学和社会学两方面入手剖析原因。  相似文献   

2.
一、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的认定对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的认定主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高法解释)规定:“对于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经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确实无法查明的,应当推定其没有达到相应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本解释所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是指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案件。刑法第17条规定的“周岁”,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从周岁生日的第2天起算。二、我国现行法律对…  相似文献   

3.
犯罪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处于人生的"危险年龄"段。事实表明:近几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形势严峻,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错综复杂,包括生理、心理、认知能力、人格等主观与社会环境等客观原因。但是综合分析离不开具体分析的辅助,本文试图从犯罪心理角度深入解读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成年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由于世界各国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和民族的传统,习惯等情况不同,各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上限年龄和犯罪范围的规定不尽一致。在我国,根据《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未成年人应指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公民,未成年人实施的危害社会并应受刑罚处罪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可见刑事法意义上的未成年人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在刑法学意义上,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认定和成年人犯罪没有什么区别,即严格以《刑法》为标准来认定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只有当某一行为具有犯罪的三个特征,即社会危害性、刑  相似文献   

6.
刘杰 《法制与社会》2010,(19):266-266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更是公认的"世界三大公害"之一。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未成年人犯罪从刑法角度而言,应当是指14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在行为内容上,不应当仅研究犯罪行为,还应包括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只有如此,才能防微杜渐,真正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是社会问题中较为严峻的问题之一,由于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都不够成熟,所以对于未成年人不能实施严厉的刑事惩罚。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对于年满14周岁但又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来说,目前只需要对八种犯罪实施负法律责任。对于未成年人来讲,不负死刑和无期徒刑以及无释放可能的法律刑罚,这也是国际公约对未成年人的基本要求,因为我国是缔约国,所以必须要遵守其规定。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十八周岁触犯刑法的犯罪种类的总称。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己是近年来我国乃至全世界刑事犯罪的一个特征和趋势。本文通过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以及主体、手段、类型、组织形式,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从而提出处理的对策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5年1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73次会议通过 2006年1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告公布自2006年1月23 日起施行) 法释[2006]1号为正确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根据刑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现就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本解释所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是指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第二条刑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周岁”,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算。第三条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查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的年龄。裁判文书中应当写明被告人出生的年、月、日。第四条对于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经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确实无法查明的,应当推定其没有达到  相似文献   

10.
[文(令)号]法释[2006]1号[公布日期]2006.1.11[类别]刑法[施行日期]2006.1.23[同时废止法规]1995年《高法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为正确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根据刑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现就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本解释所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是指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第二条刑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周岁”,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算。第三条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查明被告…  相似文献   

11.
贺惠中 《法制与社会》2013,(15):282-283
在刑法中规定年满14周岁,但是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触犯了我国刑法或者有关的刑事法律条例,这种行为称为未成年人犯罪.近来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提高,形势十分严峻,已经成为了我国刑法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也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将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并结合相关法律,阐释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落实、贯彻.  相似文献   

12.
黄静 《律师世界》2001,(5):37-39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了教育、引导和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国先后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同时,我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制度也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作出了特殊规定,以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本文拟就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立法内容、处罚原则和特殊司法制度作一粗浅的分析。   一、我国刑法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规定   新刑法第 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  相似文献   

13.
梁波 《法制与社会》2012,(32):238-239
《刑法修正案(八)》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规定作了相应修改,正式在立法层面确立了社区矫正制度,扩大对未成年人的缓刑适用,规定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不构成累犯,免除未成年人前科报告义务。这些修订使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进一步走向完善。然而,纵观该修正案,还有一些主要层面的问题并未彻底渗入,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为正确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根据刑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现就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本解释所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是指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第二条刑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周岁",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算。第三条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查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的年龄。截裁判文书中应当写明被告人出生的年、月、日。第四条对于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经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确实无法查明的,应当推定其没有达到相应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相关证据足以证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经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但是无法准确查明被告人具体出日期的,应当认定其达到相应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第五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以外的行为,如果同时触犯了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应当依照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确定罪名,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确定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年龄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实施了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实施犯罪时的年龄,一律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过了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为已满××周岁。 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把被告人犯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犯是指因有犯罪行为按法律规定应受刑事处罚的未满18周岁的人。进入20世纪以来,以未成年人为主体实施的刑事犯罪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此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研究制定专门的未成人司法制度已经成为法学界和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并实施了危害社会、触犯刑律而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人的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近几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给社会造成了较大危害。要从根本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加强未成年人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的能力,也就是自我控制能力。本文在自我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未成年人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探讨了如何对未成年人自我控制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进而在本源上找到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并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其在刑事责任的认定和刑罚的适用上有别于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犯罪应坚持从宽处罚、不适用死刑、相称、双向保护四个基本原则,在具体量刑上,应适度从宽,从轻或减轻处罚。  相似文献   

19.
林钰梅 《法制与社会》2010,(28):280-281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错综复杂,制约和决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本文试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的有关知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2011年颁行的《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修(八)》)第6条对累犯制度进行了修改,根据该规定,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不构成累犯,这也意味着未成年人的犯罪前科一律不作为法定从重处罚情节,那么未成年人的前科还能否成为酌定从重处罚情节呢?这一问题存在较大争议。对未成年人的犯罪前科还应否以及如何进行法律评价,涉及到对未成年人犯罪正确适用法律,有必要认真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