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姚骁 《法制博览》2013,(8):61+30
劳资争议是每个国家都存在的问题,由于劳资双方立场不同,利益冲突必然存在。近些年来,我国劳资纠纷愈演愈烈,其上涨的幅度令人咋舌。本文将结合劳资争议案件分析,论述劳资纠纷之调处机制的必要性和功用性。一、劳资争议的现状剖析(一)劳资争议的现状劳资争议是劳资关系失衡所产生的冲突,由于劳资双方的立场与利益不同,意见相左或抗争对立则在所难免。①在发生劳资争议之后,双方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很可能会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手段,比如,罢工、怠工等紧急行为,不仅容易引发社会危害且会埋下隐患。如果涉及一  相似文献   

2.
劳资关系立法是政府协调劳资利益最直接的途径。战后英国劳资关系立法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 945— 1 979年战后共识政治时期 ;1 979— 1 997年“撒切尔改革”时期 ;1 997年至今布莱尔政府时期。本文分别概括了三个时期的劳资关系立法 ,并分析了二战后英国劳资关系立法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市场经济条件下,劳资双方基于自利行为的内在冲突客观存在.为解决冲突可能诱发的双方福利损失,劳动关系理论大师,如邓洛普、桑德沃和安德森等,所提出的劳资关系调整模型均认为集体谈判是舒缓劳资冲突、促进劳资共赢的有效制度.我国学者对集体谈判运行机制尽管存在策略性差异,但对集体谈判有助于劳资关系调整的共识还是广泛存在的,对其在劳资关系调整中的作用也是充分肯定;正因为如此,1994年的《劳动法》、2001年的《工会法》和2007年的《劳动合同法》对集体谈判的有关问题都有专门规定.这说明,尽管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时间不长,但集体谈判在制度层面还是得到了充分的鼓励.  相似文献   

4.
劳资关系是贯穿资本主义社会始终的主线,也是透视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重要切入点。作为最早成立工会、最早进行集体谈判的国家,英国历任政府在劳资关系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从历史进程来看,英国政府劳资观的嬗变经历了四个时期,每一时期劳资观念的转变均是政府对经济社会结构变革的回应,其出发点是缓解导致劳资对立的社会矛盾,最终目标是实现资本利益最大化并巩固其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5.
法国主要是通过劳资调解委员会制度来处理劳资关系的。劳资纠纷主要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组成的劳资调解委员会开设的劳动法庭来调解。 法国的劳资调解委员会制度有着将近200年的悠久历史。1982年,法国确定五年选举一次劳资调解委员。目前,法国有15000个劳资调解委员,271个劳资调解委员会。  相似文献   

6.
"自由放任"是英国劳资关系的传统特征,但这一传统被1979年开始执政的撒切尔夫人所打破。在她执政的11年中,每隔一两年出台一部劳资法,对工会的权利及集体谈判作出严格的限制。撒切尔政府的劳资立法不仅改变了劳资关系的状况,而且在其后历任政府的劳资立法中留有深刻的印迹,在客观上积极回应了英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变革,是其劳资立法得以延续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劳资关系关系着一个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正确处理劳资矛盾有益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劳资矛盾预警中的调查权出发,结合行政法内容,通过对调查权的研究,为发现劳资矛盾提供预警机制并及时解决劳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台湾自由派代表人物及其追随者的嬗变王其水1949年国民党退据台湾时,中国自由派代表人物胡适及其追随者殷海光等离开大陆。胡适、雷震、傅斯年等在台湾创办《自由中国》杂志,鼓吹自由民主理念,反省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教训,谈论“今日的问题”,批评当局对出版法...  相似文献   

9.
转型时期的中国正经历着劳资冲突相对高发的阵痛.劳动争议的公正、及时解决已成为关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虽然学界和立法部门对劳动争议及其解决机制不乏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但依然不能适应当前劳动争议解决的需求. 我国应该接受劳动争议"二分法"理论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对劳动争议一般都有一个科学的属性区分: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并以此为基础建构相应的复线或多轨处理路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将权利争议事项一般视为"司法事项",其处理口径一般为司法机关;而将利益事项争议一般视为"非司法事项",其处理口径一般为民间和社会机构.如此区别与分流的做法即是所谓的"争议处理上的双轨制".  相似文献   

10.
集体谈判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资双方确定雇员劳动条件的博弈机制,通常由工会代表工人,与雇主或雇主组织就雇员的工资、工时、福利、权益等问题,通过平等协商达成一致,具有调解劳资冲突、促使劳资关系趋于缓和与稳定的作用.集体谈判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工会的基本权利之一,是工会维护工人权益的主要手段,是国家处理劳资关系问题、特别是对利益纠纷进行经常性调整的一项重要制度.  相似文献   

11.
佚名 《法制博览》2011,(1):19-19
抗战前,薄一波被国民党逮捕,关在北平草岚子监狱,南京曾拟立即枪毙薄一波等12名重犯。可是,华北国民党当局却没有执行。其中原因之一是这个“大才子”学识渊博,碰到内政外交经济等解决不了的问题,华北国民党当局就要去监狱求教薄一波。而薄一波却常常把话说到关键的时候,便告诉这些国民党大员——是否给你们出主意,需要我党同意。国民党当局没办法,只好替他去找组织。就这样,薄一波和中共华北局(北方局)联得了联系,组织上同意有限度地给国民党“支招”,同时给监狱中被捕同志争取了政治学习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周建平  崔欣 《工会博览》2013,(31):68-68
日前.海淀园工会劳资委员会组织了最新一期劳动争议仲裁庭审观摩活动.部分企业工会的劳资委员参加了庭审观摩,这是海淀园工会组织的第20次劳动争议仲裁庭审观摩活动。  相似文献   

13.
《工会博览》2013,(2):17-17
瑞典劳资关系的主要特点是劳资双:疗虽然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但从总体上说,劳资双方基本上保持一种相互协商的关系。这一特点,是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劳资双方各自组织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1949年,国民党政权迅速走向崩溃。为了推卸责任,挽救颓势,阻止国际社会对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予以承认,国民党当局决定向联合国控诉苏联支持中共“叛乱”,违反《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联合国宪章,呼吁国际社会对国民政府施以援助。“控苏案”自1949年提出,至1952年通过,历时近三年之久。期间,国民党台湾当局利用联合国为政治舞台,以“控苏案”为媒介。  相似文献   

15.
布莱尔政府劳资利益协调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资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关系之一,其和谐与稳定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协调劳资之间的利益矛盾、理顺二者关系,对各国政府来说都至关重要。布莱尔领导的工党连续三次赢得大选,并保持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较低的失业率,成绩的取得与其劳资利益协调政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儒学自清初由中国大陆传入台湾以后,一直没有出现过断裂现象,哪怕是在日本占领时期,在占领当局的民族同化政策压制之下,儒家思想仍然在民间社会中顽强地存在着。1949年国民党去台后,曾在台湾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此举虽然有其十分明确的维护政治统治目的,  相似文献   

17.
郭雪明 《工会博览》2004,(23):27-27
近日,四川芙蓉集团公司工会组织62名专职工会干部和劳资部门干部参加《集体合同规定》的知识考试。这次考试有14人获100分,其余48人都在92分以上。通过考试促进了劳资部门和工会干部系统学习掌握《集体合同规定》的原则、内容、操作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集体谈判是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劳资关系调整的基本制度。在中国,集体谈判在制度层面已经得到了充分鼓励,但实际运行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集体谈判直接受益者的工人,很多时候在集体谈判中"被"代表了。很难想象,没有工人认可的集体谈判成效对劳资关系调整是有益的。为此,需要从权利意识培育、谈判代表产生程序、谈判过程信息告知乃至谈判结果的工人"背书"等方面,提升工人在集体谈判中的参与性,让集体谈判制度重回以工人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最大限度地实现集体谈判让劳资共赢的制度初衷,并进而促进劳资和谐乃至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国民党党营事业剖析高群服国民党当局因拥有庞大的党产和党营事业体系而被海外传媒称为全世界最富有的政党。过去,国民党党营事业(以下简称党营事业)在执政党强力庇护下,在经界独居上游,占尽先机。但近年来,随着岛内政经形势的变化,党营事业受到党内外舆论的强力...  相似文献   

20.
《工会博览》2008,(3):69-70
近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并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针对当前中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和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作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