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律师担任刑事辩护人的全部活动都在法院审判阶段进行,而又主要表现在法庭审理阶段的辩护与辩论上。辩护词是辩护人对案件的结论性意见,是一种专门的法律文书。它是法院审判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内容,直接对判决发生着影响。辩护词的前言或称之为开场白能否恰如其分,直接影响着辩护的整体效果。现在通常采用的辩护词开场白的方式是:审判长、人民陪审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六条之规定,我接受了被告人XXX的委托,受XX律师事务所的指派,出庭担任他的辩护人。本辩护人在出庭前,认真仔细地查阅了有关案件材料…  相似文献   

2.
(一)技巧是一种技能,刑辩技巧是一种烟熟精妙而灵巧的刑事辩护技能。刑辩技巧除了辩者要有良好素质,还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证据和法律。离开了证据和法律,刑辩也就无所谓技巧了。辩者艺术地运用占有的全部材料,通过语言文字的巧妙驾驭证明自己提出的中心论点,也就是期望法院予以采纳的主要意见的正确,从而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正确实施。刑辩包括庭审的辩护,庭外与审判人员交换意见的辩护和形成书面的辩护即制作辩护词。从辩护的性质来看,有无罪辩护,改变定性辩护,要求从轻、减轻、从宽和免予刑事处罚的辩护。刑辩所处…  相似文献   

3.
如何撰写辩护词的开头语,大家书写不一,各持己见。笔者作一归纳,无外乎有二种:一种观点认为,辩护词的开头语应开门见山,力求简炼,避免套话;而另一种观点则相反,认为辩护词的开头语不能过简,开头语中应阐明辩护人进行辩护的依据,辩护人的庭前活动以及辩护人的职责等内容。孰对孰错,笔者在此试举二例,与律师界同仁探讨。例一:审判长、审判员:我作为×××被告人的第一审辩护人,现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如下辩护意见,供法庭参考。这篇辩护词的开头语字数不到五十,可谓语言简炼,开门见山,但就这样直接引入下文的辩护观点,不…  相似文献   

4.
在刑事案件庭审中,辩护律师向被告人、证人、鉴定人发问是刑事辩护的一个重要环节。掌握好发问的时机和技巧,不仅有助于协助法庭查清案件事实,而且可以为下一步发表辩护词做一些必要的铺垫,以强化辩护观点,起到画龙点睛、先点睛后画龙的作用。以下就庭审发问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与各位同仁探讨。庭审发问一要紧贴主题,切忌无关宏旨。庭审发问是整个辩护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在发问内容上必须与主要辩护观点相互联系,彼此呼应。对于与辩护内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问题,尽量不发问;对枝节问题不宜纠缠。需要在庭审阶段提交给法…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刑事辩护实践中,始终存在一种"唯庭审主义"的辩护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律师把庭审环节当成辩护的主要场域,甚至唯一场域,而忽视庭审外尤其是庭审前的辩护活动。审前既不与检警机关设法沟通,也未能说服其作出任何有利于己方的决定;庭审辩护又以宣读根据卷宗撰写的辩护词为中心。这一模式的形成,与审前制度空间的局限、刑事辩护理念的偏差、审前辩护技能的欠缺有着紧密的关系,并导致了诸多消极的后果,尤其是辩护效果不佳,无法有效保障被追诉人的利益,也难以及时地促使检警机关自我纠偏。2012年刑事诉讼法赋予了律师在审前程序的辩护人地位,使得部分律师日益重视"辩护前移",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要让中国律师彻底走出"唯庭审主义"的辩护模式,实现有效辩护尤其是有效果的辩护,至少还应从检察机关的审前定位和办案方式的诉讼化、律师权利的增设与保障、刑事法律援助的质量监管和值班律师的定位等诸多方面,对中国刑事辩护制度乃至刑事司法制度加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概念语法隐喻是来自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用名词化的短语或词组来表达行为过程。将这一概念运用到刑事辩护词的分析中,可发现其使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行为过程隐喻式的修饰语、行为过程隐喻式的行为主体以及行为过程隐喻式在衔接语篇时所发挥的作用。行为过程的隐喻式在辩护词中的出现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借助语言学的概念来分析这类语言现象,可以帮助法律工作者尤其是律师解读辩护词,并以此为基础采用相应的辩护策略。  相似文献   

7.
王琰 《法治研究》2006,(3):54-56
庭审发问是刑事辩护的重要环节。在庭审发问阶段掌握好发问的时机和技巧,不仅有助于辩方占据先机,而且可以为下一步发表辩护词做必要的铺垫并建立牢固的基础。在最近几年的国内司法实践中,辩护律师在法庭上发问、质证的气氛越来越激烈,律师针对证据的庭审发问角色也越来越重要,案子的胜诉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庭审发问的技巧运用。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笔者担任了一宗刑事案件的辩护人。在会见被告查阅案卷和作必要的调查后,在开庭之前,我整理撰写并打印一份作无罪辩护的辩护词。在我将辩护词寄给法院的同时,也寄给了羁押于某市看守所的被告,可开庭时,被告说没有收到我寄给他的辩护词。后来得知,是被看守所扣留下来了。看守所扣留辩护词的理由是:一、辩护词有些内容不实在,如“刚才又听取了庭审调查”,还没有开庭怎么能听取“庭审调查”呢?二、我们所里还没有在押犯在开庭之前就收到律师辩护词的先例。三、这样的辩护词律师当面交给被告还可以,通过邮寄给被告,怕造成不…  相似文献   

9.
李勇 《人民检察》2012,(13):70-71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引入大量对抗式诉讼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控辩双方的对抗,律师辩护的空间进一步拓展。刑事诉讼法作为一种程序法,其实施集中体现在辩护人与公诉人的对抗与论辩中,也可以说程序之魅力就体现在辩护人与公诉人的"舌尖上"。长期以来,学界没有重视中国刑事辩护理论的研究,已有的一些著作和文章大都是纯经验之谈,缺乏理论深度和依据,甚至很多文著偏重于辩护词、代理词的汇编,缺乏系统的概括总结,这种研究现状也导致刑事辩护走进了很多误区(公诉人出庭公诉的研究现状同样如此)。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刑事司法制度深受法国、德国、美国法的影响,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日本的刑事辩护制度在其刑事司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被称之为是“决定现行法生死存亡的核心点”①,是“预测日本刑事司法未来的关驻”。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试将日本的刑事辩护制度与我国的刑事辩护制度进行一些比较分析,以期对我国的法制建设有所研益。刑事辩护的问题大体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为什么需要刑事辩护.辩护权的根据是什么,以及在刑事程序的哪一个阶段需要刑事辩护的问题。这些问题事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从辩护人那里获得援助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刑事辩护机制变迁及其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回顾了俄罗斯历史上刑事辩护制度的变化,包括前沙皇时期和前苏联时期的刑事辩护制度,特别是对俄罗斯现行的刑事辩护机制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俄罗斯刑事辩护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在俄罗斯刑事辩护制度的各种变化中,比较引人注目的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辩护人介入诉讼的时间提前,与国际通常做法接轨;其二,力图建立控辩双方平等对抗的诉讼机制;其三,辩护机制贯彻面临着诸多挑战,立法目标的实现尚需时日。考虑到前苏联刑事辩护制度曾对中国的影响,研究俄罗斯的刑事辩护制度变化对我国有关制度的变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律师庭审辩护词的语言选择至关重要,与辩论成败与否密切相关。在辛普森一案中,辩方律师准确把握庭审过程的语境及相关参与者的特点,充分展示了律师庭审辩护词的概念功能。及物性系统中言语过程动词、关系过程动词、物质过程动词以及心理过程动词在庭审辩护这一特殊语域下的合理运用,体现了律师辩护词的精确性、对抗性、条理清晰、切中要害等语言特点。律师对辩护语言的精心组织与选择是该案辩护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律师熟练地驾驭自己在庭审过程中的语言,掌握良好的语言技巧和辩论能力对于赢得诉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刑事辩护制度之诉讼价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熊秋红 《法学研究》1997,(6):117-130
刑事辩护制度之诉讼价值分析熊秋红刑事辩护制度在刑事诉讼中具有怎样的功能、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这是我们对刑事辩护制度进行理论研究时不可回避的问题。对刑事辩护制度诉讼价值的正确认识,有助于这一制度在立法上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在司法实践中得到正确有效的执行...  相似文献   

14.
案情简介: 2004年3月林某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某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五年。林某不服,以自己没有伤害他人为由提出上诉。南宁某律师事务所的兰律师二审为其辩护。兰律师的辩护意见被法院采纳,二审法院裁定将该案发回重审,后检察机关撤回起诉。这篇辩护词能引起审判机关的高度重视,且有效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一篇值得赏析的精彩辩护词。辩护词审判长、审判员: 我接受委托,担任被告人林某某的二审辩护律师,依法出席今天的法庭。我的辩护意见是:一审判决认定被告人林某某犯故意伤害罪的证据不足,指控的罪名不能成立。理由是: 一、一审判决是典型的“有罪推定”,严重违反  相似文献   

15.
在律师的各项业务中,刑事辩护是基础。律师要出名,所赖以出名的基石之一也是刑事辩护。这是一个事实,也是一个历史。当人类社会出现了辩论、辩护,以至于发展到后来的刑事辩护制度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辩护制度会发展到后来的整个的律师制度。亦即:辩护和辩护制度是律师和律师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律师制度的源泉。很难想象,我们可以忽略了辩护在律师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刑事辩护在整个律师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1957年的“反右”斗争,把律师从事刑事辩护说成是为坏人、阶级敌人说话,是阶级立场问题,从而导致我们的律师队伍…  相似文献   

16.
程雷 《中国司法》2009,(5):29-32
一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发达与完善程度对于该国刑事司法公正状况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诸多国家刑事司法现代化过程的经验以及我国自文革浩劫结束后的三十年法治建设的进程均表明,刑事辩护制度是刑事司法公正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一环,甚至不少人士更加尖锐地指出,刑事辩护制度是衡量一国刑事司法发展水平的一项基本指标,辩护制度的发达程度直接说明了一国刑事司法公正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我发现一些中院或高院的二审刑事裁判文书,不写辩护人的辩护意见,仅仅在首部写上辩护人的姓名和工作单位。我认为二审裁判文书除了叙述案情事实和上诉人的上诉理由外,也应对二审辩护人的辩护意  相似文献   

18.
《法学杂志》2012,33(6)
新《刑事诉讼法》关于刑事辩护制度的修改、完善不限于“第四章辩护与代理”的范围,而是整体性、全方位的,贯穿、体现于《刑事诉讼法》的诸多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次《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主要是围绕保障人权、完善刑事辩护制度、强化刑事辩护职能而展开的。本文拟从刑事辩护制度的基础性问题、条件性的辩护权利、手段性的辩护权利、保障性的辩护权利四个方面对刑事辩护制度的发展、进步做一次全面的梳理,并对下一步实施中的突出问题作出预测,提出期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刑事辩护若干问题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刑事辩护制度的诟病一直是法学界与法律界人士共同的话题;刑事辩护风险大、刑事辩护率越来越低、刑事辩护环境越来越差似乎已经成为法学界与法律界的共识,“绝境说”、“困境说”、“倒退说”、“曲折进步说”,众说纷纭,但是,  相似文献   

20.
刑事辩护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当务之急,建立我国的刑事辩护准入制度,不仅是稳定辩护律师队伍、提高刑事辩护质量、全面实现刑事辩护社会价值的需要,也是实现司法公正,适应现代社会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本文指出刑事辩护制度的建立应该从死刑案件开始,分步骤、分阶段地设立刑事辩护的准入门槛,同时设置相应的监督、惩戒以及退出机制,为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