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人生在世,有两种东西是极有诱惑力的。这两种东西一件是“名”,一件是“利”。人都是有欲望的,有欲望自然会追求这两种东西。但如果把这两种东西看得过重,让它迷了眼,醉了心,它就会成为道德的天敌,使人心受牵累,严重的还会走上堕落、犯罪的道路。淡泊名利,包括淡泊“名”和“利”两个方面。何为名利﹖《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指个人的名位和利益。淡泊名,就应该不图虚名,甘做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淡泊利,就应该不为私利,舍得为国家为人民做任何事情。如何对待名利,不是个人生活小事,而是道德修养问题。不图虚名,是有德的表…  相似文献   

2.
人文荟萃     
人文荟萃相国寺的“酒色财气诗”相传,苏东坡有一日在京都相国寺和佛印和尚对饮。酒意兴致,佛印和尚便挥毫题写起“酒色财气诗”来。酒色才气四堵墙,人人都往墙里藏。谁能跳出墙垛外,不活百岁寿也长。东坡看着别有情趣的“酒色财气诗”即席和道:饮酒不醉最为高,见色...  相似文献   

3.
牙膏、牙刷、肥皂,是我们每天都能见到的东西。湖南的农村,以前用牙粉清洁牙齿,这算得上是一种“环保”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繁星 《前线》1960,(12)
“太岁之书,传世不灭”“誰敢在太岁共上动土”?可见“太岁”是个极厉害、极凶恶的东西,谁都动不了它;如果动了,就会自己倒霉。“太岁”是个什么东西,考据家们倒不妨去考证考证。看来这东西在中国的书上出现得很早,“尔雅”上就有“太岁在甲”、“太岁在寅”的说法。据说它是天上的一颗星,它所在的方位,就是凶方,“太岁”当头,人们动不得土,盖不得房  相似文献   

5.
葫芦岛市地处辽西走廊,是一个狭长的带状区域。它北倚努鲁尔山脉,南临渤海,东西垂直长150公里,南北最狭处为十几公里,是连接关内外的“咽喉”。这种特殊的自然禀赋使这一区域经济印上了明显的“走廊”痕迹,可以把这一区域经济称之为“走廊经济”。  相似文献   

6.
左亚文 《学习月刊》2013,(17):23-24
人是什么?这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实则不然。“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中庸·第四章》)“熟知的东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了的东西.正因为它是熟知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对于人最初的和最接近的东西乃是最后的和最远的东西。”(《费尔巴哈著作选集》下卷)对人来说,可能最不了解的就是人自己。  相似文献   

7.
打开购物网站,你发现它推荐的很多物品,还真是你想买的。打开APP软件。你发现它推荐的很多新闻,还真是你想看的。打开腾讯微博,你发现它推荐的“你可能认识的人”,还真有你失联多年的朋友、同学。这不是偶然,这是大数据的“读心术”。大数据正凭借手机、电脑、消费卡等你须臾难离的东西。悄无声息地入侵并掌管你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宋朝的包拯,以明察秋毫而被传颂,他额头上那月牙形的第三只眼,被世人称之为“天目”,据说能看到许多常人看不见的东西。今天,四川川投峨眉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把纪监审比作企业的“第三只眼”。他们说,有这只眼睛的注视,峨铁人就能在阳光下作业,峨铁的产品就能堂堂正正地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9.
马钰 《共产党人》2010,(10):55-55,54
“看了张老太的家,我满足了。”同行者说。称之为家,只因为那四堵墙上加了一个草盖子,屋子里有一个铺着席子的土炕,和一个铁炉子上放着不知是盆还是锅的灶具;称之为家,是因为那面土炕上还躺着一个70多岁耳聋眼花的老太太。“什么是家徒四壁.什么叫孤苦伶仃,这就是!”有人在一旁叹息道。张老太有一个儿子在外打工,已经很多年不回家了,他忘记自己还有这样一个老母,忘记了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人世的。  相似文献   

10.
终生穷困潦倒的杜甫,于公元764年经友人举荐,曾在成都剑南节度使署中度过了半年的幕僚生活。期间,太子舍人张某送给他一条高级锦褥。当客人打开包裹后,只见上绣栩栩如生的水族图案,杜甫于是吟诗曰:“开缄风涛涌,中有掉尾鲸。逶迤罗水族,琐细不足名。”这确是一件贵重礼品。客人说这东西置于室中,鬼怪见了它都惊走。送给你做床褥,好让你在上睡得神清体爽。杜甫闻之吟诗曰“领客尊重意,顾我非公卿。留之不祥,施之混柴荆。”意思是说,你盛情我能体会,不过我并非贵人,怕它反倒会为我招来不祥,何况和这简陋的住处也很不相称。…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有一句话许多人记忆犹新:“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其实大部分人从根本上说不清楚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但“资本不是个好东西”的观念却自幼植入我们的头脑中,  相似文献   

12.
这一个“媚”字怎生了得乔迈现今我们社会中可还有称得上文化的东西存在着吗?回答是有的,而且有很多。如果再问一句,这普遍存在着的文化的特征是什么?那么大概可以一言以蔽之曰,是个“媚”字。对内是媚俗,对外是媚洋。俗的东西不一定就是不好的东西。毛主席早在五十...  相似文献   

13.
文学家高尔基曾言:“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读书本质上是人的精神灵魂与书的思想生命的一种不期而遇。这种人与书在生活这片绿地的“相遇”.呈现出不同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人有两样东西是最可宝贵的,这就是健康与自由。而这两样东西当你拥有时往往觉得十分平常,一旦失去,便弥足珍贵。 关于健康,有人把它形象地比作竖写的“1”字,其后可以跟随若干个“0”。每一个“0”分别代表事业、财富、地位、名气、爱情、家庭、友谊等等,每增加一个  相似文献   

15.
说“欲”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是“样板戏”《红灯记》中鸠山劝降李玉和的一句台词,此话乃至理名言,但在现代中国的普及却是日本鬼子鸠山的“功劳”。后来常用这话为自己或他人狡辩。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加深,对“为己”才有了新的理解:什么东西都有个度,象果子,没成熟是...  相似文献   

16.
梁丁 《廉政瞭望》2009,(1):38-38
关于权力,有很多“经典”的话,譬如“权力是一剂春药”,它意味着,即使再萎缩不堪的人,只要掌握了权力,就可能枯木逢春。还有“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这个“绝对”是个可怕的词语,任何东西,只要“绝对”了,它就能够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同样,它也具备了践踏一切的冲动,“腐败”其实只是它附加的收益,绝对权力者最本质的;中动是维护这种“绝对”。  相似文献   

17.
《党的建设》2014,(2):40-40
"我不是班长,班组与我无关.公家的东西,不用白不用." “节约了成本,对我有什么好处?” …… 这是5年前在酒钢集团宏晟电热有限责任公司一线工作岗位上常能听到的声音。  相似文献   

18.
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各级党组织都必须要有一个好的作风。作风建设包括很多方面,但我以为当前首要的是要克服官僚主义,因为它是人民群众最深恶痛绝的东西,也是其他不良作风得以生存的条件。官僚主义是一个顽疾,早在1963年周恩来同志就列举过官僚主义的20种表现。官僚主义危害很大,它能让“鱼水关系”变成“油水关系”甚至“水火关系”。领导干部的最大危险就是听不到、听不进、不想听、不敢听,甚至压制群众的声音。有些单位领导的“帝王”思想、“家长”作风仍很严重,潜意识中自己就是单位的“帝王”、“…  相似文献   

19.
真友与伪朋     
郭庆晨 《党课》2009,(8):125-126
有没有朋友、有多少朋友,以及朋友的身份地位如何,是衡量一个人在社会上有没有根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冤家少堵墙”。从这些久传不衰的谚语中,可以感觉到交友对人生的重要性。是的,人不可没有朋友。混得再没有人缘,也不免会有一两个朋友。俗话说得好:“秦桧还有三个好朋友呢。”言外之意,连秦桧这样千人指、万人骂的奸贼还有几个好朋友呢,何况常人乎?  相似文献   

20.
侯江 《学习导报》2014,(12):25-25
记性这个东西,其实和身高差不多,不可能大家都一样。但是,出奇地记性好的人和出奇地记性差的人,都不太多。就像成人的身高基本上都在一米五到两米之内。所以,如果什么事情大家都记得住,说明这事儿能引起关注、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或者不记不行。比如咱们的首都是北京,比如PM2.5,比如高考。但是,如果什么东西大多数人根本记不住或者全无兴趣,那只能说明,这个东西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很小,真的很难记。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2626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你还记得你们学校的校训吗”的调查显示,仅46.6%的受访者能清晰记得自己学校的校训,53.4%的受访者直言已经记不全。有受访者表示:“对于我们学校的校训,我是真的没有印象。我觉得乏因为我们学校的校训太没有特色了,学校也没有刻意引孕让我去记住它。如果校训背后有故事,或者学校告诉我它的来历,我可能就不会忘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