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袁顺桃 《世纪行》2013,(1):46-46
一、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 1、劳务派遣市场混乱。一是大部分从事劳务咨询、职业介绍、家政服务类的企业在注册登记时.其经营范围均包含劳务派遣。而这类公司的从业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劳务派遣专业知识的培训.不具备劳务派遣从业资质,  相似文献   

2.
从劳动价值论看非生产性劳动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价值论虽然只是关于商品生产的理论,但它依然是理解劳务生产的基础。服务创造价值论是生产要素分配论的翻版,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否定。马克思主义非生产性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劳务价格和劳务供给取决于商品生产,劳务需求总量和劳务需求结构取决于社会剩余产品总量及其分配结构,劳务供求之间的矛盾是非生产性劳动的基本矛盾。在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基础上协调劳务供求关系是发展服务型经济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3.
正《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已施行四个多月,新《劳动合同法》和《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去年已施行,规范劳务派遣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正逐步形成体系,劳务派遣用工进入新阶段。劳务派遣人员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劳务派遣滥用能否得到有效遏制?记者深入派遣工、用工单位、派遣公司进行调研。劳务派遣工是否同工同酬,差别在福利,希望未来有规划"同样是空姐,却分三六九等。因为我们那批进公司的,虽然也是经过航空公司严格选拔、招录的,但我们的身份属于劳务派遣工。"空姐李玲告诉记者,她们公司乘务员中大概30%属于劳务派遣。李玲说:"劳务派遣的乘务员少了房屋补助,平均一  相似文献   

4.
张凌竹 《求索》2010,(2):54-56
劳务派遣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即是以劳务派遣机构之法律性质、准入资格、程序设立等因素为存在形式。本文通过对中韩日三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中劳务派遣机构的市场准入法律规制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勾勒出劳务派遣机构发展的必经阶段以及初期、中期、完备期的基本历程,对于劳务派遣法律关系中劳动者基本权益的保护以及劳动力弹性化需求的实现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就业与保障》2013,(7):42-43
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于2013年7月1日正式实施。新法最大的亮点,就是明确规定了劳务派遣工享有与用工单位"正式工"同工同酬的权利。对此,很多人满心期待,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新法有利于规范劳务派遣乱象,但要实现同工同酬,在实际中操作起来很难,仍然"任重道远"。新法明确规定"同工同酬"目前,用人单位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所谓劳务派遣,是由实际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公司首先签订劳务派遣协议,之后由劳务派遣公司代替  相似文献   

6.
蔡霞  潘伟 《当代广西》2012,(18):44-45
劳务派遣是一种具有独立法人的经济组织将被派遣人员派往其他单位提供劳务活动并获取经济收入的经营活动。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在广西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由于缺乏有效规制,形成的市场存在与劳务派遣原则相悖、劳动者权益无法保障等现象,如果不及时加以研究、规范,恐会危及整个劳务市场的良性发展。本文试图从保护刚刚形成的劳务派遣市场基点出发,通过多种方式规范、管理劳务派遣准入与运营全过程,实现劳务派遣市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完善劳动合同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日图 《中国人大》2012,(12):25-28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部分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用工、损害劳务派遣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比较严重。究其根源主要是:一些用人单位为了降低用工成本而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一些用人单位看重劳务派遣工的“退出机制”比较灵活的特点,将大量的正规工作岗位变为劳务派遣工岗位;还有法律规定不完善,配套规章不健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完善同工同酬制度,加强对被派遣劳动者收入的保护,必须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中进行原则性规定。限制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要限制劳务派遣制度的就业岗位。加强劳务派遣机构规范化管理,必须对劳务派遣机构的设立采取"许可主义"原则,强化对劳务派遣机构的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9.
一、国际劳务贸易的概念以劳务为对象的国际贸易称为劳务贸易,从现实的经济生活出发,可将劳务细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生产型劳务,即劳务人员在国外参加物质生产过程的活动,如工农业、矿业、渔业和林业生产等;  相似文献   

10.
杨芳霞  曹钟安  邓彪 《前沿》2011,(13):116-118
劳务派遣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一种用工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出现了十分繁荣的局面,为了使劳务派遣更为规范持续健康地发展,实现劳动者、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三方共赢,我国《劳动合同法》中专章就劳务派遣做了规定,填补了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空白,在一定程度上为劳务派遣提供了法律保障,但笔者发现在实践中不少行业劳务派遣并非规范有序地发展,在繁荣的表象之后存在着很大的隐患,由此引发了对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市县传真     
融水精心打好劳务牌融水苗族自治县着力强化劳务培训,积极拓展输出空间,全力打造融水劳务品牌,劳务经济不断壮大。目前,全县劳务输出人数达9万多人,劳务输出年纯收入达3.6亿元,农民人均劳务输出增收占农民增收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劳务派遣在我国发展迅猛。本文在简要介绍劳务派遣的含义、发展状况及其所涉及的各方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劳务派遣方面的主要做法,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当前劳务派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我国劳务派遣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日前,记者在吉林省劳务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的工作座谈会上获悉.省劳务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申奉澈,代表省劳务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在金业大厦与吉林省五大驻外办事处设立的劳务机构签订了2008年劳务输出工作责任状。  相似文献   

14.
从4月份召开的福建省劳务派遣工作会议获悉,今年全省劳务派遣就业人员累计将达15万人,将针对劳务派遣人员的医保、工伤保险及劳务派遣市场准入、派遣人员劳动关系等具体问题,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据悉,今后申办劳务派遣企业,注册资金不得少于50万元人民币,备用金不得少于20万元,包括法定代表人在内3名以上从业人员持有《人力资源专业经济师证》,有固定场所和设施等。劳务派遣企业营业期间,必须在经营场所明显的地方悬挂《劳务派遣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技能培训重点锁定三类人员。重点是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向非农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劳务培训以技能培训为主,结  相似文献   

15.
2006—2007年,我省劳务经济和农民工工作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劳务开发和农民工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并从中涌现出了一批劳务开发暨关爱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及优秀农民工、优秀农民工明星。为激励先进,进一步促进我省劳务经济和农民工工作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省政府决定对金堂县等10个先进劳务开发基地县,成都市妇联女性就业服务中心等20个先进劳务开发培训基地,成都市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等5个先进劳务开发龙头企业,金堂县兴和制鞋有限公司等20个优秀回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保安》2012,(16):62-62
编辑老师:你好!我曾是一名物业公司保安员。2010年12月20日,从老家来北京打工的我与某劳务中心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为1年,之后我被该中心派遣至某物业公司工作。1年以后,劳务中心没有与我续签合同,但我仍继续为该劳务中心提供劳动。2012年2月5日,该劳务中心以张贴告知书的方式通知我与其终止劳动关系。告知书栽明:劳务中心因股份制改革,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因劳务中心与某物业公司就人员安置接收、劳动合同延期等问题多次协商未果,为此劳动合同已到期的劳动者及某物业公司招录的尚未与该劳务中心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与劳务中心的劳动关系自2012年2月5日起终止。就这样,我被该劳务中心告知与其解除劳动关系。请问,劳务中心有权擅自解除我与它的劳动合同吗?我应当怎么办?读者郑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劳务派遣在劳动力市场上的适用出现了非理性繁荣的乱象。该乱象的产生与我国现行立法固有的不足、执法体制的缺失密切相关。为此,我国可借鉴域外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结合国情,完善劳务派遣单位的市场准入和监管、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责任分配、同工同酬规定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从而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规范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行为,进而推动劳务派遣行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动作     
《中国人大》2013,(3):5
人社部:将集中开展专项行动督促劳务派遣同工同酬近日,人社部将部署各地集中开展一次规范劳务派遣专项行动,对劳务派遣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对劳务派遣单位进行清理整顿,依法取缔不具备法定资质的劳务派遣机构,依法整顿用人单位自行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  相似文献   

19.
彭彩虹 《人民论坛》2010,(5):212-213
劳务派遣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从对劳务派遣制度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阐述了派遣机构、用工单位、派遣劳动力三者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劳务派遣制度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对劳务派遣的立法规制等等。  相似文献   

20.
劳务,即服务。从广义上讲,凡从事满足他人需要的服务工作,即称为劳务。因此,劳务包括的具体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在国际经济合作领域,一般把从事工程设计、测量、施工、行政和事业管理等项服务工作均统称为劳务。劳务合作是指国际间通过双方商定的条件,一方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活劳动形式向另一方提供某种使用价值,从而使双方获得经济效益的一种合作方式。我们知道,劳务合作由来已久,早在公元15世纪就已开始。最早的国际劳务主要是迁徒劳务,把劳工从一国运至另一国从事开垦土地、开采矿产和修筑铁路等苦役劳动。20世纪以来,劳务合作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