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越 《思想战线》2001,27(5):50-52
消费信贷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它是市场经济社会中货币信用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的必然产物.鉴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消费信贷的出现是针对经济活动中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通货紧缩而推出的.目前,我国已经结束了短缺经济,进入了买方市场,启动消费信贷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我国潜力巨大的消费需求现状为消费信贷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开发消费信贷品种,完善金融工具,建立中小型消费信贷机构和消费信贷中介机构,进一步改善消费信贷环境已成为加快改革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周鸿  刘轶 《求索》2008,(12)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研究了消费信贷对湖南省14个州市经济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从全省角度来看,住房消费信贷、汽车消费信贷和助学消费信贷对经济均有正向影响,但三类消费信贷对各地区经济影响程度的差异甚大。住房消费信贷和汽车消费信贷在促进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会导致地区与地区间的绝对差距进一步扩大;助学消费信贷对落后地区和较发达地区经济的影响弹性不同,其发展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3.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骞 《前沿》2003,(10):87-89
大力发展消费信贷有利于推动生产、促进消费、扩大内需 ;有利于银行调整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本文论述了当前我国发展消费信贷的必要性 ,分析了消费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提出了今后发展消费信贷业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住房信贷、汽车信贷、耐用消费品信贷、助学信贷等业务获得迅速发展。根据国外消费信贷发展的历程以及消费信贷自身的规律看,我国消费信贷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消费规模,还是信贷品种,都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目前在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消费信贷在整个信贷额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近年来一般为20%到40%,有的高达60%。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在有些地区还表现得比较明显。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消费信贷风险的分析与识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消费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制约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基本因素,并据此从借鉴国外经验推进经济制度改革、转变经营观念增加消费信贷品种、防范信贷风险构建个人信用体系、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信贷业务水平几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消费信贷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消费信贷快速发展的同时,受消费信贷操作规范性不够、居民承贷能力较弱等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空间受到严重的制约。为大力开拓消费信贷市场,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完善消费信贷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全国政协委员、天津财经大学教授梁燕君从五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与完善我国消费信贷制度的措施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消费信贷在我国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雯 《理论月刊》2003,(4):119-120
开展消费信贷业务是我国目前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举措之一.本文从消费信贷的积极作用和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出发,分析了消费信贷发展缓慢的原因,并运用博奕理论加以阐述,说明信息资源的不对称所造成的信用风险是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根源所在,最后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由于出口的强劲,2006年台湾的经济增长有所加速。岛内需求由于消费信贷的紧缩而有进一步的减缩。今年(2007年)岛内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预计会有所回升,将对预计因外部需求的减缓而有所下降的经济增长提供一定的缓冲,使2007年的经济增长仅稍低于2006年的增速。制造业的结构调整需进一步扩大价值链,而服务业公司需要进一步提高外向度。  相似文献   

9.
张亚春 《前进》2002,(6):36-37
消费信贷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服务方式,早在十九世纪初就以商品赊销的形式出现在美国。如今其发展早已越出国界,走向了国际化。仔细研究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与问题,采取相应对策,无疑对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风险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市场迅猛发展,这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商机,同时也使汽车消费信贷潜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本文围绕商业银行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情况,剖析业务快速增长的原因及风险状况,研究对策,以期对该项业务的规范经营、健康持续发展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