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部人控制是指公司内部人员(主要是高级管理人员)掌握公司的剩余控制权或同时掌握了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内部人控制是股份公司普遍存在的现象,我国上市公司也存在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尽管内部人控制有着巨大的风险,但却并非都是有害的。本文指出应根据纳什均衡理论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的风险,平衡内部人和所有人的利益关系,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内部人控制的风险,保障所有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公司股东、经营者、职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就分配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一系列制度性安排。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可以解释公司治理的国际争论。在股权高度分散、公司所有与控制分离的情况下,公司治理核心问题是管理者与股东利益的冲突问题。而在集中持股结构的国家,大型公司的首要治理问题是限制控制股东对小股东的盘剥。本文指出在这次起源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中,美国公司与日本、德国公司的不同表现给我们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带来了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李士萍  杜蘅 《河北法学》2007,25(6):125-129
内部人控制是现代公司制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运用股东有限责任制度、公司独立人格制度和权利义务对等原理对内部人控制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就公司权力配置的应然状态而言,内部人控制有其存在的制度空间、组织基础和法理依据,其作为经营管理层面上的控制权,存在于股东有限责任制度所构建的权利和利益平衡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4.
现代公司,无论其形成为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份有限公司,通常存在某一主体对该公司的控制权问题。如果该主体对该公司的股权比例达到了50%以上,则该主体对该公司的控制权为绝对控制权。如果没有任何主体对该公司的股权在50%以上,但某一主体是该公司的最大股东,相对于其他股东而言最有发言权,则该主体对该公司拥有相对控制权。按照西方现代企业制度观念,各出资人按出资比例对公司行使股东权(包括但不限于表决权、利润分配权、剩余财产分配权等),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正是这种天经地义的背后,几经转换、演绎,到了我国的今天,却隐藏着公司制度的…  相似文献   

5.
独立董事是英美国家公司治理模式的特色制度,有利于制衡控股股东或内部人的控制权,可引入我国公司权力机构体制。本文论述了移植独立董事制度的前提条件和意义,并就该制度体系中的资格、任免、职权、义务和薪酬等事项提出了设想,以建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大体框架。  相似文献   

6.
公司表决权例外排除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司表决权例外排除制度包括股东表决权例外排除制度和董事表决权例外排除制度,是指当股东(大)会(董事会)表决的决议事项与某一或某些股东(董事)存在特别利害关系时,这些股东(董事)或其代理人不能以其所持表决权参与表决的一种法律制度。作为矫正失衡的股东利益关系,防止控制股股东、公司“内部人”滥用资本多数决和控制权,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激活股东(大)会制度、董事会制度的一种表决权行使机制,与表决权限制制度不同,公司表决权例外排除制度有其独特的价值取向和行使规则。我国公司法对此一制度予以借鉴和移植,将对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促进公司经营的稳定,甚至对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理性运作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所谓内部人短线交易(short swing trading)是指上市公司董事、监事、经理人及持有法定比例股份以上的大股东,在法定期间内(一般为六个月),对公司上市股票买进后再行卖出,或卖出后再行买人的行为.最早对内部人短线交易行为作出制约的……  相似文献   

8.
王晓菡 《法制与社会》2013,(29):195-196
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控制权之争案已硝烟散尽,并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作为涉及公司治理的典型案例,该案所凸显出来的在我国公司法领域里的一些突出的问题似乎仍旧没有被解答。在公司董事仅对公司负责的核心理念之下,为防止"内部人控制"现象的泛滥,以鼓励投资,控股股东的合法利益应当被理性尊重和保障,公司董事负有维护控股股东权利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独立董事制度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独立董事是英美公司治理模式的特色制度 ,其在制衡控股股东或内部人的控制权滥用 ,捍卫董事会的独立性 ,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以及保障股东整体利益等方面卓有成效。最近若干年 ,国内的一些公司先后在公司机关权力构造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并且取得一定经济与社会效益 ,但是制度上缺乏对独立董事地位、作用和特殊的权利、义务、责任的明确规定 ,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有必要从经济、法律和管理等角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论公司“内部人控制”之法律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传统国有企业在实行公司制改造过程中,出现了颇为普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如今治理“内部人控制”问题,已是当今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现实问题。目前,理论界对此作了多方研究,实践中采取了某些措施,但尚不深入,效果也不太明显。应该说,治理“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机制有多种可供选择,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所称公司指国有企业改制成的股份有限公司,着重研究其法律治理,以其有肋于该问题之解决。 一、“内部人控制”之含义及其成因分析 “内部人控制”是指“从前的国有企业的经理成工人在企业公司化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独立董事制度是英美公司治理模式的特色制度,其在制衡内部人控制权滥用、捍卫公司及股东整体利益上卓有成效。以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和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为宗旨,我国也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中国证监会于近期出台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下简称《准则》),对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提名选举、职权等作了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2.
中小股东是相对公司的大股东或是控股股东而言的,他们人数众多,却在公司中无控制权,无法对公司决策产生影响,这使得大股东可以轻易控制公司,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是此次公司法修改的重心。各国公司法也在做着不同的努力,在立法上和程序上加强对中小股东的保护。对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问题源于各方面对于中小股东权益的侵害,我国的现实条件和历史原因为公司大股东和"内部人"侵害中小股东利益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对内部人控制的治理——美国公司治理模式及其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传统上看, 公司作为一个重要的民商事主体, 在美国被定义为由股东或所有者组成的联合体。受这种公司理念的影响, 在对“内部人”控制问题上, 美国曾采用了一种股东主权加竞争的公司控制权市场的立法模式。但是,自二战前后,特别是本世纪80 年代以来,传统的美国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于美国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代表, 研究美国公司治理模式的新变化, 对认识资本主义国家公司立法的发展趋势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中,由于监事会监督功能虚化,公司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为了防止公司内部控制人滥用控制权损害公司中小股东利益,我国最新修订后的《公司法》第123条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但没有规定具体内容。为从立法上完善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特提出五项建议:合理划分独立董事与监事会职权、健全独立董事选任规则、完善独立董事激励机制、强化独立董事约束机制以及保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5.
彭辉 《比较法研究》2023,(2):172-185
囿于交易标的标准难、数据产权确权难、价值评估定价难、供需双方互信难、实施落地操作难、交易公平监管难等问题,实践中的数据交易契约是一种典型的不完全契约,使数据交易市场面临着市场失灵的一系列挑战。妥善配置好剩余控制权是防范化解数据交易不完全契约带来的机会风险,优化互利互惠数据要素治理结构,建立体现公平效率数据要素收益分配的重要支撑点。由于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的性质属性各有差异,因此不同类型数据交易的剩余控制权配置在充分博弈谈判之后配置机制也不尽相同,基本原则是当交易成本较低时,剩余控制权主要配置给双方当事人;当交易成本较高时,将部分重要的剩余控制权配置给政府监管部门等机构,以此最大限度地保障数据交易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一、国外反收购立法的依据 所谓上市公司的收购是指收购人通过在证券交易所或以外的合法途径.在股份转让活动中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比例,从而获得对该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的行为。收购者最直接的目的是公司的资产、销售和市场份额的扩大。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最为盛行的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只有收购才是其中最为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实施MBO的法律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BO是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的英文缩写,是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对外融资方式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环节。但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的绩效比较低下。一般认为问题主要在于:一是过多的政府干预;二是内部人控制:作为所有者的社员没有控制权,农村信用社实际上由管理人员控制;三是管理方式的官僚化倾向,例如,  相似文献   

19.
王汉亮 《法学论坛》2002,17(3):51-57
产权是一组权利 ,包括财产权利和非财产权利 ;人力资本是产权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权决定企业治理结构 ,其本质是将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在股东与经营者之间进行有效的配置 ,提高企业效率 ;产权是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20.
股份协议收购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购 ( Acquisition)一般理解为一家公司以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取得其他公司 (又称为目标公司 )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 ,以取得这些公司的控制权的经济行为。收购的形式可分为要约收购、股份协议收购和资产协议收购。其中 ,股份协议收购 (简称协议收购 )指收购人 ,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和目标公司的股东达成股份购买协议 ,进行股权转让 ,以谋求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的行为。收购人在进行协议收购时 ,通常只和目标公司的控制股东私下协议 ,购买其股票以控制目标公司。由于协议制度是私下达成的 ,容易存在信息不公开 ,难于监管的弊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