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22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环境保护法》修订,第60条环境保护限停产取代之前的限期治理,但限期治理、环境保护限停产法律性质的学理争议,影响环境保护限停产的法制建设和执法实践。环境保护限停产不符合行政处罚的形式和实质标准,不属于责令性行政处罚。环境保护限停产不符合行政强制的形式标准,也不符合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实质标准,环境保护限停产是一种特殊的行政命令,并处行政罚款不违反一事不再罚的行政法原则,也不须适用《行政强制法》。  相似文献   
2.
闫海  徐岑 《长白学刊》2013,(1):87-90
信息不对称是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食品安全认证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化规制方式。食品安全认证引入独立的第三方,对经营者的资质及其产品质量予以客观评价,为消费者的理性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但是,不健全的法律制度影响食品安全认证功能的发挥。我国食品安全认证制度改革应当增强认证机构的独立性,实现认证标准的统一和国际化,健全认证监管的体制与手段,完善认证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3.
关于刑法上国家工作人员的界定 ,先后颁布了最高法律、最高检察院的司法解释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解释。这在我国法律制度中实属罕见。但是 ,随着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 ,国家工作人员在外延也发生着动态变化 ,因此必须在兼顾现实性与前瞻性的前提下 ,从国家工作人员的公务特征出发对刑法第 93条之规定予以阐释 ,为司法实践和立法完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两岸三地公共场所禁烟立法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烟者的吸烟自由与被动吸烟者的生命健康权存在冲突,家庭等私人机制对于出现在非公共场所中相关矛盾可予以妥善处理,但是对于公共场所中发生的相关矛盾则应当诉诸公权力的干预。各国及地区已经普遍地建立公共场所禁烟制度,台湾、香港的相关立法堪为大陆立法借鉴。比较两岸三地立法,公共场所的界定是控烟的关键,管理体制的建立是控烟的重要保障,处罚机制的设计是控烟有效实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闫海 《民主与法制》2010,(Z1):144-146
表达自由是被视为民主社会中公民第一权利,主要包括公民的言论自由和新闻媒体的新闻出版自由。传统的思想市场理论认为,让思想之间进行完全竞争,就可以达成自我实现、发现真理、健全民主和促进变革的价值。大众传媒的发展改变思想市场结构,也导致思想市场的失灵。为保障言论自由的实现,必须赋予公民以接近和使用媒体的权利,以有效制约媒体滥用新闻出版自由。媒体近用权是一项积极权利,需要借助政府对媒体的结构规制和行为规制才能实现。互联网的发展带给表达自由的不全是福音,诸如数字鸿沟、信息过滤等都构成对媒体近用权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自治化: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或非竞争性决定市场机制不能直接或完全的实现供给,即市场失灵,而政府的特性也决定公共物品供给的作用有限,即政府失灵,公共物品的自治化供给是双重失灵下的替代性选择,其合理性在于公共物品供给的自治化体现了“公平”与“效率”。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各种自治团体的蓬勃发展,自治化已经成为公共物品供给的重要途径,并且在和谐社会构建上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8.
自由,秩序,效益:论商法价值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海 《研究生法学》2000,(3):49-53,32
  相似文献   
9.
10.
解雇直接关系劳动者的权益,并对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是国际劳工标准与各国劳动立法的重点。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和颁布的第158号《终止雇佣公约》和第166号《终止雇佣建议书》是解雇的重要国际标准。我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已经初步建立解雇的国内法制度框架。就解雇的事由、程序、救济、补偿及经济性裁员等内容相比较,我国劳动立法与国际劳工标准基本一致,部分矛盾之处是今后修法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