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根据1982年宪法总结了我国长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经验制定的,是贯彻1982年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和规定的具体化。它是调整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一部综合性的基本法律,是新的历史时期进行民族工作的法律准绳。它集中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符合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宋才发 《河北法学》2012,(12):17-25
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法使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法制化,是中国民族法学体系的理论基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强大的政治功能,鲜明的中国特色和自己的基本经验。民族自治立法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制度的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法律与民族政策的集中体现,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政权力配置大于一般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配置。  相似文献   

3.
李瓅 《法制与社会》2011,(8):183-184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在总结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和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长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它以基本法的形式把党和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固定下来,是一部仅次于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民族区域自治法》贯彻实旋以来,在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维护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将为进一步加强《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提出几点建议,以使《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更好的发挥其法律效用,促进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常安 《现代法学》2012,34(1):44-56
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共同纲领》的宪政宣示尽管具有最为重要的合法性确认意义,但这一基本宪政制度的真正奠基,则有赖于民族识别、民族干部培养、少数民族地方民主改革等一系列相关政治实践。这其中,少数民族地方民主改革可视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基的关键,它直接决定了新中国的民族治理制度是否坚持和贯彻了社会主义方向这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最实质所在。同时,新中国通过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民族治理的基本宪政制度,也实现了清末以来多民族大国的民族—国家建构的真正飞跃。  相似文献   

5.
民族立法的重心将转移到民族经济立法上来刘大友1984年,颁布了《民族区域自治法》,这是一部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从《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各自治条例的执行情况看,它对于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如《民族区...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一个很重要的法律,它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利,自主管理内部事务,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建国以来,从《共同纲领》到82年宪法,都对民族区域自治作了许多规定,特别是1952年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对民族  相似文献   

7.
人权是法学领域的重要议题,少数民族人权问题更不容忽视。民族问题关乎国家的安定团结,历史与现实告诫我们,只有稳定的局面才能推动发展。以人为本、保障少数民族权益,既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根本办法。拟从我国基本政治和法律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出发,以自治权为核心进行分析,确定我国对少数民族人权保障的基本立场,再结合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对新形势下少数民族人权保障提出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8.
民族区域自治是当前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从政党的民族政策上升为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其形成和发展是与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现实的认识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正> 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我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它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我国的基本法之一,它的基本任务是: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区域自治权利;正确处理国家统一和民族区域自治、上级国家机关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加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实现我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服务。认真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对于加强我国的民族团结,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一年多来,广西在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要求,区党委和区人民政府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对老少边山穷地区的扶贫工作、发展民族文化教育等方面,都采取了一  相似文献   

10.
简论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由政策上升为法律、由法律上升为制度、再由一般制度上升为基本制度,它的地位是伴随着我国的法治建设发展步伐得到不断提高的,它不仅得到了宪法的确认,而且得到了基本法律的保障。本文指出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不仅为民族区域自治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也给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依法治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机遇。  相似文献   

11.
刘作翔 《法学杂志》2001,22(6):12-15
20 0 1年 2月 2 8日通过的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重要的基本法律。要使这部法律得到贯彻和落实 ,就要建立与其相配套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律法规体系 ,而该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重点则应放在落实新自治法关于“上级国家机关的职责”和“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方面。具体到立法层面 ,则重点应是国务院部门规章和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变通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从1949年《共同纲领》始,我国已形成了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核心的少数民族权利保护法律体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中国的奠基历程,在少数民族权利保护方面,做出了世界性、历史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为我国少数民族权利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我国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价值基础,在于社会主义这一新中国立国宗旨;而在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实践方面,则呈现出整体性制度建构、权利保护内容全面、将保护视为国家责任、注重权利保护实效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3.
法治,即依靠法律手段来解决民族问题是人类的最佳路径选择。本文以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和50年的宪政实践为宏观背景,以《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依托,以法价值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民族区域自治的价值功能及其变迁;紧密联系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和法治进程的推进,指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未来发展目标,并设定了加强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建设的路径选择:加快《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配套法规建设;构建民族区域自治法律的解释制度;强化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实施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初级阶段民族法制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回顾我国民族法制建设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法制建设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1.从三十年代初就开始萌芽,并历经陕甘宁边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早在建国以前,党的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已经成熟,以民族区域自治的方式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既定政策。建国以来的实践进一步证明,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与我国民族问题的正确结合,是符合中国各民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  相似文献   

16.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作如下修改: 一、序言第一自然段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第三自然段修改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谐社会之下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前的民族自治地方法治建设中尚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其思想偏差、中央地方界限模糊、执法效率低下等。而本文认为这些问题的完善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科学的调整民族自治立法内容,坚持民族发展和特殊需要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法律所赋予的民族自治权,有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要推广法治教育和提高社会法治素质,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根源。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法治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8.
民族区域自治,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根本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最好政治形式。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原理和中国民族关系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增强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的团结,走各民族共同繁荣之路,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完善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公民散居于各地的趋势日益明显。因此,保护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制度建设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同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同等重要的法律制度。文章从论述完善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了我国现行的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机制,指出了其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针对这些缺陷,从观念上、立法上提出了完善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和自治机关 的组成 第三章 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第四章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 检察院 第五章 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 第六章 上级国家机关的职责 第七章 附则 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