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所谓“五种‘社会形态”’的“社会形态”,混淆马克思原著文本新唯物主义史观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社会”、“经济的社会形态”“社会形态”不同范畴的原意;是对马克思“社会”、“经济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形态”三范畴与生产力原理不同关系混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马克思社会形态术语、概念的历史生成 ,辨舛所谓“社会经济形态”的误释 ,祛魅有违马克思社会形态学说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说和“东方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3.
通过坚持对一切社会关系进行历史论述的原则,马克思确立了论证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方法论原则。"历史论述原则"彻底否定了旧理论企图构建适用于整个人类历史的普遍进展模式的作法,认为只有深入剖析一定社会形态的历史特殊性,才能在此基础上确定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具体道路。此种原则不仅体现在马克思基于"现代社会"的特定历史语境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论证之中,而且体现在马克思对"东方社会"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寻之中。充分认识这一点,对于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木 《甘肃理论学刊》2005,38(1):108-112
本文按马克思由唯物史观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总的结果","读懂"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原著文本"经济的社会形态累进时期"的原意,辨误有违马克思社会形态论的所谓"五种社会形态"的舛释.  相似文献   

5.
薛俊强 《前沿》2011,(7):72-75
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哲学批判标志着"个人""群体"和"社会"和谐共生之社会整合视域的基本形成。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体现在其独有的"经济哲学"批判路径。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哲学批判路径集中体现在:对古典经济学研究起点和方法的批判,即抽象理性"经济人"假设的批判。在这一批判过程中,深刻地体现出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之经济哲学批判的实质和核心:在从事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以重塑"个人""群体"和"社会"发展有机统一为理论旨趣而展开对古典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及其所引申出来的对其研究对象的人学批判。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哲学批判路径折射出马克思试图寻求"个人""群体"和"社会"三者发展的有机统一的社会整合思路,而这一整合思路为其终身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经济社会形态、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形态、社会形态、社会状态、社会制度、历史时代、历史时期等概念是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别称。准确把握经济的社会形态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不同表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本来意义,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属性决定于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规律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刘子瑛  曹光章 《求索》2012,(4):185-187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在我国学术界经历了长期的探讨和争论。按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顺序依次演进的纯粹的单线式五段论理论在普遍适用性意义上被学者一致否定后,如何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成了学界面临的主要问题。对照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社会形态理论属于应用层面的理论,其本质是社会经济形态理论,根据社会经济形态(即生产关系的总和)来界定和划分社会形态的社会经济形态理论是最能体现唯物史观核心内容、基本原理的社会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8.
孟溦蕾 《前沿》2012,(13):112-114
作为"历史之谜的解答",共产主义是人类始终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形态。在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视阈下,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具有确定的本质和特征。本文以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基础,试图对呈现在这一理论视野下的共产主义之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路作出诠释和阐发。  相似文献   

9.
以往学术界在阐释“异化”这一范畴时,往往将“着力点”放在异化劳动产生的原因、异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异化的后果、异化的其他历史形态、异化的未来命运及消亡途径等方面,尤其是对“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讨论得非常深入,而对异化的“历史性功绩”研究甚少。随着对异化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异化的评价也应该有一个更加宏观的视野,即应该把“异化”放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长河”中去考察,将“异化”与马克思的其他思想联系起来加以分析,而不能简单地“就异化谈异化”。普遍异化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过程:它既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又是后一历史阶段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异化”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尤其在共产主义学说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成为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史上的“中介”和“桥梁”。  相似文献   

10.
刘晓 《前沿》2012,(6):53-54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分析网络流行语"寂寞"的成因出发,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内容再分析,联系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得出了异化劳动的自我异化是使无产阶级主动扬弃异化,进行世界革命,最终实现人类解放,成就人类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诱因这一结论。依此加深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异化”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借助《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思想资源,试图在二者的互动中,澄明以下三个问题:在思想史的背景中厘清对象化、异化和物化及其之间微妙而又深刻的交融和差异;异化和物化都是对现代社会人的存在境遇的哲学表达和真实写照,反思卢卡奇提出物化的时代必然性;在克服异化的途径上,马克思强调“生产之路”,卢卡奇侧重“意识之路”。笔者以为,要真正克服异化,必须借助马克思和卢卡奇的思想资源,同时只有将二者更好地整合起来,才是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12.
既有的马克思理论整体性研究缺少历时性视角与共时性视角相统一的探讨,导致此种现状出现的原因在于贯通整合马克思各理论的中轴性概念的缺位。以"社会关系"概念为中心范畴对马克思各理论的形成、丰富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考察,可以在纵向维度的历史发展和横向维度的理论互动中展示马克思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联结和统一。在马克思那里,从唯物主义的艰难转向到科学世界观的巍然创立、从政治经济学的系统研究到资本逻辑的全面解构、从社会主义的深层基础到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任务乃至此三者的耦合,"社会关系"都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立足"社会关系"概念把握马克思三大理论的生发过程及其内在关联,对揭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初始构境、推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考察和分析人类社会及其发展,提出了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的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也是社会发展的主题与实质。在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坚持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全面准确把握其本真意义和精神实质,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增强“问题意识”、加快新时期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结构及其发展动力的理论 ,阶级、国家和社会革命的理论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论 ,对于我们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指导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与时俱进的群众观 ,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5.
台湾政治转型以来,其民主政治的步伐基本上还处在以“选票”为中心的阶段,“选民文化”强过公民文化,而“省籍-族群-本土化”的政治进程更加剧了这些倾向,造成了“省籍-族群”间矛盾的激化,政治文化偏重于对抗,政治悲情被滥用,不仅在重大的价值与政治问题上而且在很多社会议题上也无法达成共识,政治陷入空转。为改变这种情况,台湾建构公民社会的力量进行了相当的努力,推动“协商民主”的实践,如提出公共新闻学、公民论坛、公民会议、社区协商等,尤其是进行“省籍-族群”间的沟通与和解活动,希望以此厚植台湾的公民文化,匡正“选票民主”的疏失。  相似文献   

16.
牛俊伟 《桂海论丛》2010,26(4):55-59
广松涉在《唯物史观的原像》一书中作出了一个基本判断,认为异化劳动不过是马克思对私有财产所作的概念性把握,二者的真实关系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尚未最后解决。广松涉的这个判断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关于马克思所面临的逻辑张力和理论困境,他的分析就难免有疏漏之处。  相似文献   

17.
李长友 《桂海论丛》2010,25(2):95-99
桂林作为世界山水和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中选择以最小的环境成本代价同时又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产业路径尤为重要。文化经济污染小、能耗低、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是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的新兴产业,最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文化立市",就是把文化作为桂林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带有导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战略资源,把它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动力,使现代的文化智力与传统的人文要素转化为桂林人民带来许多实惠的物质资产。  相似文献   

18.
体现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式人道主义思路,本质上是一种类与个体二分的古典自由主义思路,它没有看到由劳动和财富所构成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历史观意义。而体现在《神圣家族》中的现实人道主义思路,则开启了从人的行动或实践的发生学角度来阐释人类发展的新思路,它是充分吸收法国大革命之历史观意义后的结果。尽管由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滞后,马克思此时的这种思路还无法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路相媲美,但必须肯定的是,它所开启的基于人的实践的历史发生学视角,不仅使基于类本质的异化式思路成为马克思哲学发展中的过去了的事件,而且它本身对于马克思形成历史唯物主义思路也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这种新思路对于理解当下中国的社会问题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相似文献   

19.
江先锋 《桂海论丛》2010,26(3):21-26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一重大课题和历史任务是我们党着眼于党自身理论建设的历史逻辑、时代发展的趋势、党的执政使命和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这四个基本视角而提出的。正确认识和理解这四个基本视角,对于我们在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完成时代赋予的任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就是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正确道路进行科学界定,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这条道路,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定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目的,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了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