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兴 《时代法学》2011,9(1):73-81
当前由于国际环境合作交流的日益加强,各国间相互吸收他国环境保护立法成功经验的趋势日益彰显.全球环境立法从而进一步表现出明显的趋同化态势。这种现象有着深刻思想和文化根源,也是传统法对环境保护之不足的反作用的结果。可以预见,全球环境立法的趋同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环境立法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势和运行常态。  相似文献   

2.
论环境法律文化的同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法经过近40年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并在社会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环境法律文化。环境法律文化的特点之一在于其独特的文化同质性。环境法律文化的同质性为全球环境法趋同化提供了生长的土壤。从环境法律文化的结构性分析来看,环境法律文化的同质性表现在不同国家环境法律规范的趋同与环境法律内在价值追求的相似方面。究其根源,源于科学理性的唯一性与普世性对环境法律文化的根本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比较法具有无穷的魅力,可以促进法律和人类的进步。有学者认为比较法的目的是创建共同法,但这种观点过于理想化。将比较法的目的定位在促进法律趋同化是较为合理的。法律趋同化具有历史必然性,而比较法可以促进法律趋同化走势的加强。因特网为比较法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法律资料,使比较法得到了蓬勃发展,从而使法律趋同化走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因特网本身促进了各国文化的趋同,这从另一方面推动了法律的趋同化。  相似文献   

4.
作者指出,当代国际私法趋同化的走势已大大加强,而物权法律适用的趋同正是其重要表现之一,物之所在地法原则作为动产和不动产物权法律适用的主导性原则已被普遍采用。在分析评介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及司法实践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指出,对这种物权法律适用的趋同性,不能简单地理解,而应该看到大同之中有小异,在各国(地区)的立法及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着种种差异,对此应认真分析其原因与价值的所在,而不应把这一趋同化走势加以简单化。  相似文献   

5.
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及其法律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问题的全球化是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的 ,与人类对自然的传统观念和各国经济开发政策与法律的缺陷有着密切的联系。针对全球环境问题 ,各国和国际社会已经制定了大量的法律和对策 ,但由于各国不同的历史、政治和经济等背景使得法律和对策在实施上存在着问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履行全球环境保护义务和国际环境合作中已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然还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法律对策措施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逐步消除和解决全球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法治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贵国 《中国法学》2008,4(1):12-23
市场经济为各主要国家所采用,通讯、运输和信息等革命性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战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等,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条件。它是国际社会相互依赖关系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的表现形式,具体体现在各国经济上的高度相互依赖、国际组织间合作进一步加强、非政府组织影响力急遽增加等方面。经济全球化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国际规范,这些国际规范对列国的立法、行政和司法行为具直接作用,其进入内国法具有高层次、具体化、强制性的特点。这从世贸组织的实践可窥一斑。国际规范以强制性的拘束力进入内国法,从而导致列国的法律规范、执法原则和标准以及法律价值等不断向趋同的方向发展。这一趋势的持续发展又势必导致国际社会成员的法律和制度逐步达到法治社会的要求,即全球法治化。  相似文献   

7.
全面、正确地总结和评价现代环境法的演变与形成,是环境法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本文采用历史考察的方法,对现代国内、国际环境法的发展作了系统的回顾与评述。作者认为,现代环境法的形成经历了从人类社会早期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管理的规范发展到防治生活环境污染与保护自然资源并重,再到全方位环境资源保护的整合型环境立法阶段;目前,环境立法正在朝向全球趋同化的方向演变。环境法学研究所面临的课题之一就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实现国内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的进一步协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出现了较严重的高校趋同化现象。虽然目前对这种趋同化现象所带来的后果还不能作出最终判决,但作为一种已经出现并在不断强化着的现象,则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作出解释。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认为,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其外部形态、内部结构、运行模式等会在环境的逼迫和诱导下走向趋同,这是组织追求合法性的表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出现的高校趋同化现象,正是高校在竞争激烈、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寻求合法性的本能反应。深刻认识和正确分析高校这种趋同性,对优化高等教育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司法权威全球化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金华 《法学论坛》2004,19(1):75-82
司法权威的全球化不是一个孤立的法律现象,它有着深厚的国际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基础。全球性经济交往规则适用上的趋同、政治全球化与司法化、法律语境的趋同化和全球范围内的市民社会与国际政治实体的互动内在地需要司法权威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10.
冯嘉 《研究生法学》2009,24(3):8-25
在中国现阶段的环境法学研究中,表现出一些以非法学方法研究环境法学问题的倾向,包括以国家政策或领导人讲话为基础阐释环境法律的“行政解释学”倾向,以成本一效益为唯一分析方法而排斥其他研究方法的“经济学帝国主义倾向”以及在环境科学、生态学不断发展背景下,不同学科话语转换缺失的问题倾向。这影响了环境法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造成环境法学研究成果难以被法律实践所应用。环境法学是法学学科的一个分支部门,在研究目的及研究和应用方法上必然应当具备法学的特质。法学研究以实践为基础,主要解决价值判断问题,在方法上注重运用以权利义务分析为根本特征的法律思维。因而研究环境法学应当遵循法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法律思维解决价值判断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阶段的环境法学研究中,表现出一些以非法学方法研究环境法学问题的倾向,包括以国家政策或领导人讲话为基础阐释环境法律的行政解释学倾向,以成本-效益为唯一分析方法而排斥其他研究方法的经济学帝国主义倾向以及在环境科学、生态学不断发展背景下,不同学科话语转换缺失的问题倾向。这影响了环境法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造成环境法学研究成果难以被法律实践所应用。环境法学是法学学科的一个分支部门,在研究目的及研究和应用方法上必然应当具备法学的特质。法学研究以实践为基础,主要解决价值判断问题,在方法上注重运用以权利义务分析为根本特征的法律思维。因而研究环境法学应当遵循法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法律思维解决价值判断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现代西方环境权益理论中的若干新理念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劲 《中外法学》1999,(4):29-38
<正> 法律是立法者依照一定目的制定的具有强制性、社会性的行为规范。制定一部法律,其首要的要求是该法律符合立法的目的,也即制定该法律的意图或动机。以环境立法来说,它的立法意图应当是通过对环境的法律保护,从而达到实现衡平世代间的人类利益和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然而,作为法律上的“物”,环境及其自然要素(自然资源)具有已被人类认识的对人类的经济价值和正在为人类认识过程中的对自然的生态价值的两面性,它们二者均为人类在地球上不断繁衍和生存的客观基础。因此在以传统法方法保护人类自身的既得权利和利益的同时,还存在着为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对传统人类的法权(对环境  相似文献   

13.
电子商务的立法活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展开,开始建立起电子商务法律规范的基本架构.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所导致的法律规制一体化将首先表现为各国在立法时遵循基本一致的基本原则,并在其指导下建立起广泛适用的法律规范体系.目前适于世界各国的电子商务立法的基本原则尚未建立起来,各国和各有关国际组织在其立法活动中遵循着一些主流原则,它们作为普遍适用的基本原则的雏形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且也为基本原则的最终建立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所谓主流原则,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影响力较大的特别原则可以归纳为促进和规范原则、技术中立原则、功能等同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和合理性原则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各国环境刑事立法的发展有了新的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刑事立法存在很大差距,刑法及与刑法相关的法律中的环境刑事立法均有不足,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构筑我国的环境刑事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15.
论《能源宪章条约》中的环境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源宪章条约》(以下简称《条约》)是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能源法律文件,更是第一个将环境规范纳入能源立法领域的国际法律文件。它改变了国际社会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仅限于国际环境法向度上一维考量的缺失,标志着国际社会在国际能源法向度上处理全球环境问题的开始。《条约》中的环境规范主要体现为《条约》序言、《条约》第19条和《能源效率及有关环境问题议定书》。本文通过对以上环境规范的分析,指出了其国际软法的性质,同时结合《条约》的环境进程实践,表明了国际软法规范能够得以有效适用,最后提出“最大努力”作为国际软法规范履约基本原则应具有重要的学理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电子商务的立法活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展开 ,开始建立起电子商务法律规范的基本架构。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所导致的法律规制一体化将首先表现为各国在立法时遵循基本一致的基本原则 ,并在其指导下建立起广泛适用的法律规范体系。目前适于世界各国的电子商务立法的基本原则尚未建立起来 ,各国和各有关国际组织在其立法活动中遵循着一些主流原则 ,它们作为普遍适用的基本原则的雏形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并且也为基本原则的最终建立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所谓主流原则 ,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影响力较大的特别原则可以归纳为促进和规范原则、技术中立原则、功能等同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和合理性原则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评价一项法律规范的意义时,我们常用一句略带夸张的话:“法律从它生效的第一天就已经滞后了”。这一结论当然不是孤立地针对法律文本而言,而是将法律文本与其所依存的环境、背景、事件甚至人物相联系而获得的。一项法律规范实际上向它的读者(遵守者、解释者、适用者)展现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它外在的表现,即跃然纸上的法律文本;另一部分便是隐身于法律文本之外、之后或将法律文本包容其中的时间和空间,亦即在法律文本中无法捕捉但其影响无处不在的“立法背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法律解释理论中便又增加了一种虽然无法成为主流解释理论但功效特殊、自成体系的解释方法,即历史解释法。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强制缔约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国家自由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合同自由理念与实践达其顶峰,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针对片面强调个人自由及执行放任主义的经济政策所导致的社会弊端,当代西方法律学者开始提倡社会本位的立法思想,从而开始对合同自由进行限制,以维护社会公正,强制缔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本文就强制缔约制度的含义、立法表现及其缺陷和如何完善三个问题作以粗浅论述,重点探讨如何完善此一制度,以求教于万家。  相似文献   

19.
分配是法律制度的基本功能之一,利益分配是法律制度分配功能的最核心部分。在物质文明基本满足甚至极大化丰富之后,人类显示出了对生态文明的积极追求倾向,世界进入了所谓的环境时代。环境时代的秩序意蕴两层含义,即人类与自然生态的秩序和人域社会内部的环境社会秩序,环境时代的秩序型构同样需要法律制度功能的充分彰显。文章认为,环境利益分配是环境法学的基础性规范关怀,通过环境法的环境利益公正合理分配,需要公民社会的充分养成与理性交往话语平台的有效建构,在此基础上,通过环境利益分配的环境立法、环境利益分配的环境法律制度结构和环境利益分配的环境法律实现等层面来达成环境法的环境利益分配功能。  相似文献   

20.
始于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盛行于六、七十年代的劫机犯罪给世界各国的民航事业带来了严重威胁,这种威胁在八十年代的今天依然存在。为了消除这种威胁、保障民航安全并严惩劫机犯罪,国际国内的反劫机立法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由于劫机犯罪大多具有跨国性或涉外因素,对此除了国内法以外,还必须有国际法来调整。国际社会在反劫机的法律措施方面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各国国内的反劫机立法已经或正在得到完善。然而,必须看到,由于各国立法传统、法律制度以及劫机犯罪具体情况等方面的不同,迄令为止,国际上没有也不可能形成一个可适用于一切劫持飞机行为,并为各国所公认的犯罪概念与定义。在此方面以及由此导致的在劫机犯罪的构成特征及刑事责任方面,国内法与有关国际公约之间以及各国国内法之间的规定有着很大差异。根据调整劫机犯罪的法律的不同,应将劫机犯罪区分为国际法上的劫机犯罪与国内法上的劫机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