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守法是法律实施的首要环节,守法程度对国家立法与法律实施有着重要的说明意义.守法行为中的成本支出决定着组织和个人在是否守法问题上的行为选择.从成本支出的视角看,如果把守法看作一项法律义务和法律行为,根据权利义务平等的原则,其中存在着相应的国家义务.立法和相关的制度设计、乃至组织执法过程中,应当充分关注守法与守法成本之间的"反比例关系",通过降低守法成本促进我国的法制建设,推动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2.
我国非营利组织基本法的立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营利组织基本法的立法模式问题,从法律形式的角度看,是选择分散立法模式还是统一立法模式的问题;从法律功能的角度看,是选择管理法模式、保障法模式还是均衡模式的问题;从法律内容的角度看,是选择组织法模式还是行为法模式的问题.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统一立法模式、均衡模式、行为法模式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监视居住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着立法上的缺陷和执法上的偏差。从立法的角度看,应从进一步界定“住处”与“指定居所”的范围和适用条件及对象、对监视居住执行地点和“未经批准不得会见他人”的解释作重新界定、建立健全对监视居住的监督制约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4.
叛逆与专制的核心问题源于对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的不同理解与追求。人们追求理想、坚持真理时常常忽略了相互间的宽容与尊重。缺乏宽容的社会难免于叛逆和专制,距离和谐就会更加遥远。刑事政策应该是国家确定的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事执法都必须遵循的对付犯罪的政策。刑事立法应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执法和刑事司法则应该落实刑事立法所确定的宽严相济,而不宜另设宽严标准。从犯罪学角度看,并不是所有犯罪事件都是敌意事件,因为有些犯罪事件中的犯罪人既不对社会有敌意亦不对他人有敌意。敌意是人之所以犯罪、之所以伤害他人和社会的重要原因。减少和消解敌意是我们讨论敌意事件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5.
从性质上看,反向假冒是不正当竞争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从商标权的角度看,也构成商标侵权.比较相关立法,我国应着重适用商标法,以规制反向假冒行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商标法:应对"投入市场"进行扩张解释;采取举证责任倒置;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对隐性反向假冒补充立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实现"合法"与"和谐"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依法行政的历史选择和必由之路。当前的依法行政问题集中体现为二者关系紧张,为此,一方面,行政立法思路要从"治民"向"治官"转变,纠正一概而论、一罚了之、一"堵"为快和一带而过的立法倾向;另一方面,执法思路要从"无情打击"向"真情服务"转变,做到用法、用心、用情和用理。  相似文献   

7.
中美对警察执法行为的法律规制模式存在差异。美国宪法和司法判例对规制美国警察执法行为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法官在判例中通过对宪法条文的解释,积累并抽象出规制执法行为的规则,摆脱了法律文本表述对司法的制约,实现了较好的执法规制效果;我国主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发布司法解释对警察执法进行规制,强调立法过程的逻辑严谨和文字表述精湛,但忽视司法过程的能动性,法律适用受制于文本表述的局限,因而有时缺乏可操作性,难以实现实效。我国法律对警察执法规制应更注重实用主义,从"立法规制"向"司法规制"的思维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8.
以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为理论框架,试从语气系统、情态系统和评价系统三方面对英文警察告知语篇告知语篇进行分析,并归纳警察讯问告知话语所体现的人际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从语气系统的角度看,英文告知语篇使用的是说明式的陈述语气+疑问语气,最大限度地保护被讯问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从情态系统的角度看,低值情态动词地使用广泛,体现了民主立法的原则,更加人性化。从评价系统的角度看,"情感"评价手段的缺失体现了英文告知语篇机构性话语的特征;"判断"评价手段中"能力"资源的使用保障了被讯问人的合法权益,拉近了讯问双方的人际距离,体现出"无罪推定"的刑事诉讼观。  相似文献   

9.
立法与执法是法制建设过程中互不可缺的两个环节。没有立法,就没有执法;若没有执法,立法也就失去了意义。它们两者不仅相互依存,而且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立法完善是严格执法的必要条件之一,严格执法反过来也会对立法的完善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立法一定要坚持积极、慎重的原则,实现科学立法,才能保证“执法必严”;执法机关一定要及时、准确、全面地将执法信息反馈给立法机关,才能保证立法的进一步的完善和科学。但是,我国长期以来,在法制实践中未能真正坚持立法与执法的应有之义,从而未能实现立法与执  相似文献   

10.
对刑法中"包庇"的整体性研究,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包庇"的主体、"包庇"的对象和"包庇"的行为。"包庇"的主体,从解释论的角度看,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可以包括被包庇者本人,从立法论的角度看,应当包括"单位"。"包庇"的对象,各个犯罪的要求有所不同,既可能是一般意义上"犯罪的人",也可能是特定的违法犯罪分子。"包庇"的行为,在具体罪名中的表现形式存在差异,但都是以作为的方式帮助违法犯罪人逃避刑事处罚,既不同于"纵容",也有别于"知情不报"。  相似文献   

11.
人性化执法是指专门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在充分尊重执法相对人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的前提下,以正当程序为保障进行的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活动.在公安交通管理人性化执法中,严格执法是前提和基础,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是执法要求,人性化是执法方式,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和道路交通的和谐运转.把握人性化执法的尺度应当重视"四个突出",即突出执法工作的规范性、灵活性、技巧性和服务性;推进人性化执法工作则应当从立法建设、理念树立、教育培训、监督机制和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2.
在法治运行中,立法者是立法环节的主体,司法、执法主体的法治观念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执法的公正与法律的尊严。人们对法观念法理念的逐步认同并内化于心,乃至上升到法律信仰,促进守法主体自觉遵法守法,完成一个从立法、司法、执法到守法,再到促进立法完善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下公安执法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格、公正、廉洁、文明执法是公安工作的灵魂,"立法为公,执法为民"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目前,我国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仍然存在执法不严、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粗暴执法等行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为此,正视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传统执法观念,端正执法指导思想,创新执法理念,将有利于确保公正公平执法,才能真正体现执法为民的宗旨,重塑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新形象,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创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5年11月1日《刑法修正案(九)》的正式实施,切准警察执法维权的现实问题,上升到立法的高度,为警察执法权益维护提供了法治保障和最大的执法定力。维权问题是人民警察意愿的最大公约数,在依法治国大背景下,实现警察正当权益的有效保障必须要从源头维权开始,建立依法维权、机制维权、保障维权的"三位一体"维权体系,确保人民警察依法享有法律赋予的各种权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尤其是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合作交流日益密切,与此同时中国边境地区跨国犯罪已经逐步成为一个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因素。"糯康案"的发生加快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刑事执法合作的进程。本文以中国与东盟国家执法合作的必要性为出发点,从国际公约、区位特征以及各国司法现状等方面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刑事执法合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推进措施,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刑事执法合作作出初步探索,在行文中也兼顾探讨湄公河流域国家刑事执法合作的立法构想,为进一步深化区域刑事执法合作完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使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新旧体制的冲突与交错,使贪污腐败这一丑恶现象找到了滋生蔓延的土壤,成为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这一病毒之所以泛滥且屡禁不止,除了现行体制和管理上的弊端之外,从法律角度看,立法思想上的偏差,执法意识上的错位,不能不说是腐败现象滋生、泛滥的症结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反垄断执法体制采取"双层次多机构"的设置模式,这种立法选择在现阶段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其弊端也非常明显.为了力求这些弊端对反垄断执法的最小干扰,我们必须根据反垄断法的立法精神和价值取向对这种执法体制逐步加以变革与完善,借此来保障反垄断法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8.
警察执法权益保障问题是当前社会舆论、理论探讨及执法实践中均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警察执法权益是警察执法权威及职责履行的基础,警察执法权益能否得到切实保障对于公安机关职能作用发挥及社会稳定意义重大。实践中侵害警察执法权益行为的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当前侵害警察执法权益事件频发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完善警察执法权益保障机制需注重营造保障警察执法权益的氛围,完善警察执法权益的立法保障,严惩侵害警察执法权益的行为,强化执法为民的思想教育,整合内设维权机构,推进"大部制"、"大警种"改革,改善一线执法执勤的装备,强化警务技能的教育训练等。  相似文献   

19.
立法是执法的前提。但是,由于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的严重干扰,目前地方立法中存在着权力扩张、立法冒进、立法非法、各自为政等诸多问题。如不妥善解决,严肃地方立法,将会严重影响执法活动,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0.
《刑法修正案(九)》增加了关于贪污受贿犯罪终身监禁的规定,在刑法学界掀起轩然大波。主要分为两派观点,一派认为这是刑事立法日趋轻缓的体现,另一派认为这样的立法改变使得刑事法网越来越严密、越来越严苛。从传统刑法理论及现行刑罚执行实践角度看,"终身监禁"是一种新的刑罚执行措施,具有正当、人道、谦抑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