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宏亮 《法制与经济》2010,(14):16-16,18
目前监外执行罪犯已基本纳入社区矫正,随着监外执行罪犯监管方式的变化,监外执行罪犯重新犯罪呈现出新的特点,从社区矫正工作的角度对监外执行罪犯重新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对预防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促进社会和谐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行刑方式,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其根本价值具有双重性,蕴涵着刑罚的惩罚性和恢复性。社区矫正的直接目的在于通过社区矫正组织进行社会化的教育,使其在不与社会相脱离的情况下矫正其行为恶习,以达到重新回归社会的目的。但在司法实践中,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前期刑罚改造功能和后期社会预防的不成功,严重影响社区矫正价值的实现,笔者对山东省成武县近三年社区矫正重新犯罪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其特点和原因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完善社区矫正制度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山东省东平县检察院按照“三项重点”工作的要求,立足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推进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在相关政策、法律、规章规定的框架内大胆创新.成立了专门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机构.对全县14个社区矫正机构履行社区矫正情况全面监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全县430名符合社区矫正的人员全部得到有效监管.防止了监外执行罪犯重新犯罪.重新犯罪率为零.确保社区矫正各环节实现了无缝对接.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有效的化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对社区服刑人员这一特殊人群的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4.
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本质目的是为了保证在刑罚执行阶段法制尊重人的精神、刑法的任务、法制化的刑罚观能够得到真实落实,人权保障工作从法条走入现实。为了更好的保障社区矫正工作的进,真正做到帮助罪犯重塑人格回归社会,防止重新犯罪,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全程的法律监督是应当和必要的。面对逐渐完善的社区矫正体系,承担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的检察院应当依据新规定和客观环境探索出符合新形势要求的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模式。  相似文献   

5.
陈文航 《法制与社会》2011,(18):195-196
社区矫正就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如能有效将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好,防止这些人重新犯罪,就能达到维护法律尊严,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依照相关法律规定,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分为管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四类,其中缓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种对短期刑罪犯的救济措施,是整个社区矫正工作的基础与核心.现阶段,经济发达地区缓刑人员在四类矫正对象中所占比例最大,重新犯罪问题也最为严重,因而经济发达地区缓刑期间重新犯罪防控成为健全社区矫正制度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H市X区缓刑矫正工作为视角,划定2010年至2013年为时间区间,采用调取档案、实地走访、业务交流、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调研方法,从重新犯罪特征及原因入手,重点分析该时间区间内14起缓刑期间重新犯罪案例,深入剖析缓刑矫正工作的问题与难点,并根据X区在缓刑矫正工作中的有益探索,提出关于经济发达地区缓刑期间重新犯罪防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社区矫正工作,体现了对监外罪犯的一种人性化管理。如何把社区矫正对象管住、管好,使其不再重新犯罪,达到弃恶从善,悔过自新的目的?笔者通过工作实践探索,认为要从以下五个字来把握,即“教、情、理、紧、正”。  相似文献   

8.
我国监禁矫正效能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超 《河北法学》2014,(12):172-181
循证矫正模式以监禁矫正效能的实证研究为基础。通过对我国S监狱196名罪犯的抽样调查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监禁矫正总体效能偏低;矫正效能五个维度结构中,仍以教育矫正和劳动矫正为主,管理矫正和刑罚执行效能偏低,心理矫正地位并不突出,这种结构不利于实现矫正效能;我国的监禁矫正措施对预防重新犯罪来说,矫正再犯并不比矫正初犯更有效;监禁矫正效能与罪犯的人身危险性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活跃着一群女子志愿者,她们从事着一项特殊的义务工作——社区矫正。她们以女性特有的柔情与关怀,让一批批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中获得了新生,连云港市共有2892名社区矫正志愿者,而女性就有964名,在她们的帮助下,原本孤僻冷漠的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热爱,经帮教的社区服刑人员部分已解矫,无一人重新犯罪。  相似文献   

10.
吴楠 《法制与社会》2013,(25):217-218
流动人口罪犯适用社区矫正的问题,已经日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随着《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颁布,对社区矫正的实施确定了以居住地为主的管辖权原则。然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够明确,在实践过程中,有关流动人口罪犯社区矫正的管辖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流动人口罪犯适用社区矫正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监外执行罪犯逐年增多,社区矫正监管难度也日益增大,导致重新犯罪现象突出。要从规范监外执行罪犯社区矫正工作各执法环节、建立社区矫正信息监督管理网、完善监外执行罪犯管理工作责任追究制等方面下功夫,减少和预防监外执行罪犯又犯罪。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南漳县武安镇是全省首批社区矫正试点单位,镇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管理工作。他们针对矫正对象不同的犯罪原因、犯罪类型、犯罪心理特点,摸清个性,实施因人施“矫”,使社区矫正工作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效果。截止目前,该镇共接收社区矫正对象8名,现已有4名期满解除矫正,无1人重新犯罪。近日,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检查后,对他们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3.
论推进社区矫正试点之制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当前社区矫正试点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推进我国社区矫正试点的途径,社区矫正制度立法模式分析等三个方面,强调全方位理解和认识社区矫正制度的必要性。重点分析了社区矫正试点与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问题、社区矫正工作者的警察编制待遇问题;提出了增强社区试点的领导力量,筹建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引入科学的罪犯分类及心理矫治方法的建议。针对推进试点工作的法律支撑问题,较深入地论证了"双主体方案或妥协性方案"、"更换主体方案"的利弊和增设"社区服务刑"的综合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杨光磊 《人民调解》2006,(11):26-26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自2003年12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先后管理71名矫正对象,至今无一人重新犯罪或下落不明。在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情况下,90%以上的社区服刑人员的生活得到保障。2004年被评为上海市社区矫正示范街镇,去年又率先成为上海市社区矫正达标街镇,为保一方平安,建一方和谐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刑罚执行方式,由于其对罪犯的改造不脱离社会生活的特点,使其相较于监禁矫正,在对矫正罪犯心理、促进罪犯融入社会生活、降低再犯罪率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我国自2002年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经过这些年来的实践改进和逐步推广,也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与此同时,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对社区矫正的各个环节的执法活动实施法律监督,探索和寻找加强对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6.
2002年以来,上海开始社区矫正工作的探索,与监狱矫正相比,社区矫正实现了工作主体和经费投入主体从一元向多元的转变.在公共财政的投入大幅下降的同时,罪犯的改造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刑满后的重新违法犯罪率得到有效降低.由此可见,引进第三部门参与罪犯矫正这种公共性程度非常高的公共物品,既有理论上的可行,也有现实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鲁富文 《人民调解》2009,(10):22-22
自2007年8月天津市北辰区西堤头镇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聘用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在镇、村社区矫正工作组织和该村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肯的共同努力下,西堤头村先后接收的12名社区服刑人员无一人重新犯罪,为全镇的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社区矫正是我国在罪犯改造方面的新尝试,它区别于狱内矫正,该制度的实施对完善罪犯的改造,使其重返社会,节省公共资源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正基于此西方的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我国也由试点逐渐的铺开,但是在矫正试点工作中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需要重视。本文重点泼墨于此,希望对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展开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潘栋 《法制与社会》2011,(19):58-59
《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为假释罪犯的社区矫正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如何确保假释罪犯的社区矫正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在现实中各地虽早有探索,但仍缺乏一个统一的章程。本文分析假释罪犯实施社区矫正之意义,参考本土以外社区矫正的优点,尝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假释罪犯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20.
王立胜 《人民调解》2009,(10):20-21
山东省青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区矫正工作,积极采取社区矫正工作“1363”措施,强基础、重规范、抓质量、求实效,有效预防了社区服刑人员的重新犯罪,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全市12个镇(街道)全部开展了社区矫正工作;共接管社区服刑人员820名,矫正期满解除矫正257名,现有矫正期内社区服刑人员563名,所有社区服刑人员均思想稳定,人心思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