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是郑州市民族工作中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郑州市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通过强化组织保障,完善机制措施,使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发展中巩固了和谐稳定的局面,在和谐稳定中更好地实现了全面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支部生活》2008,(2):21-21
我国少数民族大都聚居在边疆地区。2.2万公里边境线有1.9万公里在少数民族地区。在全国135个边境县(旗、市、区)中,有民族自治地方107个;在2100万的边境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8%。因此边境地区的民族工作十分重要,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边防巩固。  相似文献   

3.
王玉英 《实践》2007,(10):30-31
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是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做好这项工作不仅事关民族地区繁荣与发展,而且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大局。一呼伦贝尔市地处祖国北部边陲,是多民族聚居地区,被称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全市有3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7.87%。全国仅有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均在我市,全  相似文献   

4.
牧区是少数民族主要聚居的地区。内蒙古的牧区生活着蒙古、鄂伦春、鄂温克及达斡尔等少数民族的大部分群众,畜牧业是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基础产业。在内蒙古国民经济构成中,牧区经济占有相当份额。牧区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内蒙古有牧业旗(市)33个、半农半牧区21个,  相似文献   

5.
长征中,红军转战11省(区),经过了苗、瑶、侗、壮、土家、布依、纳西、彝、羌、藏、回等13个少数民族杂居和聚居地区。民族问题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为此,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做了大量的工作,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胜利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回顾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对做好当前的民族工作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部地区12省区的国土面积达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有少数民族50多个、3000万人(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0%以上),是全国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一个地区。由于历史、自然等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以下简称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对滞后,是当前  相似文献   

7.
《党建文汇》2010,(4):F0002-F0002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全州10县市共有4个民族乡,31个民族聚居乡,35个民族村委会。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2.9%。楚雄州有着悠久的历史、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多姿的民族文化,素有“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的美誉。近年来,中共楚雄州委结合彝州实际和民族特点,围绕抓基层、打基础,突重点、破难题的工作思路和培树典型、  相似文献   

8.
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区,能否正确处理西部民族关系,关系到国家稳定和西部社会的和谐。民族法制是调整民族关系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的总称。加强与完善民族法制,对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与完善西部民族地区的民族法制建设,必须坚持四大原则。立法的侧重点要放在完善新形势下民族地区的社区法制建设,加强符合民族地区特点的社会保障等五大方面。  相似文献   

9.
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中央的一项基本方针.我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加快我省民族经济发展,关系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对于我省来说意义更为重大.  相似文献   

10.
民族认同机制是由民族认同主体、民族认同客体和民族认同内容构成的旨在实现民族认同的一个综合系统;它在维护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方面发挥着三大功能:民族认同机制是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血缘基础;民族认同机制是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融合的重要桥梁;民族认同机制是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预警的首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国家认同属于爱国主义的核心问题,是现代国家的合法性根基,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维护团结稳定的思想价值纽带。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西部边陲,加强西部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构,关乎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关乎中华民族大团结。当前,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构应坚持"五个结合",即支持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与倡行"两个共同"主题相结合、完善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与强化国家公民认同相结合、尊重各民族文化与增进中华民族文化共性相结合、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与拓宽少数民族群众政治参与渠道相结合,以及依法开展反分裂斗争与长期普遍进行民族团结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2.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民汉双语教育一直是我国建国以来的重要举措.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育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国家稳定、民族融合,有利于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提高少数民族个体文化素质,增加升学就业率,增强少数民族生存技能,促进社会流动,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缩短少数民族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差别,使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现代化的过程中跟上时代步伐.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密切联系群众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加强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快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和保证民族地区安定团结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韦世平 《支部生活》2008,(11):38-38
文山州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采取措施,狠抓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选拔。目前,全州有少数民族干部27210人,占干部总数的43%,在实现全州少数民族人才队伍比例与少数民族人口基本相适应的基础上,保证少数民族人才队伍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保剑 《支部生活》2009,(9):28-29
鲁甸县总人口41万人,有回、彝、苗、布依等14个少数民族。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发展保稳定,以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方针,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全县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有56个民族已经广为人知。但在1953年,新中国开展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国登记的民族名称多达400余种。为何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三。一是历史上无数次的民族迁徙与融合,使各民族既相对聚居又交错杂居,民族成分和称谓纷繁多样。二是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发展不平衡,各民族的不同自称和他称交织在一起。三是新中国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许多原来不敢公开民族成分的少数民族纷纷上报自己的族称。  相似文献   

17.
包文诚 《实践》2011,(1):22-23
兴安盟人口168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9.53万,占全盟总人口的47%,不仅在全区12个盟市中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而且民族成份众多。全盟近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蒙、汉、回、满、朝鲜等20多个民族。此外,所辖的6个旗县市中有两个是边境旗市,边境线长125.851千米,是一个典型的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其他少数民族并存的边疆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18.
徐亚娟  于占坤 《世纪桥》2006,(10):14-15
七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会师陕甘宁,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地实现了战略性转移。红军沿途经过11个省,除汉族地区外,还经过了苗、瑶、侗、布依、土家、白、纳西、彝、藏、羌、回等十几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三大主力红军经过少数民族地区的时间和全部行程,在整个长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19.
谢宝喜 《江淮》2012,(9):36
我省属少数民族散居省份,现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约50万人,呈"大分散、小聚居"状分布。近年来,省民委结合实践,加强和创新民族事务的社会管理,促进民族团结、和谐稳定,取得了显著成效。加强城市民族工作,创新民族和谐社会管理措施。随着城市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断增多和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城市民族关系复杂性及城市民族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加强城市民族工作着力从五个方面入手:深入调研,分析城市民族关系状况。各市深入社区调研,摸清了各地城区少数民族群众生活、从业、经营、就学等基本状况,建立了少数民族人口数据库,及外来流动少  相似文献   

20.
张晖 《支部生活》2011,(4):52-53
新中国成立不久,随着民族地区大部分相继获得解放,为了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传达中央对少数民族的深切关怀,进一步疏通民族关系,1950年6月,党中央率先派出第一个民族访问团即中央西南民族访问团到西南民族地区开展慰问活动,这是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首创。访问团由120余人组成,团长是中央民委副主任刘格平,副团长是费孝通和夏康农。下设3个分团,其中第二分团赴云南,由夏康农兼任分团长,王连芳任副分团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