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玄学与道教     
玄学是哲学,道教是宗教,但它们之间却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它们都以《老》、《庄》与《易经》为经典;道教中人亦谈论玄学熏玄学中人亦信奉道教,玄学与道教呈交叉状态;名士与道士都热衷于玄言诗的创作。玄学由于信奉老庄、崇尚隐逸、亲近自然熏故第一次把山水作为表现的内容熏开山水诗创作的先河熏而道士由于常年与大山为伴熏故山水诗创作的题材更加宽广。  相似文献   

2.
东晋名士与玄佛合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晋名士与玄佛合流孔毅永嘉之乱后,东晋偏安江左,深受玄学熏陶的世族名士大批南渡。此时的江南谋生容易,民风淳朴,“俗少争讼,而尚歌舞”①。在这种多姿多彩的优裕生活环境里,玄风进一步扇起。但是,对于这些南来的名士来说,毕竟今非昔比了。过去洛下权贵,今日“...  相似文献   

3.
玄言山水诗是指那些借助自然山水的描写 ,寄托诗人玄学感悟的诗歌 ,分为时兴诗和登览诗两类。诗人为寻求“消散”、“寄畅”而进入大自然 ,以“理感”的思维方式观照山川万物 ,从而获得“超游”、“超兴” ,这就是玄言山水诗的发生情感。在中国文学史上 ,这是山水题材第一次大规模进入诗歌创作。玄言山水诗向谢灵运山水诗的转变内在于其自身的发展理路 ;晋宋之际玄学的衰落 ,促成了独立山水诗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寻迹沃州湖     
沃洲湖是浙东唐诗之路上的一个重要景点,也是唐代诗人、墨客、高僧聚会最繁密的一块胜地。沃洲湖位于剡溪上游的新昌县城东15公里处。这里四环高山,遍布瀑泉。唐代诗人白居易称其为“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为目。”而诗人李白更是直以颂言“胜境美沃洲”。沃洲湖的驰名,多是因为人文之盛。自东晋始,以竺道潜、支遁为首的高僧和孙绰、王羲之等雅士,长期盘桓于此,结庐讲经,翰墨传情,引来了诸多名士的聚会。由于此地进退自如,除文士高僧流连之外,就连唐代的农民起义军也曾安营扎寨,至今还留有遗址。舟游沃洲湖,使我们感受到它…  相似文献   

5.
现代诗人李金发,20世纪20年代,通过移植与模仿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特莱尔等人的创作,在中国诗坛上建造起一种新的诗格:“象征诗”。这于中国传统诗歌而言,无疑是“新的颤栗”。它推动了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钟巧灵 《求索》2007,(12):183-185
山水画和题山水画诗,是画家和诗人表达和寄托其情致思理的载体。综观宋人在题山水画诗中所表达的情致内涵,林泉之思最为突出。林泉之思在宋代题山水画诗中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层面:一是“遥羡”,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表现出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喜好与倾羡;二是“惧隔”,意识到画景与“我”之间的隔膜及欲归隐而不得的处境;三是“望引”,这是诗人对置身于山水林泉的遐思,希望有“仙老”来引接自己进入仙境般的画境。这既是一个情感问题的三个方面,也可视作一次情感过程的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余家驹作为彝族的一位重要的诗人,其诗作的艺术价值是值得肯定的。他的山水田园诗中的情境、意境和思维等等方面都可以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相比较,显示出某些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8.
山水之乐 死生之悲——王羲之《兰亭序》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亭序》是中国文学玄言体向山水题材转变的重要作品之一。此文情景交融,理趣交辉,从山水之乐转到死生之悲,透射出深层的忧患意识,反映了东晋士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和对世道人生的态度。其对后世山水文学、书画创作的思想倾向与审美趣味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玄言诗研究始兴。二十余年学界对玄言诗的研究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但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依然存在着很大分歧。玄言诗的定义作为研究的起点,人们对此众说纷纭,从而导致了玄言诗研究在分期、发展、流变及评价等各方面一系列的不同。如果把玄言诗“写什么”和“怎么写”两方面结合起来考虑,“以玄学思想方法来体悟玄理”的定义就显得准确而明快。按此定义划分,阮籍、嵇康的诗歌可以看作玄言诗,玄言诗产生于正始时期。另外,人们对郭璞的评价有很大不同。出现这种分歧,主要因为人们各自采纳南朝批评家们对玄言诗和郭璞的不同评价。千年前批评界的不同意见导致了现在学界的争议,本文亦对此现象进行反思,力图弄清楚刘勰、钟嵘等人对玄言诗和郭璞作出不同评价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0.
谢卫平 《求索》2007,(6):179-181
韦应物为大历时期著名诗人,以田园诗著称,诗风自然淡雅。韦集所存十九首悲情诗,上接潘岳、下启苏轼,延演于后世,诗人对爱妻的那份率真、挚爱之情倾吐于诗中,凸显了悲情诗“感今怀昔”的共同主题,彰显了妻子勤劳、贤惠、与诗人心灵默契的美德,构建了悲情诗的时空体系,丰富了我国古代悲情诗创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再论玄言诗的定义与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澍 《思想战线》2002,28(6):80-84
玄言诗长期处于被忽视、被否定的尴尬境地,近年这种研究局面有所改观,但对一些基本问题———如定义与分类———的认识仍存在较大分歧。于此提出:玄言诗是魏晋特殊人文环境下作为上层士人体玄慕道的高雅生活之补充和组成部分的、以玄学思想为旨归的文人言志诗;应分为直言玄理类、游仙体道类、山水悟道类。  相似文献   

12.
关于唐代的新乐府运动 ,一般都认为杜甫那些“即事名篇 ,无复依傍”的创作 ,是新乐府诗的正式开端。从元结的诗学理论、创作实践等方面进行考察 ,可以发现元结对新乐府诗人和新乐府运动的影响 ,比杜甫重大 ;元结创作新乐府的时间 ,也比杜甫早 ,并对杜甫产生了影响。所以 ,元结才是新乐府诗的创始人 ,才是新乐府运动的真正先驱  相似文献   

13.
杜甫作为大家熟悉的伟大诗人,因其集大成而被誉为“诗圣”,其诗歌因真实而深刻地记载当时的社会现实而被称为“诗史”。纵观其诗,其主要特色是“沉郁顿挫”。在《春望》一诗中诗人更是把“她”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此作品更显爱国忧民、意蕴深厚的沉郁之气。 《春望》写于唐肃宗李亨至德二载(757)春诗人身陷长安安禄山营时。《春望》是杜甫踬于长安的第二年春天为感时伤别而作,堪称一首爱国忧民意蕴深沉的佳作。后人评此诗“字字沉著,意境直似《离骚》”。而这个时期,是杜甫生活经历中最艰难的一段,诗人饱尝国破家亡的忧患痛苦…  相似文献   

14.
汪爱武 《前沿》2005,(2):176-180
本文主要探讨陈子昂的山水诗, 从四个方面即思乡诗、行役诗、赠别诗以及边塞诗入手, 论述陈子昂除忠、义、豪、侠的人格精神外, 还是一个情感极其丰富的诗人。同时, 就陈的山水写景诗与六朝山水诗进行一定的比较, 陈子昂的山水诗在审美情感、形式结构上有一定突破, 对唐代山水诗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是“象”范畴实现从哲学范畴向美学和文论范畴转化的重要时期.陆机将玄学思潮中的言象意引入文艺学领域,从构思角度阐发三者之关联,触及到形象思维问题;而刘勰则鲜明提出“意象”观并与“物象”相区别,赋予“象”审美化品味,其“隐秀”说为“象”做出全新的界说;钟嵘以“滋味”、“直寻”论诗,要求诗人构象“即目会心”,并娴熟地以“意象”从事批评.此阶段山水、田园诗中的“兴感”以及创作中情与景的结合,均是对“象”的文学实践,这为批评家进行理论总结,提出范畴术语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求索》2014,(12):163-166
“野鹤之诗”即“一野鹤之人、之史也”,其诗歌具有鲜明的“诗史”特点。正是基于丁耀亢诗歌的这一特点,我们通过对他创作于不同时期的牡丹诗的解读,就可以了解其在不同年龄、不同际遇下的人生感悟及其一生的心态变化。  相似文献   

17.
张颂华 《前沿》2014,(3):210-211
明末云南遗民文人众多,他们大多数人都创作过山水田园诗,甚至有的是热衷于山水田园诗的创作,本文试从他们创作的山水田园诗人手,通过对诗歌的解读来揭示他们在社会大变迁的夹缝中窘迫的生活状态,探寻他们对立统一的别样人生。  相似文献   

18.
王伯敏     
《今日浙江》2013,(7):60-60
王伯敏,台州人,早年师从国学大师、山水大师黄宾虹,是我国著名美术史论家、画家、诗人,曾被潘天寿赞誉为“不仅专史,能诗叉工画,实在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历史上,早就有过以“诗史”来评述一位诗人,因为该诗人以诗的形式描绘了历史。审视吴理人先生的运河风俗画,我觉得完全是可以“画史”来誉其作品的。  相似文献   

20.
东晋(公元317—420年)画家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其博学多才,能诗擅文赋,尤以画人物而闻名于世,所作描法被后人称为“如春蚕吐丝”“游丝描”。现人们还常引用的一句话:“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也是出自顾恺之口。据《世说新语》载: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