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华景伟 《奋斗》2008,(4):37-39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政治报告,这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与自然发展规律趋势深刻认识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近几年来,伊春市作为国有重点林区、国家重要生态安全保障区之一,在保护原生态、创造新生态措施方面有许多创新之举,为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他们如何认识自身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举措,在采取措施的同时取得了哪些成果的调查切入,意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赵建军 《当代贵州》2008,(10):40-41
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契机,把贵州的资源、环境比较优势转变成后发优势,从而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主张,对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遏制环境污染加重势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引导性、基础性、根本性的重大意义。建设生态文明,对于贵州这样一个欠发达、同时资源环境比较优势显著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王爱文 《奋斗》2012,(12):22-24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我们党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实践的认识更加清醒,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提出了建设“大美龙江”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4.
绿色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于生态创新。江西在绿色发展的主题和定位下,建设生态创新环境应及早进入政府的决策重点。生态创新是绿色发展的持续动力,为绿色发展提供保障和提升绿色发展的效率。建设生态创新环境是推进区域创新的重要内容。为了建设江西生态创新环境建设,提出以下建议:建设生态创新技术发明、推广、传播的环境;建设生态创新产品市场化、效益化、普遍化的环境;建设生态创新制度制定、完善、落实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多、基础差、环境问题压力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现代化的发展背景下,如何能独辟蹊径,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这不能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萌  潘家华 《前线》2014,(10):62-6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许多重要的指示批示,系统地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重要性、指导思想、实现路径和机制与制度保障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与自然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崭新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为我们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阳,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意味着我们要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一个环境更友好,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的美丽家园。  相似文献   

8.
杭莺 《学习月刊》2014,(4):85-86
生态文明建设既事关发展方式.又事关人民福祉。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进一步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崇阳地处幕阜山区.属限制开发区.全面贯彻全会精神.加强生态建设.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科学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在全省人民学习长汀经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省份建设热潮中,泰宁县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地位,在全县上下大力营造“抓生态就是抓发展”、“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命产业”、“抓生态就是靓品牌”、“抓生态就是聚人气”等生态理念,实施了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生态文化为先导、生态经济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为率先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刘贵忠 《当代党员》2012,(12):62-63
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特别是响亮地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保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李振峰 《唯实》2014,(11):67-68
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客观面对挑战,理性分析问题,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坚定不移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实现灌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单增庆 《奋斗》2013,(12):38-3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我省生态资源丰富,大兴安岭作为国家重点国有林区和黑龙江省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地位重要,有能力、有条件、更有责任和义务高举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大旗,在林业系统率先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  相似文献   

13.
周以侠 《唯实》2009,(11):88-90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审视国内外发展形势,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建设生态文明,一要加强生态文明观念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提高公民的生态意识;二要转变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三要大打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四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学习导报》2012,(17):19-20
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省委、省政府自觉坚持用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作出了建设绿色湖南的重要决定,今年4月出台了《绿色湖南建设纲要》,提出了加快建设绿色湖南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求和途径。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为基本特征和目的,体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方向的文明形态,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现代有效载体。生态城镇建设有其深厚的理论传统和实践经验.并在国内外出现了颇具代表性的发展模式。为此,生态城镇建设应把握好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专项建设与城镇化综合建设统筹起来,走出一条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城镇化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伊犁州党委、州人民政府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战略方针。实施生态立州战略是伊犁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对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和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基本要求的贯彻落实。在分析了伊犁州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成绩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伊犁州科学发展的七条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7.
赵丹 《奋斗》2012,(7):33-34
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使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和谐发展,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吉炳轩同志对在建设大美龙江上实现新跨越进行了重要部署,强调要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并在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充分体现我省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冬洁 《实践》2013,(10):19-19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为了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十八大提出四项任务: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那么,建设生态文明有哪些重要性呢?第一,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协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良好,维护和改善人的生存发展条件,使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为此,  相似文献   

19.
刘秉承 《实践》2013,(9):31-32
2013年8月,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中国科学技术部、中国国家林业局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库布齐沙漠论坛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召开。在当今中国鲜明提出生态文明这一理念的时刻,在生态环境脆弱的我区提出防治荒漠化、实现土地零退化与绿色增长这个具有时代特色的议题,对我区今后环境建设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相应地,内蒙古“8337”发展思路提出,要把我区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如今,正是播种绿色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20.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推进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思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