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只要天气好,华灯初上时分,延庆县延庆镇李四官庄村公园广场上都会响起欢快的音乐,爱好跳舞的村民都会来此跳广场舞。关了多年的文化大院重新开放了,来看电影的村民越来越多。村民们说,这一切变化多亏了镇里的包村干部。李四官庄村曾是全镇的难点村,"两委"班子不和、环境脏乱差、违章建筑多、上访告状多。镇里派机关干部张立光到李四官庄村包村,同时成立了由副职领导和管片总支书记、副书记组成的工作组,驻村开展工作。2012年入村以来,驻村干部召开村"两委"谈心会、工作会20余次,集中解决村干部思想问题。他们走访了党  相似文献   

2.
<正>“喂,李大哥,您母亲的情况我已经向镇里汇报了,很快就会有回复,家里还有什么需要您尽管跟我说!”7月10日上午,在前礼务村第一书记办公室,张振新正给村民老李打电话。老李的母亲治疗疾病需自己支付大量医药费,张振新和村干部们便主动想办法为他家申请救助。  相似文献   

3.
一年“创建”,永泉村今非昔比,村党支部─—抚松县抽水乡永泉村在1998年全乡7个村的“创建”综合评比中,不声不响地拿了个第一!今非昔比,这个多年的“老大难”村如今令人刮目相看了。上任一年多的永泉村党支部书记臧月英告诉我们:是“创建”活动给了永泉村打翻身仗的机会,成绩来之不易。永泉村有居民232户、1012口人,耕地2786亩,资源相对贫乏,村民一年忙到头,也就收入个一千多元钱,生活不宽裕。永泉村人不仅经济生活贫困,更致命的问题是,前些年,村干部责仟心不强,处事不公,严重损伤了党群、干群关系,村民对村干部的抵触情…  相似文献   

4.
“山顶洞人”迁新居   几个月前,织金县龙场镇的五户“山顶洞人”喜迁新居,告别了苦难的“山顶洞人”生涯。 在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龙场镇党政一班人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进村入户后他们了解到阳光、新民、美满、以支村五户村民因洪水冲毁房屋,只得住进岩洞的情况,思想受到震动,同时深感有愧。于是,镇里即时向上级反映,在县民政、计经部门的支持下,投入资金 29000元,分别在四个村为这五户人家新建 5幢宽敞明亮的新居。自开展学教活动以来,织金县已有 173户住岩洞的“人家”喜…  相似文献   

5.
清明时节春色浓。在房山区阎村镇开古庄村健身公园内,村民们有的散步,有的压腿抻腰,有的领着孩子放风筝……一片祥和氛围。村民们介绍,原先,村党支部班子软弱,村民人心涣散,是镇里下派书记,带领村干部和村民重拾信心,治理村容村貌,大伙儿现在的心气可顺了。  相似文献   

6.
渔儿沟村党支部坚持把教育实践活动与农村发展相结合,推出了“五四三二一”便民服务机制。一是制定“五不准”干部行为准则,即不吃请、不受贿、不赌博、不与群众发生冲突,不准有任何违法、违纪行为;二是党员干部“四上门”,即村民婚丧嫁娶,村干部必上门帮忙;村民生病住院,村干部必上门看望;  相似文献   

7.
李勇华  汪燕青 《探索》2011,(5):67-72
政府给村干部发“工资”和支付养老保险的村干部“公职化”政策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学界普遍担心这会对村民自治制度造成实质上的损害。通过对浙江省部分乡村的实证研究可以认为:“公职化”对村干部的角色行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村干部的利益代表性更加政府化;对乡一村关系也产生了影响,村干部更加听命于政府。但从总体上看,“公职化”政策没有对现有的乡一村关系造成实质性改变,它只是强化了既有的乡镇主导的乡一村关系。另外,“政府全额支付”模式下村干部的利益代表行为政府化更加显著,“部分支付”模式下的村干部对“公职化”政策更取赞成态度。对此的政策建议主要是:应强化对村干部的以村民利益为导向的广大村民参与的考核这一关键环节,村干部“工资”以“政府部分支付”模式更适宜。  相似文献   

8.
毕节试验区以动态考核为重要依据,加上社会公认度评价。使优进绌退真正做到了有凭有据、公正公开。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 “现在办事终于不用跑了这家跑那家,满村去找村干部了。”日前,威宁自治县观风海镇果化村的马敏建办理农村合作医疗证、领低保金两件事只用了9分钟,看着热情的工作人员,她高兴地说。今年以来,威宁自治县果化村的村民发现找村干部办事方便了很多,因为支书、主任等村干部每天都会坐班办公,周末还要轮流值班。  相似文献   

9.
《先锋队》2001,(4)
沁水县郑庄乡党委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在全乡精心实施以“三联”、“三送”、“促三爱”为核心内容的“连心工程”,具体做法是:“三联”即联村、联组、联户,乡党委、乡政府副科以上领导干部联系一村二户,乡一般干部联系一村一户,村干部联系一个村民小组,党员联系一户;“三送”即送政策法律入户,送科技知识入户,送关爱温暖入户;“促三爱”即通过“三联”、“三送”,促进人民群众进一步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自己的家乡。为确保“连心工程”落到实处,乡党委结合乡情、民情,围绕加强党的领导、保障村民自治、调整产业结构、兴…  相似文献   

10.
刘应忠 《党的建设》2011,(10):42-42
如何才能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成为村“两委”换届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清水县充分落实“四定”措施,切实规范村干部管理,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双江县注重加强村干部的管理与培养,三项举措激发村干部活力。一是拓宽用人渠道,使村干部工作有“信心”。鼓励优秀村干部积极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2003年以来,有3名优秀村干部通过公开招考被录用为乡(镇)武装部长,3名村干部参加公开招考被录用为公务员。二是推行村干部考核制度,使村干部工作更“用心”。按时足额兑现生活补贴,使村于部的工作更积极主动。三是健全党内激励保障机制,使村干部工作更“安心”。落实《村“两委”干部离任补助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12.
我要上挂历     
“你二哥已经上挂历了,你能不能也上挂历?” 这样的问话恐怕只有平谷区大峪子村的村民能听得懂。因为制作宣传挂历是这个村的惯例,也是这个村的“光荣榜”。每年,凡是为村里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或在某个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人物,村党支部都会上门为他们拍照,印成精美的挂历,给全村600多户家庭每户发一本。  相似文献   

13.
去年,鄂州市组建以基层党员为组长的“邻里关照互助组”。354个村(社区)党支部成立以村干部、党员牵头的互助组,每个小组负责10户农户。垮互助组每旬、村互助组每月都要召开一次碰头例会,商议帮扶对象情况和解困措施。目前,全市已成立3万多个“邻里关照互助组”。形成了“十户一体、户户相联、一家报警、家家相助”的联防工作格局,解决了农村弱势群体困难无人帮、治安无人管、纠纷无人调、信息无人报的“四无”现象。  相似文献   

14.
“村干部作风发生了很大变化,村民办事更公平更方便了,村干部还带领大家把产业做了起来,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谈起村里的变化,巴中市恩阳区下八庙镇凤凰包村村民蔡宗权为村干部点赞。近年来,恩阳区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完善阵地建设、加强政治教育、查纠“四风”问题,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基层党组织能真正带领群众致富,服务群众生活。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济宁市委在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在大力推行交叉任职,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依法兼任村委会主任的同时,为防范个别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的村干部权力独揽,搞家长制、“一言堂”,综合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一人兼”村干部的管理监督,制定下发了《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暂行规定》,大  相似文献   

16.
着力强化村“两委”干部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新一届村“两委”干部尽快进入工作角色,雅安市雨城区坚持内容实、形式多、渠道广等特点,创新“三化三强”机制,培训村“两委”干部达400余人,着力提高村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逐步使村干部培训工作进入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永德县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和扩大村“两委”换届成果。一是及时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对落选的村干部、村“两委”正职选为副职或聘为村文书的村干部、新当选的村干部分层次逐级开展交心谈心。目前,全县共开展交心谈心772人次。二是全面培训村干部。依托县、乡两级党校,围绕新农村建设、党建工作、村委会工作,加强村干部培训,特别是新任村干部培训。  相似文献   

18.
围绕着村干部职业化形成了两大阵营,两方各有道理又各不充分,这使得实地考察成为拨开迷雾的有效路径。以东莞市D镇X村的治理经验为样本,发掘村干部职业化的基础、运行机制和治理绩效。研究发现,村民之间的低度分化、社会空间的规则化、内生型治理事务密集化、雄厚的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政府的强监控力度构成了村干部职业化的社会基础和制度基础;权责明晰的分工体系、标准化的办事流程、奖惩有度的动力机制、稳定有序的干部再生产机制保证了村干部职业化的稳定运行;最终形成了“强当家人”与高度自治、“强代理人”与积极行政并存的治理绩效。研究表明,村干部职业化与村级治理行政化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等的关系,村干部职业化并不一定带来“行政消解自治”的治理后果。  相似文献   

19.
近日,祁连县召开全县村级组织、村干部绩效考核奖励大会,对2009年度绩效考核评定为优秀的11个村级组织、24名村主要干部、5名村其他干部分别给予1500元、1000元和500元的奖励。实施绩效考核改变了以往村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规范了村干部管理。激发了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在闽江支流沙溪河畔,人们传诵一个叫西山的村名,一个叫林金亮的开拓者。 林金亮出生在沙县城西北郊凤岗镇西山村一户农家,是个放牛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年轻的林金亮承包了40多亩农田,粮食年年丰收。 1982年,西山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时,林金亮被村民推选为“村干部”,分管农技工作。在村党支书的鼓励和引导下,他下定决心:以实际行动回报村民对他的期望和厚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