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白龙 《法治与社会》2011,(11):56-58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重要关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三)》)的出台,立刻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公众讨论质疑也随之而起。如何看待这项司法解释的出台,人们该怎样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婚姻?这是不是"新结婚时代"的权利宣言?  相似文献   

2.
《法律与生活》2011,(19):2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三)》)出台至今,一直处于被高度关注的火热状态。由于其中重点规定的夫妻婚前和婚后财产的归属问题,尤其是涉及房屋等重要不动产问题触及了公众的敏感神经,人们因此担忧新解释会改变人们的婚姻观念。  相似文献   

3.
孔悦 《江淮法治》2011,(18):20-2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重要关系。已在8月13日正式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三),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公众讨论质疑也随之而起。如何看待这项司法解释的出台,人们该怎样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婚姻?这是不是“新结婚时代”的权利宣言?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我国《婚姻法》颁布60周年。1950年4月,刚刚从废墟中站立起来的共和国制定的第一部法律,就是《婚姻法》。毛主席曾称《婚姻法》是"有关一切男女利害的、普遍性仅次于宪法的国家根本大法",足见其之于任何一个社会的重要性。婚姻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对婚姻关系的法律调整,涉及到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切身利益。恐怕没有哪一部法律的制定和修改,能像《婚姻法》这样牵动着亿万人的视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解释(三)》征求意见稿修改过程中人们不同的认知理念、评判标准和价值取向的激烈碰撞,就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现代社会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生动画卷。  相似文献   

5.
<正> 问:人们经常接触婚姻法的问题,司法部门也经常应用婚姻法。究竟什么是婚姻法呢? 答:婚姻法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这就是婚姻法的定义。婚姻关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婚姻的成立,即结婚条件、结婚程序、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间的权利义务等;二、婚姻的终止,即离婚原则、程  相似文献   

6.
婚姻法保障人们的婚姻自由——结婚自由、离婚也自由,在当今社会,离婚率随着房价的增长也日显增加,尤其是诉讼离婚所争议的焦点不是孩子的抚养权,不是存款的归属权,集中于房产的分割;楼市的发展也不得不给婚姻中较弱方带来忧虑,婚姻法解释三出台以后,争议不断这婚姻法是不是太"现代化",是不是成了男士的保护伞;由此,婚前财产公证似乎也更加必要了,婚前协议是保障弱方的权利还是婚姻关系的隐患,这也是值得考虑的。专家说,婚前协议是保护女性权利。大众的观点,婚前协议伤感情,是婚姻危机的隐患。  相似文献   

7.
甘可 《法制与社会》2012,(17):82-83
《婚姻法》是我国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行为规范,是我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司法解释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昨年《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出台在社会上引起了一阵风波,人们褒贬不一。肯定的是,它在婚姻财产的某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在其中我也发现存在了一些不足。在此,本文主要就《婚姻法》解释(三)中财产规定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提出拙议,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8.
2001年12月27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本文简称《〈婚姻法〉解释(一)》)第8条规定:“当事人依据婚姻法第十条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申请时,法定的无效婚姻情形已经消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在审判实践中,法官对该规定的理解产生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无效婚姻不能转化为有效婚姻;二是无效婚姻可以有条件地转化为有效婚姻。现以下述案例为例进行探讨。2002年1月,李某(女,刚满19周岁)与王某(男,已满22周岁)采取非正常手段,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领取《结…  相似文献   

9.
李春雨 《法制与社会》2013,(11):275-276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5条规定:"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此规定将"孳息和自然增值"排除在夫妻共同财产范围之外,使得此条文在体系上与婚姻法17条和继承法意见第4条产生了立法冲突。以法律解释学的视角,对上述法律条文进行了合理巧妙的法律解释方法,对"孳息"分别缩小解释,方使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5条具有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蒋月 《海峡法学》2011,13(2):3-15
从1950年到2010年,我国完成三次主要婚姻立法活动,先后颁布实施三个婚姻法案,基本建构起以男女平等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婚姻法规范体系。然而,从性别平等视角观察,三个婚姻法文本中的性别平等并不彻底,既有法定婚龄男大女小等歧视女性的条款,更有以"抽象人"为规范对象而忽视不同性别人在经济社会环境中差异性的所谓"中性条款",其适用结果不利于女性。未来婚姻立法,应当增强性别敏感度,充分尊重女性群体在经济、社会、财产等各方面仍弱于男性的事实,采取差别待遇政策,从追求形式平等转向实质平等;并应当从细化防治家庭暴力条款等八方面完善婚姻法。  相似文献   

11.
从《婚姻法解释(三)》第7条谈我国婚姻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婚姻法解释(三)》的颁布在社会中立刻引起广泛关注,其内容涉及夫妻房产、生育权、第三者等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涉及到房屋这一家庭重要不动产问题,触及了社会公众的敏感神经.本文主要对《婚姻法解释《三)》第7条进行了理论探讨,并以此为切入点,对我国婚姻立法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上期答案     
《江淮法治》2007,(4X):63-63
无效婚姻通过司法或行政程序矛以确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七条规定,可以向法院申请宣告无产的主体是婚姻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利害关系人包括:(1)以重婚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及基层组织。  相似文献   

13.
浅谈我国无效婚姻制度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1950年、1980年两部《婚姻法》虽然对婚姻成立的必备条件、禁止条件和形式要求作了明确概括的规定,从正面积极引导人们的结婚行为、统一结婚模式,但对违法婚姻却一直没有立法上的认定和处理条文。2001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案》,对我国1980年《婚姻法》进行了修改。这次修改增加了无效婚姻制度,从无效婚姻的类型、可撤销婚姻和无效、被撤销婚姻的后果三个层面作出规定。自此,我国的婚姻法正式确立了婚姻无效制度。这是我国婚姻法立法上的一大进步。但是,修改后的《婚姻法》实施六年来,在无效…  相似文献   

14.
张赫 《法制与社会》2012,(30):113-115
我国婚姻法规定,离婚的法定条件是"夫妻感情破裂"。然而,这一标准在长期的实践中却经受不住考验,在离婚诉讼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没有完全反映婚姻的本质属性;二是不符合我国婚姻现状;三是缺乏可操作性。为此,法学界的一些学者有了争议,认为以"婚姻关系破裂"代替"夫妻感情破裂"作为离婚法定原则,可以弥补其不足。本文试图从我国目前婚姻法的发展现状入手,对离婚标准如何选择,谈点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婚姻立法取决于对婚姻关系的定位,而所处的社会背景又深刻的影响着对婚姻关系的认识,在我国目前的社会转型期,婚姻契约说更能解释不断彰显的个人自由主义,因此,以契约说为基础的婚姻法律规则更能尊重个人选择,更加契合目前的婚姻道德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三)正是对这种观念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婚姻法(修正案)》关于夫妻财产制的规定体现出力求平衡个人利益、家庭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价值取向,但《婚姻法解释(三)》的某些规定过于保护个人财产权利,直接适用《物权法》《合同法》规则处理夫妻财产纠纷案件,造成婚姻当事人利益失衡。基于社会调查和现今人们婚姻家庭价值观念的考察结果,我国夫妻财产制的立法应确立平衡个人利益、家庭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构建独立的夫妻财产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婚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家庭的稳定与社会稳定密切相关,有关婚姻家庭法律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2011年7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25次会议通过,自2011年8月13日起实行。《婚姻法解释(三)》几乎囊括近年来有关婚姻的所有热门话题,房子、孩子、外遇、共同财产分割等,使我国针对婚姻法的具体实施与执行有了更进一步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一、婚姻效力纠纷处理渠道立法现状 关于婚姻效力纠纷的处理渠道和程序,目前主要由<婚姻法>、行政法规和相关司法解释分别规定.<婚姻法>第11条规定:"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这是关于可撤销婚姻(相对无效)的规定.根据该条规定,婚姻登记机关和人民法院对撤销胁迫结婚,都有管辖权...  相似文献   

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从征求意见稿发出到解释的最终出台,前后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婚姻法》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在对解释三(无论是征求意见稿还是正式稿)的众多争议中,舆论报道和学术研讨竟出奇的一致,反对的声音占据主导地位。〔1〕整体而言,对  相似文献   

20.
1950年、1980年两部婚姻法以及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虽然都将"登记"作为婚姻成立的形式要件,根据不同时期的国情,婚姻法对事实婚姻采取了不同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由绝对承认到相对承认,再由相对承认到绝对不承认的过程调整婚姻家庭的法律必须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尽量满足人了门的婚姻自主权,但极度自由将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国家伦理的丧失。因此,笔者以为,我国婚姻法应在坚持现有的登记制度的同时,在新的条件下赋予事实婚姻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