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微时代"这一特定社会背景下,探寻如何抓住"微时代"这一契机,如何在大学生群体中创造性地开展思政教育,使大学生思政教育更具时代性、创造性。"微时代"的出现对思政教育内容、方法、队伍建设及校园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等提出挑战;在"微时代"背景下应充分利用新兴网络媒体的平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建立校园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加强舆论监管。  相似文献   

2.
《奋斗》2019,(2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将黑龙江"四大精神"资源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对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推动思政工作创新,加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相对于传统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法学专业课程的内容大部分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法理学"课程的教学应该在传授法学专业知识的同时,注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权观和法治观,使法学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应首先弄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立场和主要观念。概括马克思就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在历史上的形成、流变和最终消亡,这种现象在阶级社会存在的基础、功能和作用机制,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规定等问题的观点和主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财务管理专业实施"课程思政"改革是顺应新时代本科专业教育发展要求、深化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财务管理专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就是要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各人才培养环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加强学生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纪律观念和创新精神教育。实施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改革需要以新时代教育理念武装师生,雄厚课程思政思想基础;需要高校党委以压实"立德树人责任"为主线,完善课程思政组织实施体系;要全面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夯实课程思政专业基础和条件保障;要坚持"四有"标准,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探索新的育人模式和工作载体。文章论述了构建"三全育人"新平台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结合东北大学构建"指南针驿站""三全育人"新平台的实践,阐述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整合各方资源搭建大思政平台,通过显性引领和隐性引领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实现育人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探讨了创新思政育人载体,构建"三全育人"新平台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理论,从批判"阶级的教育"切入,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教育实质,概括性、针对性地论述"阶级的教育"相关理论内容。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阶级的教育"过程中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本质和相关思想,向世界宣告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基本观点,统筹性地描述出无产阶级性质的教育该有的面貌。基于《共产党宣言》文本,对"阶级的教育"批判理论进行分析,进而发掘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基本的思想,有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具有传播主体大众化、传播形式多样化、传播内容自由化、传播媒介融合化四个显著特征,这些对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剧烈的冲击和挑战。为了更好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正确舆论方向;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依赖,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媒介素养;抢占网络空间阵地;创新思政教育内容,更新思政教育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9.
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核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尤其是青年思政课教师。要增强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认同,应结合政治认同的具体实践过程,从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实践四个环节,促使青年思政课教师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关于"从批判的武器到武器的批判"的论断,勾勒出从"理论—现实的人—实践"这一逻辑建构框架,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现实性与超越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其发展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现实性与超越性。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思想前提、现实基础与价值指向这三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17年11月3日至5日,由重庆邮电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主办的"信息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与会专家学者结合十九大报告中的相关内容,就"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大数据时代意识形态安全理论与实践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以及"网络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2.
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遵循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原则,制定了正确的政策和策略,科学地总结了在革命战争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和规律,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雏形,科学诠释了中国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与革命的关系,为新形势下党的思政教育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加快了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万物互联的"互联网+"时代",大思政"教育模式致力于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教育现状为"互联网+大思政"教育模式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文章结合SWOT分析法研究出一套全员参与、时空延展、体系开放、制度保障的"互联网+大思政"构建策略,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大思政"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状态。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12月1日,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指导下,由北方工业大学、全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联盟、《思想教育研究》编辑部、《思想理论教育》编辑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编辑部联合主办,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承办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浙江大学、兰  相似文献   

15.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有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思政课教师应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坚定"三个自信":一是明确职责,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切实增强政治素养;三是筑牢思想防线,切实提高政治敏锐力、辨别力;四是教研结合,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6.
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无产阶级政党从反对自发论出发,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灌注和输送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提高其政治意识和阶级觉悟的学说,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方针、原则、任务和内容的直接理论依据。1、马克思、恩格斯的探索"灌输",其词本身最先是由恩格斯提出,其思想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运用。19世纪三四十年代,空想社会  相似文献   

17.
将语言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是实施公共英语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公共英语课教师要力图精选和提炼英语课程的思政教育内容,将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高与思想熏陶、价值引领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8.
一个学科所具有的解释力直接关乎着该学科的活力。空间因其能够提供丰富的、透视思想道德发展变化的多维角度,而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论域中,并以其所蕴藉的时代性与生命力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这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朝向空间体验的敞开与拓展。它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域,加深了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透彻认知。文章以马克思的感性实践观作为空间转向的理论基石,借鉴空间社会学研究的相关成果,对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转向进行探索,揭示空间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有机嵌入、有机融入、高效配置的过程,进而厘清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转向的"度"与"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求实》2013,(10)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客体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如何对这一客体进行理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与前提。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思想提供了一种分析人、理解人的科学维度。按照马克思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一种集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于一身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需要以这些属性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时期是形成和发展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教育工作者要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要务就必须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三观",并根据青少年身心成长的需要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方法,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三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应该逐步增强对青少年马克思主义"三观"教育的实效性,并引导青少年将"三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