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转向是在分析"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以及"家庭、学校与社会"等诸多空间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刻影响的基础上,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空间连续性和对空间转换的适应性,以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化的学科理论与方法体系。一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根红线,贯穿于"在场空间"与"缺场空间",落实其线上与线下的接榫,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空间的最大增量。二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根红线,在"家庭—学校—社会"诸多空间场域中的无缝隙弥合,增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因此,启动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范式革命,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发展进行真实、精准的建构,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科学品质。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子科技与网络媒体的广泛运用,思想政治教育逐渐面临着空间转向的问题。作为育人的新途径,空间亦需要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是活动场域、社会秩序、价值维度、政治意识与理性认识的意义结合体,是构成人性品格的认知范畴。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植入空间的维度,才能丰富与完善理论框架,将缺失的部分补足。空间转向思想开启了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理论视点。  相似文献   

3.
鲁杰 《求实》2012,(6):77-79
现代哲学的转向一般归纳为"实践转向"、"生活世界转向"与"语言转向",这三重转向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实践转向"启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灵魂置于核心地位,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为依托,解决理论与实践分离的现状;"生活世界转向"启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深入"生活世界",以"生活世界"的逻辑来建构学科话语;"语言转向"启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重视符号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符号进行研究。总之,现代哲学的三重转向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新与发展具有很明确的路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主体间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逻辑演进中生发的新问题,学界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但尚存在概念使用随意、理论简单移植、现实困境凸显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深化"主体间性"研究要从"学科间性"审视"主体间性",辩证分析"主体间性"相关概念,合理限定"主体间性"的学科方位。  相似文献   

5.
<正>为与时俱进地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创新和学科发展,2018年12月中旬,由张耀灿教授发起,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1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46名专家学者参加,《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刊物学术编辑参与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创新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隆重举行,参加旁听研究生100多人。论坛分五个阶段就新时代思想  相似文献   

6.
“大众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提出与研究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成果、学科发展的研究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有关学科的比较研究,笔者首次提出"大众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并阐述其内涵和特征,论证其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黄小华 《探索》2012,(4):136-141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础理论之一。它的形成与时代特征紧密相关,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轨迹。探究、梳理"内容"理论形成轨迹,有助于了解"内容"理论的形成进程,为教育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做出一系列新的重要部署,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内容丰富、体系完备、意蕴深刻、时代感和现实性强,是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有效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南。目前学界对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从其形成与发展、理论实践渊源以及涉及的教育内容、方法、原则、对象等多个层面展开了积极探讨。随着实践的深化,对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理论化、系统化的认识和研究还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关于"从批判的武器到武器的批判"的论断,勾勒出从"理论—现实的人—实践"这一逻辑建构框架,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现实性与超越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其发展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现实性与超越性。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思想前提、现实基础与价值指向这三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两个学科诞生及其意识形态学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证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为主导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诞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得到理论与实践证明.而这两个学科研究的有机整合与党的理论工作武装和相关建设有效结合,预示并推动了意识形态学学科研究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在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诞生的哲学证明基础上,就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有机整合形成意识形态学进行了立论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1.
近1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的关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这一时期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关系问题研究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的总体结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的关系问题已日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课题,相关的研究不仅从二者的关系,而且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原则、方法和实践等方面进一步提出了二者关系的研究课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领域.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的关系呈现出的新特点,也由于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关系问题的研究还需深化,以进一步体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关系问题的学术、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交叉研究是建立在以学科为基本单元的基础之上展开的跨学科性质的对话和知识引入,必须要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殊性,具备"学科本位"意识。这种学科"本位"意识体现在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立场出发,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逻辑,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目标,即"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问题为本""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的学科逻辑为本""以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为本"。在坚守学科本位的基础上开展学科交叉研究,以学科交叉研究"反哺"学科建设,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的重要思路。在此过程中,"学科本位"与"学科对话"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交叉研究两种不可或缺的意识,两者相互交融、相互支撑,并共同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3.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交叉学科研究水平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科学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交叉学科研究一要坚守学术自觉,顺应社会发展和转型的外部要求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部要求,明确"为什么交叉""何以能交叉"的问题意识,以开放、包容的学术态度对待交叉学科研究;二要坚守学科自觉,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交叉学科研究的学科边界意识、学科本位意识和学科发展意识;三要坚守方法自觉,综合运用审查法、借鉴融合法、观同察异法、问题罗列法等普遍性方法,结合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交叉学科的特点,以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求实》2014,(6)
主体性不仅内含主体具有自主、自为、选择和创造性等思想行为特征,更是对主体以此为工具追寻事物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理论自觉、思想认同和行为信奉状态的现象描述。基于此,已有"主体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念,无论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观、一种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关系的学说,还是一种描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特征的范畴,都需进行理性反思和价值重构,还原其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色,以期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畴,提高其理论科学性与实践说服力。  相似文献   

15.
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在当代高等教育逐步信息化的趋势下,对于我国高校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是彻底的改变与冲击,因此将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切实有效地运用到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对我国当代高校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也具有极其重大的借鉴意义与现实意义。近些年来的教学实践中高校教育工作者发现,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以下简称"思修")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普遍难以得到广大学生重视,越来越缺乏课堂活力。因此,在面对"思修"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一系列困境时,在充分考虑学科适应性以及高校学生发展规律的情况下,通过创新与改革的方式,充分结合"思修"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科特点,建立合适的政治理论课程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引进有效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推动"思修"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在这种新形势新背景下科学有效地分析"翻转课堂"与"思修"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结合的现状对于推动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思修"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三十年,这种态势更加明显。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觉的过程。这个过程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出诸多新课题,诸如研究主题呈现多样化、交叉学科研究范式、并用经验总结与理论建构、突破诸多难点问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转型自觉、推进对转型发展研究的系统性权威阐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都面临着新的挑战,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突破历史、学科、理论与实践等结构性限制,力争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自上世纪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以来,学界对于学科内涵的研究从未停歇。虽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的理解还没有在总体上形成较为一致的共识,但是学者们对于学科内涵的研究相对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主要方面。专家学者们的探索与争鸣为深入推进学科的理论研究开拓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8.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中频繁出现的一个术语.此论者多以改革开放或确立市场经济为界,将之前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笼统称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并冠予"灌输、主客对立、政治工具性"等特征来否定性地描述,夸大了历史事实.透视文本,批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叙事方式",把一些问题绝对化、静态化,实际上不可避免成了一种假定存在,其实践中的真实性本身就是个疑问,体现在:现实中难以找到与其所论较为一致的状态,缺乏足够的事实材料予以证明.笼统地以所谓"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对过去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简单贬低、抛弃、否定,一则缺乏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客观、公正的评价,有损于学科研究的科学性,二则缺乏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治学品格.  相似文献   

19.
网络圈群固有的特征重塑着自媒体时代的文化场域,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了挑战。网络圈群中的大众文化所呈现的商业驱动的生成逻辑、随性自发的文化特征、分化小众的呈现图景、众声喧哗的内在实质,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文化场域,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困境。因而,提升网络圈群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在践行路径上需实现理论话语向大众话语转化、随性自发走向文化自觉、主客间性向主体间性转向、网络空间的"画地为牢"向命运共同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从托马斯·库恩创造性地使用"范式"理论以来,我国社会科学领域就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和使用。在借鉴他们经验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开展了对"范式"的研究和运用。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可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研究已经从尝试引入范式概念的阶段发展到系统科学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理论的起始阶段。今后,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应当朝着优化科学共同体、增强学科信念、完善理论和框架、厘清学科方法系统以及慎言范式转换这几个方面优化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