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世纪末期,在东方诞生了一位在美术方面具有深远影响的艺术家,他,就是被徐悲鸿尊称为“五百年来第一人”的世界著名艺术伟人、中国现、当代画坛上最具影响力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张大千,原名张正权,又名张虫爰、张爰、张季爰,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于1899年5...  相似文献   

2.
<正>5月17日,2019海峡两岸张大千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暨纪念张大千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在张大千故里四川内江启动。两岸艺术家和企业代表再次聚首,共同见证张大千博物馆的落成。"张大千先生是两岸文化交流的枢纽,他一个人牵动了两岸的情怀。"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林政则5月17日在四川内江表示,张大千的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两岸共同办展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极具意义。国画大师张大千堪称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  相似文献   

3.
张大千画赠毛泽东《荷花图》李永翘张大千先生像(1899—1983)。现代国画大师张大千在45年前曾画赠毛泽东《荷花图》。张大千一生个性倜傥,慷慨豪爽,交游甚广。他虽然常常主动赠画给其友人,尤其是那些经济拮据的穷朋友,但却甚少送画给达官贵人。可是这一次...  相似文献   

4.
李小晟 《乡音》2014,(7):50-51
1927年,画坛新秀张大千和旧王孙溥儒在北平结识,从此他们结下深厚的友谊,在上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画坛,丹青妙笔,珠联璧合,享有"南张北溥"之美誉。张大千(1899—1983年),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坛上,张大千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精通绘画、书法、篆刻、诗词等。早年师从古人,尤其推崇石涛。  相似文献   

5.
张大千先生的长子张心智,中等个头儿,谈吐温文儒雅。他现在是宁夏自治区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张心智经常要接待慕名而来的各界客人。他谦虚地说:“找我来应该说是冲着大千父亲之名而宋的,我个人没有什么成就。”其实,张心智先生的国画造诣也很高。他的作品曾在美国、日本及香港参加过展出。幼时家教甚严,读的是私塾,在张大千先生的指点下,习墨作画。他印象最深的事便是随父亲在敦煌度过的那段日子。抗日战争时期,张大千先生为了探索国画艺术源流,带着张心智和弟子两赴敦煌,面壁临摹,从古代壁画中汲取丰富的艺术营养。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7,(2)
<正>国画大师张大千,生于内江、卒于台湾,安葬于"摩耶精舍"的"梅丘"石下。内江——西部内陆之甜城,台湾——海峡彼岸之宝岛,因为张大千,两地结下了割舍不断的深厚情缘。2016年12月20日至22日,"2016海峡两岸张大千书画艺术交流活动"在大千故里内江举行。来自两岸的著名书画家相聚一堂,围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大千艺术""促进两岸文化繁荣"等话题共同展开讨论与交流。  相似文献   

7.
丁宇 《两岸关系》2011,(8):23-24
有这样一位老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却转投绘画大师张大千门下,不做将军甘做画家,他就是张大千嫡传弟子,著名画家杨铭仪。传奇经历杨铭仪先生曾就读于台湾凤山黄埔军校25期。他出于对绘画的爱好,业余时间坚持练字、作画,这让杨铭仪显得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8.
《台声》2009,(10):83-85
民国时期,大收藏家张伯驹曾卖房买名画《游春图》;被誉为“东方毕加索”的国画大师张大千也曾有弃房买名画《韩熙载夜宴图》的壮举,而且巧合的是,两张名画都是从北京玉池山房书画铺购得的。这两件国宝以重价购回,在上世纪40年代被国画界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9.
张志 《小康》2006,(2):86-87
周士心被誉为“跨世纪翰墨一代宗师”,虽不为国内所熟悉,其艺术成就却早巳蜚声海外。她1923年生于江南永乡苏州城的书香门第,8岁时随父习画,后毕业于苏州美专,并师从吴子深和似兰昆仲等名家。26岁时,他避战乱迁居香港,干过很多职业,和国画大师张大千结下深厚友谊,画艺飞速长进。1962年,开始在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国画,1971年后移居北美。半个多世纪里,他作画15000余幅,对中国水墨画的继往开来贡献巨大。他笔下的世界,一草一木,一虫一鸟,远山近水,晨雾暮霭,都是对这世界正面、积极、美好的感受。他说:“我的笔下,充满了和平、自由、真实、和谐、…  相似文献   

10.
小牛 《今日广西》2007,(18):70-70
从前,有个人娶了四个妻子。第四个妻子深得丈夫的宠爱,丈夫对她是言听计从。第三个妻子是他经过一番努力得到的,丈夫常在她身边花言巧语,但不如第四个妻子那样宠爱。第二个妻子常常与丈夫见面,宛如一对推心置腹的朋友,共同分担彼此的忧愁,享受彼此的快乐。第一个妻子是他的结发妻子,但在家里的地位非常低,像奴婢一样被人使唤,却得不到丈夫半点的爱抚和只言片语的安慰。  相似文献   

11.
金秋9月,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了“国画宗师黄君壁画展”。黄君璧先生1948年去台湾后,在台湾和海外举办过无数次画展,这是50年来他的画展第一次在祖国大陆举办。展出的近百幅黄君璧先生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画作,令专业和非专业的观众们流连忘返。 这位在台湾与张大千、溥心畬并称为“中国画坛三杰”的大师,一生耕耘,桃李满天下。此次画展,就是他的弟子张福英女士促成的。在黄君璧先生诞辰百年之际,本刊特发表他的另一位弟子刘平衡先生的有关文章,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2.
地处沱江之滨的内江,是川中一座美丽而充满文化气息的山城,她因孕育了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而闻名于世。不久前,笔者再次来到内江,视野之内皆盎然,到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和内江市的变化发展同步,内江市统战工作也取得了较大成绩。经过几天的采访,记者深感全国全省统战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内江市统战工作的进展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一个与敦煌莫高窟并称为丝绸之路上的“姊妹窟”的艺术宫殿,多年来却很少为游人所知,其实它不仅是一个集建筑、绘画、雕塑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体系,窟中所藏的一尊雕刻精美的象牙佛,还是稀世珍宝,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曾专门到此临摹;西北军阀马步芳为抢国宝费尽心机……  相似文献   

14.
国画大师齐白石生前曾十分注意提携后进。他的学生李苦禅、王雪涛等在绘画上的杰出成就,已经广为人知。但是,在众多的男传人之外,还有一位女弟子却鲜为人知。她就是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82岁高龄的才女张秀龄。张秀龄是河北唐山人,自幼喜爱绘画,对绘画有一种很高的天赋,曾以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北京国立艺专西画系。由于学习成绩突出,她1939年毕业后即留校当助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6,(5)
正其实"老娘"指的是我女儿,她驾到了,我只有乖乖听她的。从怀她开始,我就觉得她是独立的个体,她想要做什么,我就尽量成全她,我是她的一个手下。从少女偶像到成为人妻、人母,曾抱持不婚不生主义的大S,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拥有自己的孩子。她和老公从一见钟情到第四次见面就决定携手一生;而婚后为了怀孕,她更破戒开荤,舍弃了女明星对身材的坚持。"如果生的是男孩,我要送他去北京接受军事化教育!"大S发出豪语。但是玥儿出生后,她却秉持着"淡定"的育儿哲学,只希望女儿能够平安健康地长大!一分一秒也不愿意离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中国画坛的两位巨擘、素有“南张北齐”之誉的张大千和齐白石,虽都已过世多年,但其作品至今在国际拍卖会上保持着中国画的最高价位。早在1936年,张大千举家迁居北平,这两位中国画大师才得以聚首,遂结为忘年之交。1949年,张大千移居海外,后定居台北,而齐白石老人则直到1957年去世,始终没有离开北京。最近,著名的戏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为本刊撰写了一篇回忆白石老人的文章,其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关于白石老人生活的趣事。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我与妻子在同一单位工作.单位效益很好。不久前我们生了个女儿,全家人都非常高兴。不料妻子在孩子满月后就背着我,故意去伤害与她旱有私怨的杨某,造成那人轻伤害,结果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我挺难过,孩子的喂养也成了问题。一位见多识广的朋友告诉我说,我可以做妻子的保证人,为妻子申请取保候审,把妻子从看守所保出来。请问,法律有这方面的规定吗?她若真能被取保候审,我作为保证人该承担哪些责任? 读者黎民  相似文献   

18.
他是一名胆识过人的狱警,因出色的功绩曾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她是一个智勇无比的妻子,曾支撑丈夫与60多名艾滋病犯“零距离”接触了1800个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19.
戒指的故事     
默默 《观察与思考》2008,(16):58-59
他和她在山上呆了一辈子。生了六个子女,他在一次打猎时,救下一个寻短见的童养媳,收做干女儿。他和她就有了第7个孩子。  相似文献   

20.
伍泽 《协商论坛》2009,(8):62-62
有一位朋友住院,我去医院看他。我和他妻子各自坐在床的一边,听她说他入院后的情况。伤到了腿,打了八颗钢钉,装了一块钢板,行动必得有人扶,麻药过后疼得一夜一夜睡不着。做妻子的就一夜一夜守在床边陪着,他在疼痛的间隙小睡,醒来看见她在身边才会放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