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党史月刊》2014,(17):30-30
正1940午1月,梁实秋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身份,参加了"华北慰劳视察团"。该团原计划抵达西安后访问延安,毛泽东致电参政会,对慰劳视察团"甚表欢迎",但对团中的"余家菊和梁实秋,本处不表欢迎"。视察团遂取消延安之行。两次论战上世纪20年代末,由于对卢梭的看法不同,梁实秋便与鲁迅在报刊上发表过针锋相对的文章。使得鲁迅与梁实秋矛盾深化的,则是梁实秋读了鲁迅从日文转译的苏联卢那察尔  相似文献   

2.
20世纪40年代,梁实秋曾被毛泽东两次点名提起过.一次是1940年初,梁实秋欲随"国民参政会华北慰问视察团"访问延安,被毛泽东点名予以拒绝,认为梁"拥汗主和,与本党参政员发生激烈冲突,如必欲前来,当飨以高粱酒玉米面",视梁实秋为最不受欢迎的人.  相似文献   

3.
徐世强 《党史博采》2008,(12):45-45
<正>上世纪40年代,梁实秋曾被毛泽东两次点名提起过。一次是1940年初,梁实秋欲随"国民参政会华北慰问视察团"访问延安,被毛泽东点名予以拒绝,认为梁"拥汪主和,与本党参政员发生激烈冲突,如必欲前来,当飨以高粱酒小米饭",视梁实秋为不受欢迎的人。另一次是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把梁实秋作为替资产阶级文学服务的代表人物提出来。  相似文献   

4.
博览之窗     
毛泽东缘何拒绝 梁实秋访问延安 1940年,毛泽东公开拒绝当时作为国民参政员的梁实秋访问延安,引起世人的关注。这一切缘于何故呢? 原来,20年代末30年代初,梁实秋在与鲁迅的一场笔墨官司后,成了鲁迅笔下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抗战爆发后,梁因为力主抗战,上了日本宪兵队的黑名单,同时又因为应邀参加了国民党政府在庐山召开的“学界名流座谈会”,被划分为资产阶级文艺队伍中的一员。1938年12月1日,梁实秋接编了国民党《中央日报》的,<平明>副刊,一番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在总结我国法制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和政策,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思想体系,使我国社会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上逐步实现了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人治还是法治,这是困扰中国政治法制史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政治生活的社会实践问题。早在1945年7月,黄炎培等5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访问延安,毛泽东问及他在延安的感想。他说:“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  相似文献   

6.
1942年2月,为迎接以调处国共双方关系为名来延安访问的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党中央指示驻南泥湾的某团组建一支仪仗队。仪仗队为一个营,由该团团长罗少伟担任营长,从全团精选500名年轻、精干、军事姿势好的战士编成三个连。 3月4日,马歇尔特使飞抵延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陪同马歇尔  相似文献   

7.
短文     
1945年7月1日,黄炎培等6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应邀访问延安。 "我们20多年不见了。"这是毛泽东和黄炎培见面握手时说的第一句话。黄炎培愕然,心想:"这毕竟是第一次见面呀!" 毛泽东微笑着继续说,1920年5月的一天,先生在上海主持会议欢迎杜威博士,演讲内容如何如何,那一大群听众之中就有一个毛泽东。  相似文献   

8.
王凤青 《世纪桥》2009,(6):40-41
1940年2月3日,延安《新中华报》刊登了一封毛泽东等参政员为“华北慰劳视察团”事致国民参政会的电文。电文指出:“近顷以来,此间迭据报告,陕甘晋冀豫等省特务机关通令所属,略谓国民参政会华北视察团行将莅临,主要任务在搜集材料,证明此数省摩擦事件之发生,其咎均在共产党八路军与陕甘宁边区,然后携返后方,向当局建议处理办法。并在下届参政会中提出议案,实行取消陕甘宁边区与八路军之特殊化,并乘机打击共产党。着各地特工人员注意搜集材料,并配合党、政、军各机关,准备欢迎视察团,务达上项目的等情。”  相似文献   

9.
5月26日至6月1日我们中青班的学员到我国的革命圣地——延安进行社会实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我们先从深圳坐飞机到西安,再从西安驱车三百多公里到达延安。虽然旅途很疲惫,但是到了延安我仍然很激动。很小的时候就读过《保卫延安〉)这部长篇小说,知道延安是中国的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曾经在这里指导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10.
陕甘宁边区的二流子改造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4年7月1日,黄炎培、傅斯年、左舜生等7位国民参政员冲破国民党当局的重重阻挠,终于踏上了访问延安的旅途,对延安进行了为期5天的访问。其间,黄炎培先生深为延安军民昂扬的斗志、俭朴的生活、健康的民风所感染、所激动。返回重庆后,黄炎培先生在夫人姚维钧的帮助下,写成了《延安归来》。尽管许多朋友说“这万万要不得,你替共产党宣传,太危险了”,但黄炎培先生还是毅然决然地把书稿交由重庆国讯书店出版了,结果流传甚广,深为社会各界欢迎。在《延安归来》中,黄炎培先生写到延安街上“没有看到一个游手闲荡的人,他们叫做二流子…  相似文献   

11.
《党史文汇》2008,(3):F0003-F0003
洛川会议纪念馆位于延安洛川县城以北的冯家村,北距延安120公里,南距西安240公里,紧邻210厚道。  相似文献   

12.
在陕西三秦大地上,曾出现过两张《解放日报》,一张是大名鼎鼎的延安《解放日报》.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影响最大、贡献最大的机关报,从1941年5月16日创刊到1947年3月27日停刊,前后出版了近6年时间;另一张是在西安出版的《解放日报》,它前后只存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其影响虽不时与延安《解放日报》同日而语,但它的创刊时间却比延安《解放日报》要早4年多。西安《解放日报》是由东北军和西北军在西安事变的第二天,即1936年12月]3日创刊出版的,报社地址在“西安五味什率”。它是由东北军、西北军共同接管《西京日报…  相似文献   

13.
1957年的开门整风,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执政条件下扩展“民主新路”的一次尝试.尽管这次尝试没有获得成功,但它对于探索“民主新路”所作出的贡献,以及最后走上歧路的教训,却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至今仍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开门整风的实践证明:开放的环境不仅可以使执政党经常听到不同的声音,及时发现和消除自身的毛病,而且还能使它的党员和干部在不同思想的交锋中经受严格的锻炼和考验“民主新路”这个提法是毛泽东在1945年提出来的.1945年7月1日至5日,接受中共中央邀请,黄炎培等6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访问了延安.回到重庆后,黄炎培发表了《延安  相似文献   

14.
本刊资料  筱蕾 《党史博览》2013,(12):2+57-F0002,F0003
<正>在抗日战争结束的前夜,民主人士在国共两党之间积极斡旋调停,防止内战发生。1945年7月1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林伯渠等到机场欢迎由王若飞陪同从重庆飞抵延安的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褚辅成、黄炎培、冷(?)、傅斯年、左舜生、章伯钧。毛泽东与六名参政员一共进行了三次会谈。7月4日,毛泽东将中共方面整理的《中共代表与褚辅成、黄炎培等六参政员延安会谈记录》交褚辅成等人。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的国民参政会,不仅为多党合作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多党合作的形式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发轫于抗战时期的国民参政会。  相似文献   

16.
1938年12月30日是吴玉章60岁生日,正值吴老在重庆忙于出席国民参政会,次年11月,吴老返回延安。党中央和毛泽东提议为吴老补祝60大寿。1940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中央大礼堂隆重举行"吴玉章同志60寿辰庆祝会"。毛泽东在祝寿会上有感而发,即兴发表讲话:"今天大家欢聚一堂,为吴老祝寿。想起我在3年前为徐老祝寿  相似文献   

17.
1945年7月1日,陕北延安烈日当空,热浪灼人。下午1时许,一架飞机由南天飞来,在延安城郊的简易机场徐徐降落。机舱门打开,应邀来访的褚辅成、黄炎培、冷遹、傅斯年、左舜生、章伯钧等6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鱼贯而出,早已迎候在机场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林伯渠等中共领导人迎上前去与他们一一握手致意。毛泽东和黄炎培握手时说:“我们20多年未见了,任之先生还是那样硬朗。不胜欢  相似文献   

18.
1979年邓小平同志访问美国,在华盛顿分别会见了尼克松、美国前驻华联络处主任布什和著名记者海伦等人。 值得一提的是他同海伦的会见。海伦是埃德加·斯诺的第一位夫人,在30年代是美国驻华记者。1937年,她从西安出发,只身前往延安采访。当时正逢中共中央开会,因此她有幸见到了毛泽东、周  相似文献   

19.
1938年7月,在刚刚成立的国民参政会上,参政员傅斯年、梁实秋等拟提出一个弹劾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财政部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孔祥熙的提案.当时,中共参政员王明、周恩来、博古等立即开会研究,认为这是一个“阴谋”,即发难者旨在“拥护汪精卫上台,便于实现汪与日本的妥协”.此事“后经中共方面指出利害,对方打消了这个动议”,否则参政会伊始,就会有一场莫名其妙的风波发生.  相似文献   

20.
沙平 《广东党史》2006,(1):25-26
1937年10月,艾思奇、周扬等一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从上海经西安转赴延安。从西安到延安不过300里, 但由于沿途日机狂轰滥炸,塌方路断,走走停停,300里路竞走了一个多月,于11月下旬才抵达延安。第一眼看到宝塔山,艾思奇就跳下车,向车厢中被旅途劳累折腾得精疲力竭、半梦半醒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