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珂 《思想战线》2003,29(3):74-78
英美意象派诗歌及自由诗革命对中国新诗初期诗体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以意象派诗歌为代表的欧美现代诗歌运动促进了中国诗歌的现代化进程;而处于"五四"激进时代的新诗人对意象派诗歌和自由诗革命的误读,特别是对意象派诗歌诗体的自由化和内容的平民化的过度迷恋,导致了新诗的过度自由化、散文化,直接加速了中国的新诗革命,不仅影响了新诗革命的态度、方式和内容,也影响到了新诗草创时诗的形态、体式及初期新诗的文体特征、文体价值,甚至整个新诗历史的诗体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曹丕诗歌中呈现着"美赡"与"鄙直"、"文人气"与"民歌特质"、"婉柔"与"刚健"等相互矛盾的特质,这些矛盾特质实际是曹丕性格矛盾的外化。曹丕与身俱来的善感以及超常理性之间的矛盾,形成一种张力,这种张力造就了曹丕诗作的独特韵味。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在诗歌中,地名既可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地理名词存在,也可寄寓诗人的主观情感而构成诗歌意象。"三化"理论(深化、等化、浅化)作为传达诗歌"意美"的有效手段,也是诗歌地名英译的重要方法。将意象的概念引入诗歌地名英译中,在"三化"理论的框架下探讨古典诗歌地名英译的具体方法,或可为诗歌英译提供些微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书法仿古风、绘画描古意、诗歌传经典……11月28日,南宁市连续举办了中华经典·美韵邕城——南宁市中小学"贯彻十九大共筑中国梦"主题系列活动之"全民美育·诗歌的样子"青少年优秀声画作品展和"中华经典美韵邕城"——南宁市中小学"贯彻十九大共筑中国梦"主题新诗会两场大型活动,让全市中小学生通过这种课堂外的延伸感受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在"全民美育·诗歌的样子"青少年优  相似文献   

5.
《新唐书.文艺传》将王维与沈宋并列,唐代宗称王维为"天下文宗",这些评论透露出他的诗风的两个方面,即王维诗歌经历了从宫廷诗到非宫廷诗的转变,前期诗歌少有真性情,属于宫廷创作模式;后期诗歌有诗人性情之美,雅俗共赏,呈现出"大众化"的特征,属于大众模式。后期诗歌更符合传统的温柔敦厚之审美旨趣。  相似文献   

6.
李建平 《求索》2013,(7):143-145
新月派诗歌在时空艺术上有自己独特的探索,在他们的诗歌中,诗歌叙事时间长短与故事时间没有必然联系,故事时间短,叙事时间可能长,故事时间长,叙事时间可能短。诗歌中的故事时间可以向前无限延伸,呈现出一种舒缓、恬淡之美,有一种画面感,象一幅静物画。在空间营构方面,新月派诗人注意描绘空间中的一个"面",新月派诗人笔下的"面"呈现出以下几种情况:浓缩面、扩张面、投射面。通过这几种方式渲染特定的艺术效果。此外,为了渲染氛围、传情达意、营造意境,往往采用时空对比、聚集、交错等方法,创造一种惝恍繁复的意境,使诗歌意味更加繁富、多样、复杂。  相似文献   

7.
正"写作即是对残酷命运的一种报复。"这句话对成立已超过一甲子的"创世纪"跟同年代的诗人们来说,不仅是箴言,更是亲身经历过大时代的辗压后,只能以诗文将命运刺青,成为自己与读者的一种图腾。不论是王庆麟将自己变成痖弦、宓世森写成了辛郁、罗显昌成为商禽、张德中笔名张默……这些笔名其实都跟时代背景有关。台湾文坛为何在五四运动后没有承接抒情风格,而转为隐喻的象征派?何以诗僧周梦蝶跟诗魔莫洛夫  相似文献   

8.
刘文良 《思想战线》2014,(2):123-128
作为生态诗歌来说,对美丽自然的歌赞是其理所当然的要义,而通过"状丑抒怀"的方式达到独特的审美效果,更是当代生态诗歌的体裁优势。通过鞭笞人类的"生态丑行"而达到从反面褒扬"美"的功效,是中国生态诗歌比较擅长的"状丑"模式;基于生态整体主义理念,礼赞生态系统中的卑陋甚至有害事物的"状丑"诗在欧美较为常见,但在中国却甚为鲜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生态诗歌的题材视野和主题深度。中国的生态诗歌在继续履行批判职能的同时,应该学会更多关注低等生命,关注益生态的"丑"事物。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的全民诗词热潮中,存在着读诗多、求广博而失之偏杂的问题,也始终不乏流于形式、流于表面、强调简单记忆和模仿的现象。中国古典诗词中所追求的大道,是一种天地之大美。阅读诗歌,应重点关注诗之趣,将读诗与修身联系在一起。主动追求"诗—人—道"三者合一的境界,自然会"腹有诗书气自华"。  相似文献   

10.
海子诗歌20年的接受过程,呈现出经典化和大众化两种趋向."经典化"是一个在纵轴上精英话语比较选择的过程,其诗歌一步一步经多方合力作用被推上经典的宝座; "大众化"是一个在横轴上各个层次的大众粘合连接操作的过程,人们通过有意无意的误读,消费海子诗歌的剩余价值,使其诗歌以抒情等特质成为流行文化元素、以符号化等方式走进审美化日常生活.这两种趋向,一个纵向"提升",一个横向"拉平",看似背反却又双向互动,共同折射出当今时代文化的某些精神症候.  相似文献   

11.
杜甫作诗,喜用"湿"字。"湿"字先后在其五十多首诗歌中出现过,贯穿于他的各个创作时期。纵观这五十来首诗歌,可以看出杜甫诗歌中的"湿"字具有超常的语义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杜甫诗歌定下了一种忧郁、悲凉的感情基调,体现了杜甫的创作心态和创作手法。从本文关键词"湿"字的修辞义素分析入手,探讨"湿"字语义的隐喻功能和文化内蕴,进而归纳出"湿"字经常出现于杜甫诗歌中的原因以及"湿"字的表现功能。  相似文献   

12.
胡培培 《理论月刊》2008,(7):119-121
西晋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这时的诗歌创作,一扫前代质朴的文风,朝着绮靡华丽的诗风发展.西晋绮靡诗风的形成与"文的自觉"发展的必然趋势、寒素文人的功利性心态以及当时崇尚声色之美的社会风尚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李向梅 《前沿》2007,(11):220-221
爱伦.坡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诗人和文艺批评家。他认为诗歌的宗旨是创造美,因为唯有超凡绝尘的美才可唤起人们的兴趣。而诗歌中最美的是美人之死,凄美而伤感,这正是作者要传达给人们对美的理解。作者一生著作颇丰,我们选取其非常有代表性的诗歌《安娜贝尔.李》为例,通过主题的忧郁美、语言的音韵美和意象的古典美三个角度分析其作品中的唯美思想。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主要诗歌流派 ,新月派的理论和实践都十分重视诗歌的艺术美。作为一个把诗歌创作视为生命的极富诗才的一代诗人 ,朱湘的诗也是极具艺术美的。这种美不仅体现在其创作具有中国古典诗的意境美、含蓄美 ,也体现在他对外国多种诗体进行了有益尝试 ,使诗歌呈现多姿多彩的风貌。朱湘不仅是闻一多“三美”诗歌理论的实践者 ,同时也以自己的大胆吸收和尝试 ,开创了现代诗歌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诗歌出现两种"出逃",其中诗歌的通俗部分和流行诗意在投奔文化过程中,显示了极强的承载功能和高使用率,表明诗歌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同时,诗歌在文本、伦理、市场、技术等方面也陷入各种挣扎。在新的文化形式承载和多重语境压力下,诗歌努力变换"花招",继续寻求更新和"出路"。  相似文献   

16.
李铭 《前沿》2009,(10):184-186
本文通过引用美国著名的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所创作 的《白桦树》等诗歌,对"白桦树"这一诗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在与其他诗歌互为对照理解的前提下,试图把握"白桦树"这一意象所承载的神性美和人性美。另外再辅以弗罗斯特本人的文献中对诗歌本质的表述,得出结论:"白桦树"这一意象也是诗人对诗歌本质的隐喻。  相似文献   

17.
论20世纪散文诗对中国新诗诗体建设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坷 《思想战线》2004,30(2):76-81
散文诗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一种特殊的抒情文体,它的文体特性长期被新诗人误解。散文诗几乎成为新诗初期的流行诗体,受到中国新诗人的极端重视。散文诗给了新诗人过多的文体自由,不仅造成新诗人对"散文美"的过度追求,还助长了新诗诗体建设史中长期存在的文体自由与文体法则的极端对抗,是百年新诗无法建立起相对定型的诗体的重要原因之一。用"散文诗"这个术语作为这种抒情文体的体裁名称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18.
王同书 《江苏政协》2013,(10):54-56
<正>诗人顾浩的新著《尧天旋律》。从"诗体"来说,整部诗集每首都是押八个韵。这种诗体被称作"八韵体"。一、创建新体的准备静心研究一下,会深刻认识到一种"新体"的创建,需要有志有识者要有丰富知识和积极的心理,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一要有深厚的传统诗歌知识基础。笔者与顾浩诗人接触颇多,从诗歌讨论会发言,或日常言谈,可以确知,他对传统诗歌很熟悉,能随口引用古今诗作,对古贤佳作,李杜诗篇,苏辛词作,许多佳句如数家珍,可见他的传统诗歌知识功底是很深的,是奉行"读书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学的载体。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对各种文学形式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诗歌是一种与语言的音、韵联系密切的文学形式。音韵学的发展对诗歌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中英两种语言的不同,又使得两种语言所表现出来的诗歌的音韵和格律各有千秋。根据汉语语音特点,自古以来汉语最小的基本结构单位"音节"是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这就决定了汉语诗律得由音律、声律和韵律三大要素组成。  相似文献   

20.
易清 《求索》2012,(8):254-255
"批发"兼"零售"是指起草民法典和民事单行法同时进行,成熟一个制定一个,又被称为"条件成熟论"。"批发"兼"零售"的立法思想,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于改革开放初期又有所发展。"批发"兼"零售"是我国民法典立法上一种较为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