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正>2011年以来,笔者和诗友全力推动"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写论文,撰诗作。"中国特色新诗体"是2011年"南通诗会"上揭示的。诗人顾浩在《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文中说,根据广大读者的意见,中国特色新诗体的基本特征,可以作出初步描述:精炼的语言、和谐的韵律、简短的篇幅、多样的体式。笔者也将"新诗体"概括为:志趣高雅,精炼清醇。句式整齐,长短匀称。声调和谐,灵活用韵。结合音像,味浓体新。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曾在多篇文章中谈到,诗歌中一种新诗体要想风行,就要这一新体比原有的既多新意,又简便易行。顾浩诗人的《尧天旋律》就以百首诗作创建了"八韵"这一体式,作了示范,得到诗人、学者、广大读者的认同与欢迎,应者日多。近作又有进益,特介绍一二特点,与读者共享。共产党颂·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而作北斗七星耀眼明,南湖一舟吃水深,共欢呼赤县升腾红火轮!马列旗帜举在手,家国情怀萦于心,一登台浩气盖世撼乾坤!无上壮志  相似文献   

3.
王珂 《思想战线》2003,29(3):74-78
英美意象派诗歌及自由诗革命对中国新诗初期诗体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以意象派诗歌为代表的欧美现代诗歌运动促进了中国诗歌的现代化进程;而处于"五四"激进时代的新诗人对意象派诗歌和自由诗革命的误读,特别是对意象派诗歌诗体的自由化和内容的平民化的过度迷恋,导致了新诗的过度自由化、散文化,直接加速了中国的新诗革命,不仅影响了新诗革命的态度、方式和内容,也影响到了新诗草创时诗的形态、体式及初期新诗的文体特征、文体价值,甚至整个新诗历史的诗体建设。  相似文献   

4.
《新唐书.文艺传》将王维与沈宋并列,唐代宗称王维为"天下文宗",这些评论透露出他的诗风的两个方面,即王维诗歌经历了从宫廷诗到非宫廷诗的转变,前期诗歌少有真性情,属于宫廷创作模式;后期诗歌有诗人性情之美,雅俗共赏,呈现出"大众化"的特征,属于大众模式。后期诗歌更符合传统的温柔敦厚之审美旨趣。  相似文献   

5.
蒯定 《理论月刊》2014,(4):80-84
西晋一统天下,结束了政权的分裂与割据,一股新的诗歌创作风气开始形成,也涌现出了一批名诗人。西晋诗人的诗歌作品之中,承继西晋之前诗歌创作多引入自然物的表达方式,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文章将围绕西晋诗歌中所涉及的自然物,来展开探讨。我们发现,自然物是激发西晋诗人诗歌创作的"触发物",自然物亦是西晋诗人在诗歌创作之中,表情达意的重要凭借。西晋诗人笔下的自然物的"主观化"色彩浓郁。而促使西晋诗歌中的"自然"风貌形成原因之中,自然物本身对人心的"感荡",特定的社会生产状况局限,影响着西晋诗歌之中独特"自然"风貌的构建。西晋诗歌承继了自然物入诗的"传统",对西晋诗歌创作者而言,便于表现自身鲜活的生命,诗人亦可以在自然物构建的大自然之中,获得精神的栖息之地。从诗歌本身的发展角度而言,西晋诗歌承继自然物入诗,也推进了自然作为独立审美对象之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东晋诗人的诗歌创作,对促进我国的诗歌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20世纪散文诗对中国新诗诗体建设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坷 《思想战线》2004,30(2):76-81
散文诗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一种特殊的抒情文体,它的文体特性长期被新诗人误解。散文诗几乎成为新诗初期的流行诗体,受到中国新诗人的极端重视。散文诗给了新诗人过多的文体自由,不仅造成新诗人对"散文美"的过度追求,还助长了新诗诗体建设史中长期存在的文体自由与文体法则的极端对抗,是百年新诗无法建立起相对定型的诗体的重要原因之一。用"散文诗"这个术语作为这种抒情文体的体裁名称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7.
《丁芒张志侠自由曲集》的两位作者,南京丁芒是著名的老诗人,诗理论家,来过贵州,我与他曾有一面之雅;毕节张志侠见过两次,曾受友人之嘱为他的散文集写过序,此书就是承他寄赠的。"自由曲"是丁先生提倡的一种诗体。简  相似文献   

8.
诗体因时而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流诗体。中国古典诗歌由先秦的诗经体、楚辞体(即"骚体"),到汉魏两晋南北朝的乐府和古风体,直到唐诗、宋词、元曲,历代诗体的变革创新,都如奇峰突起,在中国文学史上矗立起一座座光彩夺目的艺术高峰。历史的经验启迪我们,探索和创建当代新诗体,理应成为当前诗词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理应成为实施诗词精品战略的题中之义。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现当代诗词能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主要诗歌流派 ,新月派的理论和实践都十分重视诗歌的艺术美。作为一个把诗歌创作视为生命的极富诗才的一代诗人 ,朱湘的诗也是极具艺术美的。这种美不仅体现在其创作具有中国古典诗的意境美、含蓄美 ,也体现在他对外国多种诗体进行了有益尝试 ,使诗歌呈现多姿多彩的风貌。朱湘不仅是闻一多“三美”诗歌理论的实践者 ,同时也以自己的大胆吸收和尝试 ,开创了现代诗歌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10.
纪宇主张"以诗韵振兴诗运".他提出韵是"汉字的魂魄","是同声的组合",诗韵体现了汉语的特色与规律.在诗歌用韵问题上,他的创新是大胆的、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正>显然,赵丽华对自己非常自信,坚信自己是中国非常优秀的诗人。但是不是诗人,是不是优秀的诗人,绝不是诗人自己说了算的,还需要大众的认同和历史的检验。国家一级作家赵丽华被贴上“诗坛芙蓉”、“梨花教主”等标签后,在网上掀起了一场罕见的全民诗歌运动。赵丽华在接受《新世纪周刊》采访时说:这非常正常。诗人们的诗歌写作跟读者的阅读审美之间落差非常大。最新最近的诗歌网民很少能看到。在这样背景下成长的网民,即使他在其他门类很有成就,很出类拔萃,可是他依然难以接受这些诗歌。诗人橡子说过:没有被诗歌浸润的一代人是荒凉的。诗歌现在不被年轻人理解是很  相似文献   

12.
<正>每一次诗人之死,都会有许多祭奠,是对死者的祭奠,还是对诗歌死亡的祭奠?诗人吾同树死了,死在自己打造的"囚笼"里,死在自己亲手打结的绳索上。他没有像梧桐树那样坚强地壮大起来,而是像秋天的一片梧桐叶,被冷嗖嗖的秋风吹落,然后孤零零地飘向远处。  相似文献   

13.
高国庆 《前沿》2012,(13):196-198
晚唐诗歌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呈现出奇情异彩的一个时期。历代学者在提到这个时代诗家时,关注的焦点大多是诸如李商隐、杜牧之类的杰出诗人,而对许浑却很少驻足、留意。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晚唐诗人许浑诗歌的思想内涵,经过分析之后,认为他的诗歌不仅内涵丰富,而且他的诗歌也是他心路历程的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14.
黄景仁是乾隆年间很有个性和成就的一位诗人。关于他的诗坛地位,自从包世臣评价黄景仁"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以后,学术界基本倾向于这一观点。笔者从当时各主要诗歌流派代表人物的意见、当时著名的的诗集及诗话、黄景仁的朋友对他的评价等方面详细分析,认为包世臣的观点不可靠,黄景仁"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的说法缺乏有力的证据。文章进一步从黄景仁诗歌内容、个人性格以及乾隆诗坛情况等方面探究了黄景仁在乾隆诗坛不能坐上第一位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甘安顺 《桂海论丛》2011,27(4):122-124
现代新诗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产生的,它存在着因背离诗体创新传统而先天贫血等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新诗必须明确自己的创新方向,必须遵循诗歌的创作规律,坚守新诗在继承中创新的原则。任何诗歌都是语言和文字的艺术,都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因此,新诗必须从体式上发挥汉字的特点,创造诗歌美的形式;创作中必须感悟大自然的律动,坚守诗的诗性品格;必须从内容上融入崇高的人文精神,创造诗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五四”以来的新诗坛上,柯仲平是一位有特色、有建树的诗人。他早期的诗歌,是革命的“喇叭”,吹奏着向旧世界猛烈攻击的进军号;抗战以来,他遵照毛泽东同志“和新的群众的时代相结合”的教导,用诗歌“为劳动人民唱出最强音”。他一生的创作活动,与人民血肉相连,与革命鱼水难分。特别是在探讨诗歌如何为工农群众服务、推动诗歌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诗人作出的努力,是值得我们总结、借鉴的。  相似文献   

17.
顾浩 《群众》2011,(9):53-54
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是我们十分尊敬的老诗人贺敬之同志提出来的。今年6月,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和专家学者聚会南通,围绕这个命题展开讨论,这对中国诗坛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深远的。下面我就这个命题谈几点不成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李春丽 《前沿》2006,(3):179-181
以意为主,是传统诗歌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命题.以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在理论上提倡"纯诗",强调诗是心灵化的艺术.其中既有对传统诗歌理论强调诗歌内质意蕴的思想的继承,也有现代性的超越.重要的是,心灵化的理论前提使现代诗群不凌驾于时代与现实之上做豪放而空洞的抒情;而是做心灵的观照与反省,将笔触伸向了深邃细腻的灵魂深处进行开掘,表达了整体性的面对时代风云的变幻的迷惘困惑、无所适从的心境,从一个侧面更深地表达了一种深刻的时代情绪,成为现代诗歌领域卓有创造的一派.  相似文献   

19.
张惠玲 《求索》2015,(3):130-134
谢默斯·希尼以一种带有现代文明的眼光试图找到语言与历史的根,冷静地挖掘品味着爱尔兰民族精神。面对爱尔兰文化与英国文化、爱尔兰人身份与英国人身份的矛盾,希尼在其诗歌中展开了一条自我挖掘、自我救赎之路。诗人通过他熟悉的生活,不停地"向更深处""挖掘"爱尔兰的传统"民族历史"政治和宗教冲突的根源,在后来他通过构建"字母——符号"平台,找到了解决民族性矛盾的途径,唤醒了凝结于土地下的爱尔兰民族历史。他的诗歌彰显了爱尔兰民族精神内在的张力与力量,把爱尔兰民族精神的"荒芜之地"变成了"重生之地",最终让爱尔兰民族精神像"带着露珠的空壳一样重新出现"。最终,诗人希尼自己也完成了从"丰饶角"到"空壳"的自我"纠正"之路。  相似文献   

20.
<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同台湾"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和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深化与台湾合作"的精神,以"琼台兄弟情、两岸家亲——诗意中国"为主题的2013两岸诗会于2013年12月28日至2014年元月1日在海南省举行,共举办两岸诗歌高端论坛、2013两岸诗会桂冠诗人颁奖礼暨《乡愁》交响乐诗会、两岸诗人采风活动、两岸诗人讲学等主题活动。在"2013两岸诗会·两岸诗歌高端论坛"上,两岸诗人共同发出倡议:重建诗意中国,再创美丽中国。著名诗人余光中在论坛上说,在诗歌传统中,人们对大自然敬畏、甚至感到亲切,有天人合的想法,李白等诗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