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现实需要,更是适应我国公民不断提高的政治参与热情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正是顺应了民主的时代潮流。如何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成为当今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协商民主: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民主"是"参与民主理论"的最新发展,是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协商民主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着内在的契合性,表现在合法性、合理性、程序性等方面。发展协商民主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因此应该从国家制度、基层政治、社会自治三个层面发展协商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公民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民主从来都不是自动生成的,要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并达致有序的程度,必然要面临和应对许多的问题。比如,在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推行村委会直接选举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现实意义及路径依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当今中国政治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利益诉求、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体现公共行政的公共性,要不断加强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路径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公民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是政治现代化进程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传统政治体制的影响和社会转型时期诸多矛盾的制约,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在不断完善的同时,还存在许多现实问题.要针对这些问题,积极采取有效举措,扩大和完善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6.
统一战线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的作用,实现国家公共权力与公民基本权利的和谐互动,是当前统战工作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深刻理解统一战线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作用中的新定位,不断拓展统一战线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作用中的新思路,大力创新统一战线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作用中的新方式,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祁玲娣 《前沿》2007,24(3):130-132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自主、理性、合法的政治参与。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实质上是法制化,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反映这个国家的民主发展水平。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公民真正实现自身民主权利;有利于民主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相辅相成,是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民主执政的实质,就是执政党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在政党政治的条件下,执政党只有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其核心任务则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这就要求执政党不仅要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而且要进一步提升执政党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的领导能力.  相似文献   

9.
陈宗兴 《前进论坛》2009,(12):17-18
一、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党和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新世纪新阶段以来,一方面公民的政治参与正从传统的动员式向自发式转变,政治参  相似文献   

10.
<正>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现实途径。为了解  相似文献   

11.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政治参与主体是普通公民。从政治参与的性质和特点来看,公民的政治素质对政治参与行为的方向和效能起着关键的基础性作用,提升公民政治素质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基础性任务。提高公民政治素质应明确政治参与语境下的素质内涵,并多管齐下去拓宽思路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王燕 《淮海论坛》2012,(4):16-17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发展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而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则是发展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是保证人民群众享有民主权利的重要体现,因此必须准确把握原则,积极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3.
论扩大我国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继长 《湖湘论坛》2004,17(1):48-4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需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那么 ,如何扩大我国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笔者认为 ,目前必须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 :  一、要注意总结建国以来政治参与的经验和教训  新中国成立以来 ,在政治参与方面 ,既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同时也有一些教训需要总结和吸取。就政治参与经验而言 ,首先表现为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和法律建设。新中国成立后 ,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相似文献   

14.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根本途径。人大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要勇于担负起保障和扩大公民有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体制转轨时期,伴随着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日益活跃和扩大成为必然趋势.公民政治参与对民主政治发展具有很强的促进功效,可以有效整合民意,沟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联系,提高政府治理公共事务的能力与绩效,促进公民对政治共同体的认同,推动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和发展.然而,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功能是以政治制度化、社会组织化相对发达为基础的,急进扩大的政治参与极易引发政治不稳定,干扰正常的政治秩序,乃至中断政治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在我国政治发展民主和秩序的双重诉求中,应加强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以促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向着民主化和秩序化的目标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6.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现实路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妇女作为“半边天”,就目前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扩大妇女有序参与人大工作,不仅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符合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要求,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伯铭 《人大研究》2006,(10):26-29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再次强调了这一问题。本文拟对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途径和方式等问题,做些研究和探讨。一、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指公民依法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参加政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胡锦涛同志的这一论述,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反复出现在党的一系列重要文件和他的重要讲话中。这说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只有通过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民主政治才能真正运转起来。  相似文献   

20.
孙岩 《理论月刊》2012,(6):102-104
政治参与是现代国家的显著标志和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在中国推进现代国家建设进程中,中国公民政治参与也伴随着中国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建设的演进过程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扩大的发展。本文拟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维度,从中国现代国家成长视域对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企望为推进当代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一定的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