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犯罪未成年人是刑事诉讼中的特殊群体。对未成年人犯罪采取特别处遇,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恤幼"思想的体现,符合未成年人可塑性强、容易改造的特点,体现法律与伦理的融合。它是刑罚责任根据论原理运用于未成年人群体的有益尝试,更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想试验田。司法实践部门对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改革进行积极探索,如合适成年人参与诉讼、附条件不起诉、社区矫正等。但我国尚没有制定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专门法律,借鉴国外立法经验,我国应制定包含实体与程序在内的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专门法律。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针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法律体系不完善,专门针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法律法规更加落后、缺失。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抓紧网络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积极补漏补缺,把和网络相关的法律体系完善起来。对于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完善法律并不是仅仅在刑事法律上的完善,对网络犯罪的刑法治理要基于其他相关民事、经济、行政法规对网络行为的规制,完善整个网络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新动态,有效预防、治理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但我国在这方面还很不完善,应当借鉴国际社会中有关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治理的成熟经验,从心理矫正、立法和构建预防网络等方面探讨新时期改造未成年犯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网络犯罪原因包括虚拟空间中道德和法律观念的异化与失衡,网络立法具有滞后性和不完善性,不规范的网络环境导致青少年社会化不足,网络亚文化诱发青少年网络心理障碍和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等方面。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措施包括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处理好网络法律与网络技术监控的关系,加强防控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立法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出现和普及 ,使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成为一个新兴的法律问题。但从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来看 ,尚不完善。为保障未成年人健康利用网络 ,远离网络的负面影响 ,防止在网络接触中合法权益遭侵犯 ,应该尽快根据我国国情 ,并借鉴国外经验 ,加快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立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防范计算机网络犯罪之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普及的今天,利用互联网实施犯罪的现象也日渐增多。现有的法律尚不能有效遏制计算机网络犯罪。本文就完善相关立法、完善网络监督机制及加强防范计算机网络犯罪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罪错未成年人司法处遇涵盖于一系列制度设计中,包括轻微罪行的非犯罪化处理、非刑罚化和量刑从宽、扩大适用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犯罪记录封存和免除前科报告义务、对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的刑罚替代等。由于相关立法规定概括、松散而缺乏完整性、体系性,实践中在具体制度运行中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应当坚持儿童福利、国家亲权和恢复性司法理念;明确基于情节的罪错行为评价标准,完善未成年人轻微罪行的非犯罪化转处机制;完善未成年人减刑、假释制度,并设置专门的未成年人减刑、假释程序;将免除前科报告纳入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并明确犯罪记录封存具有免除报告、禁止查询和消灭前科的三重法律效果;参照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之立法模式,构建司法化的收容教养程序。  相似文献   

8.
关于网络犯罪的立法,在我国现行刑法中的规定极少,在当前网络犯罪日益复杂的形势下,迫切需要法律的调整和补充,以适应打击犯罪的需要.文章主要针对侵犯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数据安全的网络犯罪进行分析,通过阐述网络犯罪的法律缺陷,对完善我国该方面的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的行为是“非人行为”,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时应当关注的是“人”而非“行为”。所以,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时,应当注重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和挽救而非简单的惩罚。因此,转变刑罚观念,进一步规范和改进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制度,制定一部系统的专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规范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网络谣言犯罪作为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衍生物,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污染网络环境、引发社会信任危机;它具有犯罪主体的隐秘性、受害客体的广泛性、犯罪动机的随意性、侦查取证的困难性和法律规制的争议性等特点。当下,应采取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加强公信力建设以及积极引导网络自我净化等举措对网络谣言犯罪行为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