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邓斌 《理论探索》2006,19(4):44-46
马克思晚年的东方社会理论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设想。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及其实践,肯定了中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进入社会主义;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比较系统地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跨越”之后的难题,从而把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为生产力落后国家的发展前途提供了理论指向,也留下了实践难题。毛泽东依据中国革命的特殊情势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的跨越理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解决了生产力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如何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的问题,江泽民和胡锦涛提出了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技的跨越发展理论,这些理论成果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的跨越理论,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化跨越理论。  相似文献   

3.
许蓉  康惠 《理论探索》2004,19(6):41-42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晚年针对俄国的特殊情况提出来的。马克思这一理论含义深刻 ,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而且对于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炜  傅艳蕾 《理论导刊》2021,(8):110-115
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是马克思晚年提出的关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依然可以通过内部革命手段实现资本主义制度跨越的构想,这一设想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唯物史观。管窥“中国之治”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中国之治”是马克思跨越设想的光辉体现与创造发展,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因此,基于跨越设想,对“中国之治”作出唯物史观的阐释十分必要,这对彰显“中国之治”的优势、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卡夫丁峡谷"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从新时代的背景出发,对"卡夫丁峡谷"理论进行深入探究,而后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与"卡夫丁峡谷"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剖析,进而得出一定的启示,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般规律的有序递进性和个别跳跃性的统一,社会发展中的跳跃性是生产关系的可超越与生产力的不可超越的统一。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一种跨越,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又充分说明社会历史的跨越是受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制约的。坚持走邓小平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才能真正实现对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根本性跨跃。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以改革为先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的实质和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按照跨越“卡夫丁峡谷”而建立起来的现实社会主义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建立社会主义的新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邓小平同志把这一改革伟业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为什么要把改革称为“革命”呢?  相似文献   

8.
仲流 《求知》2007,(11):14-15
党的十七大报告系统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深刻揭示了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成功的根本原因.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总结新时期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创新成果.鲜明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新概括.是党的十七大的一大理论贡献,标志着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9.
郭璐 《党政论坛》2008,(5):55-5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此后,这一伟大实践随着历史进程不断推进深入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呈现轮廓,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呈现出独特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工作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获得的根本成就,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发展和巨大成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必须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党与各种腐败现象是根本不相容的。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围绕不同中心任务,党在反腐倡廉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革命时期党围绕推翻腐朽旧政权这个使命开展反腐倡廉建设,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取得革命胜利。建国后围绕搞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个使命,党在反腐倡廉建设上取得了积极成效,也有过惨痛教训。改革开放后党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这个使命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历史证明,党完全有能力最终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实现社会主义廉洁政治。  相似文献   

12.
熊立芳 《学理论》2009,(28):1-2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落脚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思想保证。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关键所在就是坚持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发展、振兴的根本问题,代表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的具体实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焕发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和社会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执政党建设的新鲜经验,中国开创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发展对外关系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它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立足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科学社会主义和当代中国发展史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表现在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根本制度基础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革命方法的中国特色,表现在改革开放中成功地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发展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大道具有六条有中国特色的具体发展道路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5.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同时坚持理论创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贡献包括: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与统一战线理论;社会主义国家根本制度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改革开放动力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对外开放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新发展阶段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加强党的领导理论;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理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  相似文献   

16.
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革命实践运动的成败得失,往往取决于对革命理论是否科学地取舍、坚守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是在“主义与问题”的历史性考问中诞生的。以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起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立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家”。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主义”为先导,从“问题”出发,“主义联系问题”,理论联系实践、实际,实事求是,通过艰难困苦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为定向的伟大斗争,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为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的长征中践诺初心,我们还要继续端正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处理好中国实际和世界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的关系;处理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了邓小平侨务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邓小平侨务思想的基本特征、科学内涵以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侨务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邓小平侨务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邓小平侨务思想具有时代性、开创性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其科学内涵可以简要概括为海外关系论、华侨爱国论、重大贡献论、权益保护论、独特机遇论、团结振兴论。邓小平侨务思想是在继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侨务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侨务理论,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侨务工作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包彦征 《学理论》2011,(25):12-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中,由中国人民大众创造的文化,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探索、提出、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过程,并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方向不动摇、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改革发展面临新的更加复杂的形势任务,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就必须不断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融入党领导伟大实践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转化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的好政策、好措施、好制度,真正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因此,持续实现价值观到执政效能的转变,取得人民满意的执政业绩,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为此,必须增强价值观的确定性和解释力,防止价值观冲突与被解构;把调查研究作为正确决策和实现效能转化的前提;切实处理好工作中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从行政监察体制改革审视我国行政监察专员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监察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有行政监察体制的缺陷和不足也日渐凸显。根据国外行政监察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和我国的具体国情,建立行政监察专员制度,是完善我国行政监察体制、加强行政权力监督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