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王小敏 《新东方》2005,(11):77-80
《三言》是明代作家冯梦龙编纂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简称,其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数量最多,也是最具特色的是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真实而又生动地表现了宋、明时代市民阶层,尤其是城市底层妇女在爱情上的悲欢离台,反映了被侮辱、被损害的底层妇女与封建礼教的抗争,表达了鲜明的爱情观念。  相似文献   

2.
明崇祯七年(1634年),秋高气爽的一个日子,61岁的冯梦龙,已经编撰完成《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后,就任寿宁县令。他带着《三言》中理想化的人物,来到了“地僻人难到,山多云易生”的寿宁县,一呆便是整整的4年。  相似文献   

3.
冯梦龙纂辑的“三言”自1736年第一次出现英语选译本以来,一直是中外翻译家热衷的一个选题,然而由于文献的缺乏,很少有人对“三言”的英译版本进行过系统的梳理。本文试图从文献学的角度,借助译介学的理论,对“三言”的英译版本尤其是其中一些有影响的版本进行比较全面的考订。  相似文献   

4.
“三言”中商人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义梅 《青年论坛》2003,(4):120-122
“三言”是明代市民文学的代表。对于我们认识晚明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人民的思想状况有重要价值。作为新兴的社会力量 ,商贾形象在作品中占很大比重。本文主要对作品中的商贾形象的思想意识 ,经商治生的社会历史环境和作家的思想状况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稻中道     
冯梦龙的"三言"妙趣横生,诗文并茂,其中《警世通言》里有一首无名诗: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虽寥寥数字,通俗平常,但初读便让人觉得自有意境,妙不可言。当时并不知妙在何处,只是在静坐漫思时常喃喃自吟。  相似文献   

6.
重访柏柱洋     
盛夏时节,我又一次走进被称为闽东苏区首府的柏柱洋。柏柱洋是一片丰腴的田园,也是一块传承爱国传统的红色土地。通俗文学家冯梦龙《三言》中记载的《木棉庵郑  相似文献   

7.
“三言”中的公案小说既有描写刑事案件的,也有描写民事案件的,还有描写政治性案件的,题材呈现多样化。作品的美学风格既有悲剧性的,也有喜剧性的,亦有悲喜剧因素融为一体的。小说的情节安排手法多样,具有平中出奇、生动有趣的特点。“三言”公案小说中塑造了不少具有鲜明个性的审判者、受害者和犯罪者形象。  相似文献   

8.
朱全福 《人民论坛》2012,(14):140-141
"三言"、"二拍"刻画了众多的少女形象,她们形象鲜明、内涵丰富。她们才华出众,精明强干,巾帼不让须眉,她们的少女自主意识得到了觉醒与张扬,她们徘徊在理与情之间。体现出作者复杂的女性观:既有关注女性、赞扬女子才能的一面,又有封建正统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三言》的主题鲜明一致、蕴涵丰富 ,其中 ,作者艺术地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希望建立一个主明臣忠、官清吏肃、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美好社会。为了实现这种理想 ,作者还形象、具体地阐述了保证措施 ,使理想不至于沦为空想。立足当代 ,放眼世界 ,回望历史 ,重读《三言》 ,使人不禁对我国古代先哲的政治智慧深深叹服  相似文献   

10.
日前整理旧物,翻出了一份民国六年一月十六日的第三百六十六号《政府公告》。现将其中刊登的一段《通告》抄录如下:"公府庶务司通告。为通告事,本司自接办庶务以来,  相似文献   

11.
<正>提起明代著名作家冯梦龙,国人恐怕没有不知晓的。他一生留下的作品有2000多万字,尤以"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最为著称,被誉为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先驱、通俗文学泰斗。然而,对于冯梦龙入仕为官的经历,知晓的人会相对少一些。其实,冯梦龙的为官之品与政绩之著,与他的文学造诣和成就相比并不逊色,他减轻徭役、改革吏治、明断讼案、革除弊习、整顿学风、兴利除害,打造了一个百姓  相似文献   

12.
沃野 《今日中国论坛》2008,(11):126-128
吴建朝,又名吴建潮,字春训,号常山坡龙人。1964年生于河北正定,1985年毕业于河北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文艺家书画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多年来,水彩画作品先后入选第二届、第四届、第七届"全国水彩、粉画展"。国画作品《生命》获中国美协主办的"新世纪全国书画精品大展"金奖;《苍山古塬》获"全国书画精品大展"金奖;《翔鹤图》获"第三届中国世纪大采风"金奖;2002年为人民大会堂创作《金山岭晨光》和《白洋淀晨曦》巨幅国画,其中《金山岭晨光》作为中外元首会见常用之背景。作品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众多文化艺术机构及知名人士收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河北日报》、《求是》杂志、中央及省、市电视台等众多新闻媒体曾给予宣传报道。作品入编《二十一世纪中国著名书画家》、《中国当代实力派作品选》、《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美术作品选集》等众多书目。出版有《吴建潮作品集》、《中国现代书画百杰——吴建潮作品选》、《河南画报·吴建潮专刊》等。  相似文献   

13.
“拷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司法制度。“三言”的公案小说中有不少有关“拷讯”情形的描写。其描写的“拷讯”在适用对象及方式上大多违反法律规定,循私枉法、行政司法合一的制度和司法官员能力的低下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如今这年头 ,什么都能成“经”。这不 ,友人荐我一册《为官经》一读。翻翻 ,才知道这是一套《小五经》之一 ,其余的分别为《权谋经》《用兵经》《从商经》《养生经》等。为官有道 ,有经 ,这是肯定的 ;时至今日 ,还将为官之经结集出版 ,也算有心———不 ,友人告诉我 ,还很有市场。既得书 ,便翻翻。一翻 ,便翻出了名堂。写到这里 ,得交待一下了 ,这本《为官经》之书名乃编辑出版者所起。其实 ,这是选取古之《韩非子》中的十八篇及清人汪龙庄的《佐治药言》、《续佐治药言》、《学治续说》、《学治说赘》和清人万枫江的《幕学奉要》连缀而成。…  相似文献   

15.
邹壮云 《求索》2011,(8):185-187
"三言"是冯梦龙的代表作,小说主要描绘了明代中后期的社会政治状况,生动地刻画了当时社会上各种人物的生存状态。"三言"中文士和商人的关系比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与追求,彼此进入了对方的生活领域。造成这种士商关系的原因主要在于明代的政治经济和思想上所具有的时代特点,从"三言"中审视明代士商关系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明代文人的特色,让我们能更为清楚地认识传统文化中的文人和商人的情感世界,更深刻地理解明代文人和商人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三卷本出版后,西方社会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主流学者无论如何不能接受马克思的理论或结论,因此他们改变了意欲以沉默致《资本论》于死地的作法,掀起了大规模、长时间、全面彻底地批判与否定《资本论》的浪潮;一些信仰或同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者,在为马克思和《资本论》进行辩护的同时,则试图通过"改造"马克思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原理最终达到"超越"《资本论》的目标。本文简要归纳了西方学者"改造"与"超越"《资本论》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并论证了这一尝试的实质及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方明 《传承》2011,(24):60-61,67
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中国传统思想对商人总持一种"贬低""轻视"的态度,这在明代之前的各种文学作品中可见一斑。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商人的地位也随之提升,表现在社会地位的上升,人们对商人敬业精神和价值观念的肯定以及对他们经商途中所涉险恶给予的同情。以明代文学作品《三言二拍》为例,对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对话中表达者的"误称"与接受者接受心理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红楼梦》对话中的"误称"可以分为自指型"误称"、近指型"误称"和远指型"误称"三类。特定语境下的"误称"别具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皇’和‘王’古为辉煌、光明之意。”《诗·小雅·渐渐之石笺》“皇,王也”。分开来说,“‘皇’像太阳一样光辉灿烂的意思。”这是《古辞辨》中的第一条解释。《现代汉语词典》有3条解释:1.盛大。2.君主。3.姓。《康熙字典》古体“皇”字有5种写法,如果我们不看皇字的原形,对这5个字根本就不认识。而甲骨文目前还没有发现“皇”字。周,毛公鼎、颂鼎上的“皇”字,上部像甲骨文的“日”,有三竖,下部是一个“土”字。从字形上看,像太阳的光芒照耀大地,这也许就是王凤阳先生说的“‘皇’像太阳一样光辉灿烂的意思”的来由。  相似文献   

20.
李贽以其极具人文精神的"异端"思想为视角,对《水浒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评点。其评点本身既是宣扬李贽社会思想的载体,又是我们读者深入解读《水浒传》的钥匙。对于了解李贽的思想以及品评《水浒传》这部作品,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