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宝音图 《前沿》2008,(11):117-119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中设立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正当行为的一种,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是法律赋予公民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可采取的正当行为。其目的是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从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相似文献   

2.
梁秀慧 《前沿》2006,(1):132-134
正当防卫是公民的一项权利,这种权利的行使必须符合正当防卫的概念及条件。  相似文献   

3.
警察防卫权之思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警察防卫权虽与公民的正当防卫权具有相似之处,但从深层次看,二者的本质不同, 因此,将警察防卫权纳入正当防卫权的观点值得商榷。警察防卫权应与正当防卫权相并列作为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在此基础上,警察防卫权的限度也应当区别于公民的正当防卫权。  相似文献   

4.
论人民警察执行职务中的正当防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刑法》和《人民警察法》的规定,警察职务行为是警察必须履行的职责,目的是对抗犯罪、打击犯罪以及执行社会管理,但对职务行为中发生的民警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情况下的自我保护未作明确规定。为维护警察自身权益,人民警察在职务行为过程中应当有条件地适用《刑法》对于普通公民正当防卫权的有关规定,同时根据警察身份和职务行为的特殊性,作出相应的限制。不能将正当防卫等同于职务行为,也不能将职务行为定性为正当防卫,应该将其视为一种警察防卫权,以此对警察执行职务中合理的正当防卫行为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5.
正确使用防卫权利马凤馨所谓的正当防卫,就是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安全和其它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伤害,对实施侵害人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它是法律赋于每个公民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一种合法权利。保安人员除享受公民的一般正当防卫权利以外,在执行各种...  相似文献   

6.
环境防卫权与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在防卫的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别,因此不可以混同。环境防卫权基本构成要件有防卫的起因是环境侵权行为,防卫的主体是受环境污染等环境侵权行为影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环境防卫的时间条件是危险状态仍然存在时即可实施防卫行为,防卫对象是实施侵害行为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在防卫限度上是主体行使权利时不得越出权利的控制边缘。公民的环境防卫权需要立法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7.
李倩 《湖湘论坛》2008,21(6):104-105
作为文明社会的一种行为方式,人类的防卫行为具有一定的正当性,国家制度所认可的公民的正当防卫权利,其本质体现了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对立统一性。同时,正当防卫权的行使因其表现出对公民权利的侵害性,在行使过程中必须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马宏 《新东方》2001,10(2):64-66
新刑法在修订时,对正当防卫的限度进行了新的界定,并增设了无限度防卫的条款,从而在立法上赋予了公民在特殊情况下具有特殊防卫的权利。在司法实践中,公民行使特殊防卫权,在防卫时间和防卫对象上尚缺乏具体的法律依据,相当部分的人们因不甚了解“特殊防卫权”的含义而无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这些无疑会影响和制约着公民依法行使特殊防卫权。  相似文献   

9.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我们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道义上的义务。正确实施正当防卫不仅有利于制止和预防不法侵害,维护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弘扬正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正确认识正当防卫是正确实施正当防卫的前提,因而正确认识正当防卫十分必要。根据我国刑法第20条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并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正当防卫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那么,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应怎样判定呢?这要对行为…  相似文献   

10.
论人民警察防卫权——基于辽宁盘锦王树杰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第22条规定了正当防卫制度,该制度并没有限制其适用的对象。而警察作为生活中的一员,也应当享有刑法赋予的正当防卫权。但是,警察在社会生活中特殊主体的地位决定了警察所拥有的防卫权与普通公民的防卫权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如何建构警察防卫权的制度,关键在具体的成立要件中进行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警察防卫     
一、“警察防卫”与公民正当防卫的异同《刑法》第十七条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这一条款授予了全体公民正当防卫的权利。 1980年8月国务院批准由公安部公布施行的《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规定》,1983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制定施行的《关于人民警察执行职务中实行正当防卫的具体规定》(以下简称“两规定”),在重申了《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论人民警察职务行为中正当防卫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警察职务行为是人民警察根据国家赋予的职权,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它由具有正当防卫性质的行为和其它职务行为所组成。除了在正当性等方面与一般公民正当防卫行为有着共同特征,人民警察正当防卫行为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如此则决定了人民警察正当防卫行为法律性质的双重性。人民警察正当防卫的特殊性还在于其对警械和武器使用的特殊权力,只有合理使用警械和武器,才能保证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正确适用正当防卫。  相似文献   

13.
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需要弘扬一种什么精神﹖一个崭新的时代,需要造就什么样的英雄﹖当今中国制定的统一完备的新刑法典为正当防卫行为确定了法律保障。面对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防卫致不法侵害人死伤,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早在1979年,刑法第十七条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我国刑法设立正当防卫制度实施十几年来,为鼓励广大公民敢于…  相似文献   

14.
时至今日,在我们国家,尽管原刑法已赋予公民“正当防卫”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公民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行为,但正当防卫这一法律概念在不少人头脑中依然薄弱,依法大胆行使者更是凤毛麟角。这固然与法律规定尚需完善、“普法”有待深入有关,但我看,更缘于在客观上对防卫...  相似文献   

15.
正当防卫是我国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是同违法犯罪斗争的有力武器。正确行使正当防卫应避免以下几种错误。一、假想防卫假想防卫是指由于行为人主观认识上的错误,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不法侵害,臆想为存在而进行了所谓的“正当防卫”,结果造成他人无辜受伤害的行为。从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规定来看,正当防卫针对的是不法侵害。如不法侵害不存在,正当防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行为人所进行的“防卫”,不能认定为正当防卫。二、防卫挑拨防卫挑拨是故意地挑逗对方进行不法侵害而借机加害于不法侵害人的行为。正当防卫是当事人为了保护一…  相似文献   

16.
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必须有危害社会的不法侵害行为的发生,如果事实上不存在不法侵害,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而对假想中的侵害者进行防卫,则属于假想防卫;不能对合法行为实行防卫;对依法执行公务、执行命令的行为,公民或司法工作人员追捕、扭送正在进行犯罪的犯罪人或者被通缉的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对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行为等都不能实行正当防卫。2、不…  相似文献   

17.
紧急避险是一种合法行为,但该行为对无辜第三人造成了客观上的侵害,无辜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该如何保障?根据社会连带义务理论,紧急避险行为具有合法性,但人们所承诺的连带义务是有限度的。从无辜第三人自身的立场来看,紧急避险人的避险行为是针对第三人的"不法"行为,无辜第三人因此有防卫权利。同时,第三人防卫权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正当防卫,这种防卫权是有限度和有区分的。针对财产法益的侵害,第三人有更高的容忍义务,而针对人身法益的侵害,第三人可以进行有限度的防卫。  相似文献   

18.
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的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未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它的法律意义和社会意义在于保护你及时有效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有利于制止和减少违法犯罪 ,维护社会治安 ,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免受不法侵害。正当防卫不仅是你的合法权利 ,同时必须看到它又是你的法律义务。无论你本人或他人 ,如果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有条件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不进行斗争 ,在客观上是纵容犯…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是为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所实施的,符合社会正义,因而它是公民的一项合法权利,通常被称之为正当防卫权。在现代法治社会,刑罚权由国家行使,原则上是不允许个人以实力来处置违法犯罪者的。但是,为何允许在紧急情况下由个人对不法侵害人实施侵害行为,而不负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规定的正当防卫是各种合法权益最直接最有效的保障,但为防止其被滥用,刑法规定了严格的正当防卫合法条件,由此构成了极具我国特色的正当防卫理论。认真分析防卫时间、防卫限度的司法实践问题,深入探讨防卫过当行为人和假想防卫行为人的罪过形式,有助于正确界定各种防卫行为,有效保护并引导正当防卫权的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