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社区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区管理模式的演进大致经历了行政一体化管理模式转变为“政社分开"的管理模式,再到现今“政社共建”的多元混合型管理模式三个阶段,即由单元管理向多元治理发展的趋势。本文比较分析了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三个阶段特点,并剖析各模式的优势与弊端,以期对我国城市和谐社区的建设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
建设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改变政府的单一行政管理模式,强化社区的功能,是21世纪社区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根据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不同 ,合理界定社区范围 ,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 ,强化以社区为细胞的社会构成理念 ,理顺管理体制 ,加强党和政府对社区建设的领导是必由之路。社区建设必须在国家制度的框架内进行 ,不能超越国家制度。社区建设必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乡社区建设背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社区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区的时代命题,城乡社区建设的背景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当前城市社区建设背景研究突出了单位制变迁论、体制改革论、社会治理空间论、社会资本论、政权合法论、社会与政府双重驱动和社会结构分化论的解析框架;农村社区建设背景研究重点强调市民社会论、发展需求论和乡村社会变迁论理论视角。城乡社区建设面临经济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社会变迁的共同宏观大背景;面临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管理模式差异、社会发展程度不同步的迥异微观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城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心在社区,改善民生的依托在社区,维护稳定的根基在社区。兰州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区社会管理的新途径,通过实行“民情流水线”管理模式,以察民情、晓民意、解民难、排民忧、聚民心为主线,积极探索形成民情受理、限期办理、公示反馈、跟踪监督四道运行程序,协调解决社区群众实际问题,满足了社区群众的不同需求。进一步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还需延伸“民情流水线”工程的“服务链”,扩大“民情流水线”工程的操作面,建好“民情流水线”工程的支撑面,夯实“民情流水线”工程的保障面。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以民意为基础,以法制为保障,以自治为目标导向,并实现社区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和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管理模式,推进城市社区管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社区矫正诞生后的相当长历史时期管理模式并没有成为一个问题,直到反矫正运动对社工主导的矫正恢复运动的严重质疑。后来兴起的循证矫正运动中,管理模式成为探讨的一个重要方面,众多研究证据显示综合管理模式的矫正效果优于监督模式和恢复模式。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我国社区矫正北京模式基本属于监督类型,深圳模式类似于综合类型,上海模式则属于综合服务类型但偏向于矫正恢复。数据分析和检验得出,深圳模式和上海模式的矫正效果优于北京模式,工作人员中社工比例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再犯。最后建议在社区矫正管理系统设立社工岗位以增强综合管理特征,录用和培训综合型工作人员,同时谨慎对待设立社区矫正警察的呼声。  相似文献   

8.
目前,学术界主要是从社区管理问题提出的背景、传统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形态和变迁、当前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社区管理模式等方面展开讨论的,促使社区管理问题的研究日益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在启动时期形成了政府直接管理模式。虽然迅速推进了社区文化建设,但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社区文化本来意义与功能的实现。政府应逐步向间接管理模式转型,引入并整合社区自治组织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多年的实践,多年的探索,城乡社区建设和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形势的发展,城乡社区现有体制和管理模式又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城乡社区管理的发展应该从转变理念、机制创新、制度保障、信息化支撑、城乡对接等方面进行创新,促进城乡社区管理模式由行政主导下的城乡社区管理模式向行政和群众自治并重的城乡社区管理转变,最后形成以群众自治为主导的城乡社区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西方的社区警务理论是经过三次大的警务革命总结经验教训之后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上世纪70年代之后,它已成为国际警务的大趋势。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经济转型时期,社会基层基础治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当前我国的社区治安管理工作应该在借鉴西方社区誓务成熟的管理模式基础上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2.
保甲制度的责任连带和信息获取对社区警务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甲制度和社区警务制度都是立足于社会组织基本单位的社会基层治理模式。在社区警务推行的过程中,应当借鉴在中国长久存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保甲制度的合理内核和有效机制,以实现社区警务在中国的顺利移植。保甲制度连带责任的激励方式、对民间信息的有效掌控是其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保甲制度和社区警务在面对问题、实施条件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因此,保甲制度中的有效措施在社区警务中也应具有适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社会管理体制及其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过程中,人口结构、空间结构、社区类型和环境、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对传统的城市社会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已经难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和要求,迫切需要建立健全新型的城市管理体制。虽经多次改革调整,现有中国城市社会管理体制仍然面临诸多困境,一是仍然习惯于行政管控,服务与管理没有很好结合;二是外来人口尚未真正纳入城市社会管理体制内,社会融入和社会融合存在困难;三是缺乏顶层设计,党政机构职能和机构设置不够科学合理;四是社会组织发育滞后,不能适应城市社会发展需要;五是社区建设面临诸多困难,社区居民社区认同度不高,社区自治程度低;六是城市社会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建设滞后,造成不同社会群体在城市空间资源占有和使用上新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4.
乡村社区治理是国家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当前,乡村社区治理研究主流分析范式具有“二元性”,研究方法及分析单位“类型化”、研究视角具有“多元性”特征。总体上来看,既有的社区治理研究已经开始落后于乡村社区发展,需要进行创新与探索。在研究范式上,应将市场力量纳入乡村社区治理的研究范畴,尝试构建“国家一市场一社会”的分析范式;在研究方法及研究单位上,应该尝试将心理学、行为学、经济学、管理学及数学方法引入到乡村社区研究中,实现多学科的交叉性,通过大样本与小个案的结合、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不同层级研究单位的结合,力争研究的科学性,提升研究理论的厚度;在研究视角上,应更加注重本土性研究,力争从本土现实、历史发展及中国特有的乡村特征为基础,在现代社会转型中探寻提炼本土理论。不被既有的研究思维所限制,保持研究的多样性、灵活性与丰富性。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进步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公安机关开创了政府微博问政的先河,为推动警务微博的大发展,各类以社区警务为依托的警务微博建设工作正积极开展。然而,一方面由于社区警务微博工作的宣传不够,民众对社区警务微博的关注较少,难以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社区警务开展进退维谷;另一方面,各社区警务室对警务微博的管理技术存在差异,以致部分社区的警务微博形同虚设。因此,建设社区警务微博,既要保证警务微博网群拥有全方位的覆盖率,又要提高警务微博的管理技术,这样才能推进我国社区警务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城市社区邻里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由以“和平共处型”为主向以“淡漠封闭型”为主转变的趋势,社区本身逐渐失去促使居民密切交往的功能,社区居民缺少参与社区活动的动力。针对这一现状,应从社区环境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沟通平台、社区制度完善四个方面寻求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简论社区建设与社区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管理任务的加重 ,尤其是改革的全面深化、“单位人”逐步向“社区人”转变 ,居民与社区的利益关系更加密切 ,迫切需要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然而 ,我国现行的社区行政管理体制却很不完善 ,条块分割、职能错位、关系不顺的现象十分严重。所以 ,要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 ,首先必须要注意体制创新 ,加快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18.
学校及其周边地区可被视作特殊的社区,这类社区具有社会功能上的双重性、校园内部的小社会性和社区建设依托的特殊性等特征。对学校及周边地区的治安管理具有公共行政管理、文化形态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等性质。对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进行长效管理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应积极开展有关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长效管理的理论研究,明确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长效管理的目标和体制,重视形态管理建设,建立与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管理目标相一致的长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北京社区居民对社区管理的评价与期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管理可被划分为四个主要领域,并进一步细化为十个具体方面,基于零点公司对北京社区居民的一项问卷调查数据,可分析出北京社区居民对于社区管理各个方面的具体的评价。从社区居民在对社区管理评价中所表达的期待出发,可以进一步思考促进社区管理迈向新阶段的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   

20.
高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需借助政府、社区、园区多方力量支持和辅助才能得以实现,具体包涵志愿服务信息交流机制,志愿者组织管理和激励机制,意外风险保障机制等。通过志愿服务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完善组织管理,根据服务志愿动机采取不同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