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日俄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取得旅大租借权和南满铁路经营权,并以旅大地区为基地,借南满铁路及附属地向东北广大腹地延伸,逐步扩大对我国东北的政治渗透、经济掠夺和教育侵略。满铁在东北推行殖民地奴化教育主要是在其附属地范围内进行。日本对满铁附属地的教育宗旨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以“九·一八”事变为界有明显的不同。附属地的教育宗旨,无论是前期的“同化教育”还是后期的“皇民化教育”,都属于殖民奴化教育性质,但其实行的程度和手段、策略是随着政治、军事、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和发展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2.
日伪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以“满蒙开拓团”的形式,将30万左右日本农民强行移入中国东北。日本移民的大规模侵入,使日伪“国有”土地迅速膨胀,土地关系全面殖民地化。与此同时,日本移民的大量涌入,使东北水田开发有了显著的发展,使东北农业也打上了殖民地的烙印。  相似文献   

3.
日本帝国主义在长期侵略中国吉林乃至东北的过程中,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与反抗精神,通过建立文化专制体系并强制推行奴化教育政策,对广大沦陷区的文教事业进行了疯狂的破坏。日本对我国东北的文化侵略是推行其“大陆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极其野蛮、残酷和不可忽视的。在漫长的殖民统治岁月里,日本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和政治统治总是伴随着文化渗透和文化专制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从1905年到1945年间,日本政府在军事侵略中国的同时,对中国东北实施了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大规模移民侵略。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同时,也走上了扩张军备和对邻近国家进行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大陆政策。日本"开拓团"(殖民扩张团,下同)是近代日本殖民扩张政策的产物。日本为了掩饰其战略意图和侵略行径,把侵入中国东北的日本移民团改称"开拓团",企图掩盖日本移民侵略的本质。准确地把握其政策形成过程,有助于深刻理解日本对东北实施移民的侵略动机和性质。从日本向我国东北大规模移民及其移民政策的变化过程来看,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是上升为"国策"地位的国家战略行为,是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实行殖民扩张的重要手段,日本"开拓团"本质上就是"殖民扩张团"。  相似文献   

5.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政权之后,为稳固殖民地统治,便以法西斯殖民文化为先锋,对中国东北展开了全面的文化控制、清查和取缔,使中华民族文化遭到了严重破坏。为消磨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使之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任意摆布的"忠良之国民",便实施以"王道主义"、"民族协和"为核心内容的所谓"建国精神"的灌输,对中国人民进行精神摧残和毒害。并在"官制统治"下推行"泛日化",日本法西斯殖民主义文化泛滥,人类文明遭受着严重浩劫。  相似文献   

6.
一.“创业移民”的失败日本“殖民协会”为最初的日本人农业移民前往马来半岛创造了机会。1893年3月,以榎本武扬为中心、以促进殖民事业为目的而组成的“殖民协会”在其“成立宗旨书”中强调,“预防我国人口过多的出路在于今天积极进行移居殖民事业”,“移居殖民事业是我国今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垂直一体化的发电、输配电、售电三个环节对伪满洲国的电力产业政策进行了梳理、分析,揭示出了伪满洲国电力产业政策的畸形性及掠夺性。伪满洲国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进行殖民侵略,制造的傀儡国家,而决非"独立国家"。就其国民经济而言,亦是作为日本宗主国经济的附属物而存在的殖民地经济,并非是独立的形态。伪满洲国的电力产业政策同其他经济政策一样,是日本法西斯战时统制经济政策的一部分。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也只是由于电力产业具有国民经济基础的特性,使得电力产业政策居于伪满洲国统制经济政策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8.
<正> 日中东北开发协会是以开发中国东北地区为主要目的的日本企业界民间团体。其前身是“大连经济开发协力会”,它成立于1984年12月21日。1985年12月改称现名。目前,其团体会员有日本商社、银行和工厂等大约190家企业。它以促进日本和中国东北地区经济技术交流,发展日中两国间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9.
“满洲国”期间,日本为巩固其统治,大力推行对东北人民的奴化教育。奴化教育的重心就是强制推广日语教育。日伪当局通过建立“新学制”、强制开设日语课、增加日本人教师、编纂教科书、实施日语检定考试、开设日语学校等手段,对“满洲国”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殖民教育。  相似文献   

10.
傅羽弘  魏蕾 《东北亚论坛》2008,17(1):113-117
东北近代知识分子是在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的形势下形成并发展的。自甲午战争至"九.一八"事变,日本一步步成为侵占东北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自然成为东北知识分子关注的对象,同时东北近代知识分子的形成与日本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代中日关系对于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思想的发展变化都有着巨大影响,在对日关系方面,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与行动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考察东北近代知识分子对日本认识的形成与变迁,从中既可获得可资借鉴的历史教训,同时也可获得对现实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协和会是在关东军操纵和控制下的对东北人民进行思想奴化教育的政治团体。其本质是打着“民族协和”的招牌,行民族离间和种族灭绝之实。协和会在维护日本殖民统治过程中,进行了大量反动活动。在东北农村主要以“随军宣抚”、搜集情报、反共防共、插手基层政权、“国民动员”,奴役、毒害青少年等活动为工作重点。它不仅是日本法西斯殖民统治的工具,而且还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对外侵略的别动队组织。  相似文献   

12.
刘晶辉 《东北亚论坛》2004,13(2):94-封三
伪满洲国时期 ,日本妇女先后在中国东北建立了“全满妇人团体联合会”、“大日本爱国妇人会满洲本部”、“大日本国防妇人会满洲地方本部”3大组织 ,通过兴办“士兵之家”、慰问关东军士兵和伤病员、募捐和向军队寄赠慰问品等方式 ,支持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侵略 ,她们的活动反映了在军国主义思想的熏陶之下 ,日本国民对待战争的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亚太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与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亚太各种次区域经济合作十分活跃,发展势头很快。从我国东北沿海南下到西南,正在形成与我国直接有关的多种形式的合作,主要有: (1)“东北亚经济圈”。80年代末,日本的一些学者提出建立“环日本海经济圈”的设想,主要是想推进朝鲜半岛、中国东北和日本西海岸地区的经济合作。后来我国一些学者提出“东北亚经济圈”的设想,把原苏联的远东地区也包括在内。今年10月12日叶利钦访日期间也曾呼吁有关各方加快开发“环日本海经济圈”地区。区域内人口近3亿,国民生产  相似文献   

14.
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两头小、中间大”是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摆脱帝国主义压迫、控制而获得独立的新兴国家,作为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兴起。发展中国家由于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5.
日俄战后,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成为日本"经营满洲"的先锋和主体。满铁作为日本在东北建立的殖民侵略机构,下设具有文化侵略性质和殖民主义性质的研究机构,在武装侵略中国东北及殖民统治过程中,客观上起到了日本军国主义邪恶帮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是我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最严重的地区 ,也是近代以来开展反日斗争最早、最激烈的地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的东北地区反日斗争 ,主要表现为 3种斗争形态 :一是民众自发的“三罢”斗争拉开了反日斗争的序幕 ;二是以朝鲜族人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斗争掀起了东北反日斗争的高潮 ;三是中共领导的有组织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把东北反日斗争引向深入 ,其影响扩大到了全国。东北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 ,东北人民的反日斗争是全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日本帝国主义假借伪满政府之名,在中国东北实行鸦片专卖政策,使鸦片种植、贩卖公开化、合法化,导致烟毒在东北大肆泛滥,种烟农户受到残酷盘剥与迫害;正常农业生产遭到严重影响;无数中国人沦为鸦片瘾者,烟毒摧残他们的意志,吞噬了他们的财产。鸦片专卖政策给东北人民带来亡国灭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8.
在今年第四期的《国际問題研究》上,我曾写了《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及其他经济“不发达”国家的殖民经济掠夺》一文。在这以后,我又看到一些有关資本主义世界市場原产品跌价和制成品涨价对“不发达”国  相似文献   

19.
满铁是日本政府在中国东北设立的国家垄断资本殖民企业。满铁以其数十年侵略中国东北积累的雄厚实力,竭尽全力支持日军全面侵华战争。本档案史料即是日军全面侵华之初,满铁产业部整理的苏联对“七.七”事变的报道、评论以及与事变有关的苏联动向和国际关系,其根本目的是为日本政府制定下一步侵华政策以及制定对苏政策提供参考。本史料能够使我们真实地感受到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无尽灾难,同时也看到勇敢的中国人民对日军侵略进行的顽强抵抗。  相似文献   

20.
从第五次东北亚经济论坛新泻国际会议看图们江地区开发前景陈才第五次东北业经济论坛新泻国际会议于1995年2月16日-17日在日本新泻市召开。这次会议出日本新泻县、新泻市、环日本海经济研究所、新泻县商工会所联合会、新泻经济同友会、美国东西方研究中心和东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