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世界海洋战略形势正发生深刻变革,海洋地缘战略竞争不断加剧,海洋"公地悲剧"日益严峻,在此形势下,中国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构建海洋安全共同体、海洋发展共同体和海洋责任共同体三方面要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既是世界海洋文明发展的时代要求,也为解决当前全球海洋治理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然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在现实中面临国际认知赤字、海洋二元秩序障碍、海洋地缘战略争夺阻力等严峻挑战。为此,中国应着力完善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知识话语体系,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多边主义制度化建设,打造多元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2.
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构建全球治理新格局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中国在全球治理的议题、机制及行动层面不断发力,主动参与全球治理议题设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以多样化方式参与全球治理实践。当前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存在着“发展和安全不协调”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发展治理与安全治理的议题设置不平衡、机制协同不到位、行动配合不充分。中国需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统筹发展和安全”,具体可从以下路径入手: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平衡议题设置;创新合作模式,推动治理机制间协调互补;优化治理思维,推进互动治理和联动治理。  相似文献   

3.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际统战的必然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与共产主义的实现具有本质上的共同性。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这不仅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能够增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信心,有利于推动国际秩序良性发展和国际机制的完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充分发挥大国外交特色,利用主场外交和多边外交等方式,在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承担大国责任,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4.
世界进入新一轮激荡与分化的百年大变局,全球治理自提出以来即是全球性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全球治理的现实关照下,习近平提出的生命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关"共同体"重要论述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理论构建,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经验,在器物、制度、精神层面提供了全球共享的公共产品,为世界百年变局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主场外交是在一国境内举行的多边外交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其目的在于促进本国的国家利益,增强本国的国际影响力。当前全球治理面临民主赤字、效力不足、领导乏力等问题,要求中国等新兴国家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随着中国实力增强,国际社会也期望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中国需要创造更多的平台与机会来促进国际共识和共同行动。十八大以来,中国通过大力举办和开展主场外交,提升国际话语权、加强对国际制度的参与和塑造、优化国际形象和增加国际贡献,增强了自身的战略能力,促进大国实力更有效地转化为国际影响力,推动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有助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从博鳌亚洲论坛到G20杭州峰会,从塑造国际共识到促进共同行动,中国的主场外交取得了显著成效,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也存在国内协调、政策落实、长效机制、成本优化等问题,需要在增强国际话语权的聚合作用、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制度效能、增加透明度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中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对当前棘手国际问题的锦囊之计。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传统"中和"文化在当代的创新性展现。借助"中和"智慧打造全球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是中国为国际社会发展开出的中国方案。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这需要更为深入地汲取传统"中和"文化的养料,以进一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秉持"致中和"的思想,中国将与世界人民一同推动全球治理的创新性变革。  相似文献   

7.
孙吉胜 《外交评论》2020,(3):1-22,I0001
当前世界秩序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全球治理体系也深受影响,大国围绕全球治理话语权的竞争日益激烈,全球治理面临治理困境甚至治理失败。全球治理话语权既体现为参与治理的权利,也体现为贯穿治理过程的权力,具体化为治理主题、治理议程、治理平台、治理制度和治理人才等多个方面,反映治理理念之争、话语之争与制度之争。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努力创建新机制和新规则,推动现有国际制度改革,提出中国倡议和方案,分享中国治理理念,参与全球治理人才竞争。未来中国需继续加强外交能力,提升全球治理话语权,挖掘和凝练全球治理理念,完善全球治理话语体系,加强全球治理制度能力建设,提高制度性话语权,培育和动员社会力量,做好治理人才培养和储备,以真正成为全球治理强国。  相似文献   

8.
2023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十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意蕴不断丰富拓展,形成了逐渐完备的科学体系。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为人类社会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提出的重要理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识。深刻阐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涵意蕴,深入剖析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着力点,探寻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进路,有利于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对国际治理的价值贡献,有力回应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进一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范围内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努力建设高质量智库,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国智库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其独立性开放性、运行机制、人才政策、筹资保障和传播力影响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加快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必须明确职责定位,以提升国家治理水平为目标,打造国家治理"战略思想中心";发扬兼容并包、改革创新精神,建立完善适应国家治理需要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制机制;以更加开放、更富效率的新思维,全面提升智库服务国家治理专业化水平;建立完善合作、开放、竞争的人才机制,打造中国智库人才高地;适应全球化趋势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提升中国智库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存在的弊病,习近平总书记倡议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立足网络空间的社会属性,主张基础设施共建、文化交流互鉴、经济繁荣共享、安全有序发展、公平正义治理。这些主张合乎国际社会在网络空间总体利益的最大同心圆和最大公约数,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网络空间的全球治理和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改善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科学的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11.
"科学共识"其实是一种"非中性"知识框定过程,不同国家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的知识塑造能力决定其能否在话语权竞争中占据优势。目前欧美西方国家凭借其对气候知识生产和科学评估的结构性主导权,在科学与政治的互动中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加剧了"南北分割"下的话语不平等与治理合法性赤字。随着发展中国家在气候治理中影响权重和治理诉求的不断提高,中国亟需在气候治理共有知识的塑造过程中发挥能动性作用,从知识供给角度提升知识权威和话语影响力。从知识供给视角分析气候话语权的塑造,意味着不能仅仅关注气候知识的生产过程,还需要关注相应的影响策略和话语传播能力。通过评估中国气候研究对于IPCC第五份报告的话语塑造,可以看出中国在气候知识供给中的话语合法化、话语公共化和话语有效化均有待提升。鉴于IPCC第六份评估报告的撰写已进入关键性阶段,中国应该把握通过自身气候研究影响IPCC知识建构的重要机会窗口期,提升话语生产质量,通过议程设置和议程管理等推进话语的制度化嵌入,优化传播机制、拓展平台,以增强话语的规范扩散和受众接纳度,更有效地影响国际层面的共有知识生产,强化在全球气候科学评估中的知识输入和规范塑造,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在全球气候政治中的话语权和制度性权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由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全球网络的共享共治,逐步形成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他着眼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以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和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为目标,从国内、双边、全球三个维度积极倡导和践行"四项原则"及"五点主张",从而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这对中国、世界及人类社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既为我国建设网络强国指明了方向,也为世界各国互联网的发展及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既推动人类社会更好地共享网络发展成果,也使网络空间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3.
数字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和挑战。“数字鸿沟”不断扩大、数字霸权主义抬头、全球经济社会潜在风险不断增加、全球数字治理制度竞争等严重阻碍着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些挑战和风险亟须国际社会合作,加强全球数字治理。无论是美国的“数字霸权”还是欧洲的“数字主权”,都因基于私利而遭到国际社会的抵制。作为世界第二大数字经济国,中国坚持数据主权,大力推动数字技术发展,积极开展数字技术国际合作,为全球数字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同世界各国一道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全球数字治理体系,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出的重要思想,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中国优秀思想文化的集中展示,是对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继承和超越,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的中国方案,是建设美丽世界的中国智慧,是多极世界背景下维护世界和平新的理论向导,是全球化困境中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5.
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已成为世界各大国权力博弈、规则制定权与话语权争夺的新场域。目前,国际社会提出了"欧盟模式"、"美国模式"、"联合国模式"三种治理模式,然而这些模式仍无法解决合法性赤字、利益分配不公、治理有效性不足等问题。因此,在全球网络空间中,亟需建立公平、公正、合理、有效的治理机制,推进多元、多层、多议题的合作治理模式。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的建设,构建防御性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外交思想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这四个方面构成了从价值理念、关键环节、实践原则到实践路径的完整外交话语体系。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有力回应和超越,是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7.
注重和合共生的中国文化比西方文化更有利于解决当今世界共同难题,由此产生的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具有三重意蕴:一是以构建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为保障,通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保障中国价值观念的传播;二是以畅通传播渠道为载体,通过培育优秀新闻媒体和加强国际合作深层次传播中国价值观念;三是以提升国际话语权为目的,通过对西方国家所谓"普世价值"的否定来传播中国声音,倡导树立人类"共同价值"。  相似文献   

18.
海外文化统战有利于充分调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与中华文明的文化自信,传承发展中国传统的"天下一家、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和国际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国际舞台上奠定深厚的共识基础。海外文化统战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的是中国未来的发展形态只能是国家与社会有机互动的共同体。新时期的海外文化统战工作服务于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局。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的命题。中国要维护全球治理体系中的根本制度、最重要的原则和基本理念,在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组织结构中增强话语权并开拓新的组织和话语空间,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一起增强国际事务话语权,就要完成从全球治理的融入者角色向建设者和构建者角色的转换。增强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性话语权是中国结合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和变化而得出的结论,是当今中国发展的最新利益诉求。中国持续性发展需要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安排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发出更大的声音,具有恰当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及其品牌项目孔子学院是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互鉴的产物,是中国成功融入全球化后文化上影响全球的人文篇章,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相契相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也是中国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平台和生动载体,中外共建孔子学院为增进国际理解和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语言桥梁、消解文化隔阂、奠定人文基础。中外语言交流合作成为世界多元文明共同体、文化教育共同体、人文共同体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必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展现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