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袁国友 《思想战线》2012,38(1):124-126
云南民族地区的村党支部委会员、村民委员会干部(即村"两委"干部)是民族地区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引领者、带动者和促进者,村"两委"干部的素质能力影响和决定着民族地区农村的发展状况。对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大学生"村官"学员的调查访谈表明,一方面,云南民族地区的许多村"两委"干部,综合素质较高,工作经验丰富,实际工作能力较强,能够较好地胜任村"两委"干部的工作职责,引领民族地区农村的发展;另一方面,云南民族地区村"两委"干部的素质能力状况也参差不齐,一些村"两委"干部虽然实际工作经验丰富,但综合素质较差,领导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不足。为此,必须针对当前云南民族地区村"两委"干部素质能力的实际状况,采取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措施,加以优化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2012年11月,贵港市检察院针对近年来农村"两委"干部职务犯罪呈现上升的趋势,发出了"预防农村‘两委’人员职务犯罪检察建议"。据了解,2009年至2012年4年间,贵港市检察机关查办当地农村"两委"干部涉嫌职务犯罪案件68件115人,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政》2006,(11):49-49
山西省平陆县民政局杨引鸿认为,加强农村“两委”干部培训,是抓好村级组织建设的现实需要。当前,有的农村“两委“干部能力素质存在明显不足.需要各级领导着眼农村的长远建设和全面发展的全局.着力解决农村“两委”干部按制度抓建设、执政为民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农村“两委”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农村工作头绪多、个人农活繁忙.农村“两委”干部真正坐下来看书学习的时间较少。在进行农村“两委”干部培训时,首先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作为农村“两委”干部学习培训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梁文壮  武铁虎 《前进》2014,(8):43-45
<正>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农村"两委"班子作用。这就使得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两委"班子建设倍显重要。鉴于年底全市将要进行第十届农村"两委"班子换届,这将为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提供一个"舒筋活血"和"刮骨疗毒"的重要契机,必将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乃至全市转型跨越发展大局产生深刻影响。吕梁市委组织部研究室组织实施了一次由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和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参加的主题为"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的专题调研,形成了一些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党建研究》2005,(12):53-54
自2002年以来, 张家口市针对农村干 部多、两委关系协调 难等问题,在全市农 村大力推行农村党组 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 “一肩挑”和两委干部 交叉任职的做法。目 前全市4176个行政 村中有2006个村党 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 任实行“一肩挑”,占 到全部行政村的 48%;有12824名两 委干部交叉任职,占 两委干部总数的 72%。这一做法,对于 解决农村两委矛盾,  相似文献   

6.
周彦飞 《前进》2015,(4):51
近年来,长子县大力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有效提高全县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切实增加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责任意识和领导能力,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强劲引擎。一是县级集中培训示范引领。每年全县"三级干部大会"后,长子县委组织部都要组织全县399个行政村的"支、村"两委主干、大学生村官等相关人员集中开展"领头雁"能力提升培训。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  相似文献   

7.
如何在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实现对农村党建工作的有力推进,解决农村党建工作中所产生的新问题,已经成为了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注重对农村两委班子中青年干部的培养、注重引导党员中有能力的人参与两委班子的竞选、增强对农村党建工作的扶持力度以及提高对农村两委干部的监督力度等措施,对于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党建工作质量的提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今日海南》2009,(1):37-37
最近出台的《海南省农村(社区)党组织和村(居)委会干部补贴发放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在职农村两委干部的补贴,按照月人均标准不低于500元按月发放。《办法》还规定对离任农村两委干部按任职时间不同逐月或一次性发放生活补贴。  相似文献   

9.
为强化农村“两委”干部的廉洁意识,山西省壶关县在换届选举中切实实行竞选人或候选人廉洁竞选承诺:换届结束后,对新当选的“两委”干部进行集体廉洁教育,并签订廉洁履职承诺书。廉洁履职承诺书从制度建设、财务管理、村务公开、群众监督等方面对“两委”干部进行约束和规范,一式三份留存县纪检委、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委会,并在村务公开栏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相似文献   

10.
实行村“两委”干部“一肩挑”,进一步扩大了农村基层民主,提高了村“两委”工作效率,减轻了农民负担。但由于“一肩挑”干部权力相对集中,往往容易出现监督管理方面的漏洞,不利于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此,笔者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对村两委“一肩挑”干部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1.
蓝英参 《当代广西》2012,(20):48-48
作为最基层的干部,大量繁琐的工作,都需要村"两委"干部来完成。怎样担当起这一角色?笔者结合自己入乡驻村的工作,谈一些体会。一是要珍惜自己的使命。农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主任实行"两票制""一肩挑"以后,老百姓更清楚地看到自己选票的分量不同以前了,村干部  相似文献   

12.
陈继雄 《今日海南》2006,(10):39-39
2006年7月至8月,万宁市在海南省农业干部学校举办两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培训班,共培训240人,万宁市所有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分期参加培训。万宁市举办这次培训班,旨在促使村干部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万宁市委提出的全面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的任务要求,提高村干部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增强驾驭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强化村干部的宗旨意识,努力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从而促进万宁农村的繁荣、文明和稳定。培训采取集中授课、专题讲座、经验介绍、专题讨…  相似文献   

13.
农村"两委"换届选举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实现途径,其发展质量和持续性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党员群众的民主意识状况。从当前村"两委"换届选举情况  相似文献   

14.
裴良豪 《前进》2012,(11):32-33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干部精神状态的好坏、素质能力的高低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今年以来,新绛县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深入农村基层调查研究,找出了农村"两委"班子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创新思路,在全县农村"两委"班子和干部队伍中实施了"五步工作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前进》2015,(2)
<正>做好农村"两委"换届选举的后续工作,是巩固换届选举成果,确保村"两委"班子平稳过渡、工作有效运转的关键。但从往届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后的情况来看,乡镇干部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后确有"松口气"思想,总认为换届后续工作是"船到桥头自然直",只是简单的"顺水推舟",没有必要足够重视,结果出现了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问题和矛盾:一是通过选举上任的不少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关乎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近年来,抚顺市坚持把农村"两委"换届作为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头等大事,整合资源,精心谋划,扎实推进.2010年的村"两委"换届工作,经测评,群众对村党组织换届选举的组织领导、工作程序、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换届选举结果满意率分别达到93.7%、93....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不少地方在农村实行两委干部(党支部委员会、村委会)交叉兼职,笔者最近在最先推行这一改革的山东省高密市仁和乡调查发现,农村领导体制的这一改革尝试取得了成功,有不少好处。两委干部交叉兼职的主要好处有4:一是裁减了冗员,压缩了职数,减轻了农民负担。仁和乡原享受误工补贴的农村干部500多人,一年需支出30多万元,全镇每个农民负担近14元。1993年实行兼职化改革后,减少干部300多人,一年可减轻农民负担14万元。二是村支部与村委会两匹马拉一驾车,减少了内耗,增强了合力,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改革后的仁和乡…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现状以及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工作专题调研,分析了农村"两委"关系不协调、不团结的表现形式和主要原因,提出了理顺村"两委"工作关系的难点、重点以及进一步理顺村"两委"关系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笔者下乡调查发现,一些地方的两委选举落选干部,对"下台"的失落耿耿于怀,于是拉帮结伙,相互串联,甚至鼓动不明真象的村民消极对抗两委工作,向新任干部发难,在村里挑起事端.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横县为解决干部考察中民意"失真"的问题,突出"无方向考察、活考察形式、重跟踪管理",创新开展干部无任用考察(即不以提拔任用为前提进行的干部考察),共考察县乡机关单位干部和村(社区)"两委"负责人共7301人,有效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活力,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