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特定历史环境与理念的影响下,基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客观需要与现实因素的双重考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公众参与模式依次选择了与特定历史时空"耦合"的"政治动员型"参与模式、"大民主型"参与模式和"政府主导型"参与模式。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党风廉政建设中公众参与模式历史演进的实际落差来看,公众参与党风廉政建设要形成广泛的社会舆论与认同聚合,要将政治动员与物质利益有效结合,置于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框架内。当然,党风廉政建设不可能存在一劳永逸的公众参与模式,必须依据国家党风廉政建设的客观需要与公众参与的愿望与需求,自觉转换与创新党风廉政建设中公众参与模式使之适应变化的形势,建立政府和公众合作治理的伙伴关系是现阶段我国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2.
治理视野下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途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叶 《前沿》2012,(7):115-117
社会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面对当前社会深刻变革和民生问题突出,管理难题加大,单靠政府力量明显不足。本文以治理和善治理论为视角,探索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创新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形式,构建社会管理的多元主体,形成政府与公众共建共治的治理格局,以最大限度地增强社会凝聚力,提升社会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祥 《当代建设》2003,(3):24-24
公众参与已成为现代政府进行各项行政活动的必不可少环节,尤其是与公众民生相关的城市规划在西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于六十年代兴起,并已以法律的形式,成为政府规划决策中必经程序。在我国,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公众自身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自主意识日益增强,公众参与政府各项决策尤是城市规划决策热情高涨。规划已不再是公众对规划结果的被动了解与接受,而逐渐成为一种主动参与,已由单纯的政府行为转向政府与人民群众互动的公众决策行为,公众参与成为推动我国规划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建立健全一种开放的公众参与的城市规划制度已势在…  相似文献   

4.
吴长剑 《前沿》2011,(1):170-173
目前,我国公共危机的突发和频发亟须其治理模式向"善治"转变,在此背景下,NPO参与治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通过考察NPO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绩效现状,重点分析其参与治理的路径困扰和危害。进而,基于"善治"的研究框架探讨优化我国NPO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最佳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居民的法制意识逐渐增强,在社会管理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其中,这对我国政府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公众参与政治生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现代化政务管理手段的使用使群众参与政府工作更加方便,通过加强现代化技术的引入,将会全面提升我国政府部门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5,(5)
群众路线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目的都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在当前形势下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一根本工作路线,拓宽人民群众制度化参与党风廉政建设的渠道。  相似文献   

7.
当前,善治已成为公共管理领域日益流行的话语.广泛的公民参与是走向善治的必然要求.公民参与要以发达的公民社会为现实基础,以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完善为制度保障,同时,又要以公共精神的健康发展为必要前提.在扩大公民参与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参与的广度与深度相结合,切实保证公民参与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梁太波 《桂海论丛》2007,23(2):94-97
公众参与与立法在我国宪法等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规定,而且在急剧变化的中国社会中,公众参与立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但是我国当前公众参与立法存在参与形式单一、参与意识薄弱等突出问题,需要从立法保护、宣传教育等多种渠道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日益活跃的公众参与是决策民主化的表现,同时也是对决策者如何在公众参与的环境下有效决策的挑战,决策阶段对公众参与的排斥往往会引发随后抵制性的公众参与并最终导致决策流产。与长期以来决策者习惯于在封闭环境中做出决策相比,公众参与和民主化决策要求发展出一套管理公众参与的策略,帮助决策者提高其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0.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投入了广泛的资源进行抗疫斗争,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这和我国公众广泛参与疫情防控和治理是密不可分的。在北京疫情防控中,首都公众的广泛参与为打赢防疫斗争作出了突出贡献。重大传染病防控,既是医学专业问题,又是社会治理问题,在疫情防控中要发挥好公众参与的作用。要加强公众参与疫情防控的制度化和机制化建设,不断提升重大传染病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何艳 《前沿》2011,(3):55-59
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建构应以人之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和矛盾为切入点。针对日益凸显的公众参与需求及问题和矛盾,着眼于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保障和实现及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形成,应加强公众参与制度的建构。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公众参与制度的建构应以政府民主意识的提高及公众参与的重视和推动、参与型政治文化的构造与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公民社会的培育与公众参与的组织化水平的提高、公众参与渠道的规范化与公众参与空间的拓展等为具体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必须不断拓展群众参与反腐败的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众监督是一切监督的"原点".党的十四大以来,在反腐倡廉工作中,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把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确定为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重要内容,依靠人民群众开展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成效.但是,无论从反腐败工作深入的需要,还是从群众本身的愿望上看,群众反腐的积极性还没有调动起来,群众的监督作用发挥得还很不充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讲,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和监督是反腐倡廉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要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发展,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拓宽群众支持、参与和监督的渠道,进一步发挥群众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众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要求和程度大大增加,公众正在或已经成为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众参与有助于提高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公正化水平,因而公众参与程度是公共管理社会化程度的标志之一。不断促进和提升我国公众参与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有效应对环境污染影响公众健康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日益增长的要求,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环保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近年我国环境与健康工作取得了较好进展,但总体来看,面临形势依然严峻,环境污染引发的人群健康损害问题日益显现。我国环境与健康工作整体起步较晚、管理相对滞后,特别是现有的管理体制机制难以有效应对面临的问题,成为制约环境与健康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一是环境与健康管理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5.
郑鈜 《前沿》2012,(21):21-24
政治参与和公众参与日益成为我国的治国方略之一.通过对政治参与和公众参与的比较考察,可以发现二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同,公众参与的内涵更具弹性.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权力监督体系,有必要将政治参与和公众参与理论应用于实践,进一步深化公民监督或群众监督,以双向、互动、开放的社会监督理念来完善社会主义权力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6.
范学贵 《协商论坛》2012,(11):15-17
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根本指针。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在群众,群众的呼声是第一信号,社情民意则是社会管理的核心和落脚点。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和各界人士在政治体制中参与国是、发挥作用的綦本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7.
邱香 《青年论坛》2008,(2):30-32
善治理论与和谐社会理论是统一的。善治理论主张新的社会治理结构应当是多中心的、自主的和分工合作的,以民间组织为主体的第三部门在新的治理结构中应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共青团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在和谐社区建设,其组织功能将在和谐社区建设中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潘孝榜  徐艳晴 《人民论坛》2013,(11):123-125
近些年来,我国公众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使公众在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中没有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发挥公众参与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热情与潜力的关键.文章主要深入分析了公众参与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必要性和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反腐败的主体动力是一个历史范畴。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主体论”思想是现代民主社会反腐败的基本理论依据。从我国国情出发,完善执政党反腐败动力机制,就是根据目前我国反腐败的现实需求,以唯物史观和系统思维为指导,以突出人民群众在反腐败中的主体地位和动力作用为核心,重点把握反腐败系统中影响运转动力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协调互补、制约互动关系,从激活主体动力角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反腐败惩防体系的整体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最广泛地动员、吸引和组织广大公众直接参与反腐败斗争,是我国政权的民主性质决定的,也是党和国家的专政机关的专门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司法工作方针所要求的。我国民众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和疾恶如仇的正义感以及大无畏的斗争勇气,则构成其良好的民众素质和心理基础。我国动员、吸引和组织公众直接参与反腐败斗争的基本形式和途径是举报。举报在我国已经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成为一种固定的制度。举报在我国反腐败斗争中发挥了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据统计,全国查处的各种腐败案件中,有80-9O%是通过公众举报揭发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