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政坛》2012,(12):24-25
宪法的权威源于公民生活的内在需要,来自于对公民生活的根本关怀,产生于对公民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它通过确认国家政权的归属,全面体现人民主权原则;通过规定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基本国策,明确引导与规范公民的生活;通过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从而直接、全面地与公民生活紧密融为一体。学习宪法、理解宪法不应只看宪法条文或宪法制度,而应当更多把握渗透在这种条文或制度中的自由、民主及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2.
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是人民主权原则和协商民主理论,表现为公民平等地参与民主意志的形成过程。公众参与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更好地促进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保障公众对地方立法机关的监督,最终提高地方立法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面对利益多元化、复杂化的局面,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的实践还存在诸多不足。对我国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反思,并从参与意识、参与程序和反馈机制三个方面寻求改善地方立法公众参与效果的方法,以实现地方立法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增强地方立法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3.
姚小林 《人大研究》2004,17(9):41-42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历来是我国宪法制定和修改的重要内容 :《共同纲领》和“五四宪法”以宪法的形式初步确认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 ,规定了人民主权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普选原则和议行合一制原则。“七五宪法”名义上保留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但在宪法实践上又破坏了这一制度的根基 ,如革委会成为实际上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于一体的国家机关。“七八宪法”及其两个宪法修改决议案 ,还有 1979年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组织法、选举法等基本法律 ,坚持和发展了“五四宪法”关…  相似文献   

4.
财政民主主义的基本精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永恒 《求索》2010,(12):164-166
财政民主主义作为财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基本精神是财政法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从民主的涵义看,民主的理想和精神是人民主权,人民主权价值应该涵盖国家财政领域。同时现代财政的本质是公共财政,公共财政与民主财政具有同一性,所以财政民主主义的基本精神应当体现为人民财政主权。  相似文献   

5.
代表概念蕴涵着代表者与被代表者的内在紧张,代议制民主下的选民与代表关系确证了这一事实。城乡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仅仅是公民平等权在规范层面上的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有关选举制的理论预设构成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真正挑战。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践揭示了代议制选举正在消解乃至取代民主的事实。只有超越平等权而在制度层面上反思选举制,才可能真正实现人民主权。  相似文献   

6.
理论研究与活动实践表明,公民社会是区域治理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公民社会的基本角色,社区组织、行业协会、各类研究性机构与协会、公民等行为主体,积极参与区域治理的各项活动,承担着重要功能并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当代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还不成熟,存在认识误区、参与渠道有限等诸多问题,成为制约区域治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有效推动公民社会的发展与提升区域治理绩效,需要从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对公民社会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正>"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的大战略,"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自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以来,有关"一带一路"战略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著作就层出不穷,可谓汗牛充栋。有的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有的从实践方面进行研究;有的从国家层面进行研究,有的从地方层面进行研究;有的从操作层面进行研究,有的从政策层面进行研究;有的从外交层面进行研究,有的从开放层面进行研究;有的从经济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我国公民绿色素养的提升,有着全球层面、国家层面和个体层面的现实动因,关系着清洁世界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和个人身心健康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新时代我国公民的绿色素养应具备四个基本规定性:绿色科学意识、绿色发展意识、绿色责任意识和全球绿色意识。公民绿色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培养公民传播绿色理念、践行绿色规范的意识;加强绿色法制建设,为公民绿色行为提供制度保障;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有效监督政府和企业的环境行为,为公民绿色实践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9.
刑法不得已原则是公民个人人权和全体公民人权发生冲突时不得已牺牲公民个人人权,保全全体公民人权的紧急避险。刑法不得已原则倡扬对人性的终极关怀,彰显对民意的遵从,并将常识、常理、常情一以贯之,较刑法谦抑性而言,具有主权在民,宽严有度,标准明确的优势。刑法不得已原则在理论层面以现有的法律是否能够有效调整,以及不予刑法调整是否会崩溃指引刑事立法。在实践层面,不得已原则以刑法处罚是否会对行为造成褒奖,以及刑法处罚是否会引起普遍同情考量刑事司法与民众意愿的契合性。刑法不得已原则确保了刑法适用的紧迫必要,充分凸显了刑法的人权保障功能,积极践行能够裨益于刑事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0.
我国理论界一般认为,巴黎公社薪金制(下称薪金制)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然而,社会主义实践证明,这一观点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相去甚远。我们认为,必须从民主原则和分配原则两个方面看待“薪金制”:作为民主原则,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之后的整个社会主义时期都有重要意义;作为分配原则,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一定时期的历史条件紧密相联,随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即为按劳分配原则所取代。  相似文献   

11.
陈兆旺  唐睿 《理论月刊》2012,(8):179-184
亚里士多德公民自治思想是对当时古希腊诸多城邦政治实践的理论回应。其公民自治的含义就是具有公民身份的城邦公民"轮番为治"。亚里士多德的公民自治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公民自治的主体是所有具有公民资格的公民;客体是城邦公共事务;实践平台是公民城邦共同体;实践方式是直接民主。而亚里士多德的公民自治的实现必然要面临以下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公民自治的前提条件是公民财富与实力;公民自治对公民能力与公民教育的要求;公民自治所需的制度框架与公民精神基础;如何平衡公民自治与法治的张力。亚里士多德的公民自治思想也遗留下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小国寡民导致"阶级立法"使得公民自治面临持续的冲击;人治与法治的张力;囿于城邦政治单一的公民自治结构;过分强调公民能力,而造成其与公民自治体制的张力。  相似文献   

12.
张颖 《岭南学刊》2012,(6):77-82
当代地方自治理念兴起,单一制国家推行地方分权自治的改革过程中,地方社会共同体独特的治理诉愿不断通过地方政权的特殊化发展获得表达,这种特殊化不断打破着单一制国家地方政权整齐划一的理论预设。从独立诉愿出发,地方社会共同体的差异化发展将持续推动着单一制国家地方政权的特殊化发展,但要改变单一制国家在这种客观发展趋势面前的被动局面,就要进行国家纵向权力配置原理的理论反思,推进权力结构在根本法层面的深度变革。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革命夺取政权的独特道路,是实行农村武装割据,首先建立小块红色政权,然后逐步发展到夺取全国政权。因此,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地方政权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特别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亲自动手,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探讨,对地方政权建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极其深刻的思想原则。  相似文献   

14.
“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提法根源于新旧政权交替之际,民族地区存在“国家—少数民族上层—少数民族群众”的统治结构;这一结构随着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完成,已经演变为“国家—公民”的模式;各族公民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特点,决定了民族自治地方并不存在单一少数民族公民的状况,因而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缺乏存在的客观依据.从地方自治理论上看, “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民族”原是在“中华民族”意义上的“民族”(Nation)使用的,当它被误用到“少数民族”意义上的“民族”(Ethnic Group)问题时,自然会发生理论和实践难以自洽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一是现行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对个人本位思想的体现。我国宪法学者在充分研究了现行宪法文本的前提下,一般认为现行宪法规定了下列几项基本原则:一是人民主权原则,即国家和社会公权力属于人民,来自人民,受人民控制和监督,为人民服务,代表和实现人民利益。二是基本人权原则,即宪法贯彻和体现公民个人的主体地位的维护和尊重的基本要求,以实现公民人权真正享有和不断增进为目标。三是法治原则,即一切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严格遵守法律,一切组织和个人依法享有权利履行义务,  相似文献   

16.
设立非政权性市政机构问题曾是澳门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目前,澳门已设立市政署作为解决办法。为了更好地理解澳门基本法规定的非政权性市政机构的性质与特点,更好地推动市政署的运作,有必要厘清市政机构的历史发展与理论难点。首先,澳门长期没有设立非政权性市政机构,并没有违反澳门基本法,也不会影响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组成的合法性。其次,澳门原市政机构是建立在葡萄牙宪制基础上,以地方自治为原则的一级地方政权,而"非政权性的市政机构"是"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的产物,符合基本法规定的授权理论和行政主导政治体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权体制中的重要问题。当代治理理论的提出为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提供了新思路,其核心是多元协调治理,其中刚性约束与柔性参与是积极因素。中国和俄罗斯都是有集权传统的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处理主要集中在政权层面本身。它们应该发挥法制、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管理提升为治理。  相似文献   

18.
榜样教育的理论释义是榜样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前提,是榜样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指导原则。西方较早对榜样教育进行了研究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所涵盖的价值理论、差异理论、矛盾理论、实践理论为榜样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西方心理学中的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为榜样教育进行了理论阐释。新时期我国开展青少年榜样教育应注重价值引领、尊重主体、注重过程和创设环境四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夏永梅  饶艾 《人民论坛》2014,(1):244-246
美国宪政的基本原则是美国宪政思想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人民主权、限权政府、分权与制衡和联邦主义等原则.美国制宪者深受自由契约论、理性选择理论、三权分立理论和政治多元主义理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美国宪政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李兴  成志杰 《人民论坛》2014,(11):26-29
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权体制中的重要问题.当代治理理论的提出为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提供了新思路,其核心是多元协调治理,其中刚性约束与柔性参与是积极因素.中国和俄罗斯都是有集权传统的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处理主要集中在政权层面本身.它们应该发挥法制、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管理提升为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