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民 《国际资料信息》2010,(1):16-19,37
冷战结束后,拉美国家军人干政现象频繁,其中厄瓜多尔尤为突出。1997--2007年十年间,厄瓜多尔先后更换了七位总统,在三位通过选举上台的总统中,一位被军人政变赶下台,一位是前政变军人当选总统后又遭议会罢免,一位失去军队的支持被议会以“不能胜任”为由罢免,而其他四位总统中有三位是在时任总统下台后以副总统身份在军队的支持下代理总统任期的,  相似文献   

2.
拉美经济“美元化”的讨论出现在 2 0世纪 70、8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后 ,这种讨论又热烈起来。阿根廷总统梅内姆1 999年初在内阁会议上指示就阿根廷货币“美元化”的可能性进行研究。厄瓜多尔总统哈米尔·马瓦德今年 1月 9日宣布 ,决定把与美元的比价定为 1∶2 .5万苏克雷 ,并以此实现国家经济的“美元化”。 3月 9日 ,厄瓜多尔新总统诺沃亚批准了议会通过的国家经济改革法 ,厄政府计划推行的经济“美元化”进程正式启动。墨西哥企业界也呼吁政府尽早下决心正式实行“美元化”。本文拟从拉美经济“美元化”的含义入手 ,对其进行全面探讨。一…  相似文献   

3.
从殖民时期起,厄瓜多尔经济一直是建立在可可生产的基础上,经济畸形发展,严重依赖国外市场。这种落后的单一经济结构极大地阻碍了厄瓜多尔的经济发展。直至独立战争之后的较长时期内,厄瓜多尔一直是  相似文献   

4.
自1982年拉丁美洲陷入严重经济危机以来,拉美各经济组织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就这场危机的特点、性质、影响、根源及其克服办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拉美经济体系和联合国拉美经济委贝会受厄瓜多尔总统奥斯瓦尔多·乌尔塔多·拉雷亚委托,1983年5月16日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举行会议,提出了《拉美对付危机的基础》,作为拉美各国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高度"碎片化"的政治格局、政治体制效率低下、政治腐败严重以及人民对政治体制的不信任是厄瓜多尔产生"21世纪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因,而拉美左翼在拉美许多国家执政,一些领导人推出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政策、寻求新自由主义的替代方案则是其产生的外部动因.在理论上,"21世纪社会主义"具有与传统社会主义不同的特点,它不是某种模式,而是由许多原则构成,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在实践上,科雷亚政府通过新宪法,扩大总统职权,打破传统上高地与海岸对立的局面,重新划分省区,经济上回归国家干预主义,进行议会改革,限制议会权力,把推进地区一体化作为外交政策的优先目标等,力图实现国家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6.
1998年7月12日,在厄瓜多尔举行的第二轮选举中,人民民主党候选人哈米尔·马瓦德战胜罗尔多斯党的候选人阿尔瓦罗·诺沃亚,当选为厄瓜多尔新一任总统。马瓦德竞选时曾许诺,在他任职的4年内经济年均增长率将达4%以上,减少巨额财政赤字和降低通货膨胀率,创造90万个就业机会,消除腐败,改变经济发展迟缓的局面,使厄瓜多尔步入持续发展阶段。现在,时间已过去1年,马瓦德的许诺是否已经实现?厄瓜多尔的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前景如何?本文拟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一、经济问题积重难返长期以来,厄瓜多尔是一个经济落后的…  相似文献   

7.
厄瓜多尔前总统、厄瓜多尔发展研究社主任奥斯瓦尔多·乌尔塔多1990年9月3日访问了拉丁美洲研究所,并在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和拉美所联合举行的报告会上发表了题为《国际新格局下的拉丁美洲》的讲演,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兴趣。乌尔塔多的讲演共分4个部分。他首先谈到国际新格局,认为,随着美苏关系的缓和,战后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已被打破,冷战已经结束。最近爆发的海湾危机也充分说明这一  相似文献   

8.
八十年代初期,厄瓜多尔同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一样,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发生了以债务危机为主的严重经济困难。1984年8月,莱昂·费夫雷斯·科尔德罗出任总统以来,新政府采取了一些应急性经济调整措施,业已初见成效。本文仅就厄瓜多尔经济衰退的原因、政府的经济调整措施及其前景谈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9.
厄瓜多尔自2000年1月宣布实施美元化政策以来,经济基本趋于稳定,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高居拉美之首,与爆发经济危机的阿根廷形成鲜明对照.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厄瓜多尔的美元化问题.本文试图对厄瓜多尔实施美元化的原因、过程、效果和前景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与中国一样 ,印度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文化大国 ,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 ,两个伟大的国家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相似性。但与中国不同的是 ,印度是联邦制国家 ,独立后继承了英国殖民主义者遗留下来的议会民主制 ,这使印度的传统文明、传统文化打上了“深深的西方烙印”①。在议会民主制之下 ,政府拥有议会制度 ,其核心是承诺举行定期、自由和公正选举的选举制度。这个选举制度决定政府的组成、议会两院的席位、邦立法会和联邦议会 ,以及总统和副总统。因此 ,了解印度选举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对于理解印度的议会民主制度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1.
正6月25日,戚振宏院长会见来访的厄瓜多尔驻华大使卡洛斯·达维拉,双方就中厄关系、中国同拉美国家交流合作等进行交流。会见后,厄瓜多尔驻华使馆向我院捐赠有关厄社会、人文、自然、经济类书籍。  相似文献   

12.
(以时间先后为序) 一  1月 9日 ,厄瓜多尔总统马瓦德宣布 ,该国经济实行美元化 ,以对付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一政策遭到了部分政党和社会低收入阶层的强烈反对 ,1月 2 1日马瓦德总统下台。 1月 2 2日上台的诺沃亚总统继承了前政府提出的经济美元化的主张并将其付诸实施。从 4月 1日起 ,美元与厄币苏克雷同时在市场上流通和使用。 9月 1 0日 ,具有 1 1 6年历史的厄瓜多尔货币苏克雷在国内市场上停止使用 ,美元取而代之。自此 ,厄成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拉美地区第一个取消本国货币、实行美元化的国家。二  3月 2日 ,智利前领导人皮诺切特…  相似文献   

13.
2014年印度尼西亚举行议会和总统选举,前雅加达特区省长佐科在大选中胜出,但在议会遭遇强势对手的牵制。受国际国内多重因素的影响,印度尼西亚2014年经济增长率为5.02%,低于预期。外交方面,新政府外交风格转型,对外政策更加务实。  相似文献   

14.
1997年4月19日,保加利亚提前举行议会选举,民主力量联盟获胜,并于5月21日组成了以民盟主席伊凡·科斯托夫为总理的新政府。 一、议会大选及新政府组成 (一)社会党执政失败导致议会提前大选。在1994年12月举行的议会大选中获胜的社会党在执政两年后因未能解决严重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和社会治安等问题,于1996年底被迫辞职。1997年初,社会党打算重新组阁,但右翼的民主力量联盟坚决反对其继续执政,要求提  相似文献   

15.
1992年8月10日—9月12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亚和俄罗斯研究室主任徐致敬、研究员荣植等三人先后访问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五国。会见了这些国家的外交部、议会、新闻、经济改革委员会、宗教界等单位负责人,同有关研究机构就中亚国家内外政策进行了讨论,并参观了一些工厂、农场等。8月22—25日,应我所邀请,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麦克尔·迪尤尔访华,同我所和我国有关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进行了座谈。8月29日—9月28日,研究员宋以敏等三人在俄罗斯和乌克兰考察访问。先后在莫斯科、基辅、圣彼得堡和哈巴罗夫斯克对下列机构的许多学者和官员进行访淡:俄外交部、远东研究所、美加所、经济所、国防部军事战略研究中心;乌外交部“拉达”(议会)国际合  相似文献   

16.
苏联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拉丁美洲》杂志编辑部,于1979年10月29日至31日在莫斯科联合举行国际学术会议,其主题是:拉丁美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危机。参加会议的,除苏联一些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拉丁美洲问题专家外,还有来自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古巴、厄瓜多尔和法国的学者。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厄瓜多尔是南美洲落后的农业国,经济以生产和出口香蕉和可可等农产品为主。到本世纪六十年代末,它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高于巴拉圭和玻利维亚,居南美洲倒数第三位。 1972年厄瓜多尔成为石油输出国后,在石油的推动下,国民经济迅速发展。1970—1980年它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7%,为拉美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人均收入由1970年的二百六十七美元增至1979年的一千零三十美元,1983年增至一  相似文献   

18.
1997~1998年,拉美国家经济形势一波三折,国际金融机构对拉美经济增长的预测不断更改。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执行秘书安东尼奥·奥坎波1998年10月发表的报告,1998年拉美地区经济增长率为2.6%。这是自1997年9月拉美经委会发表1998年增长预...  相似文献   

19.
尽管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权能,但欧洲议会和成员国议会在欧盟政治体系中的作用仍然有限,关于"民主赤字"的讨论使议会间合作机制成为热点。欧盟议会间合作机制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议会间合作机制主要发挥信息交流、学习"最佳实践"和协调立场的作用,有助于减少欧盟"民主赤字",但其发展还面临诸多限制。为了增强欧盟的民主合法性,加强议会间合作机制、提高欧洲议会和成员国议会在欧盟中的地位和影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目前议会间合作机制主要在欧盟内政领域发挥作用,但未来有可能对包括中欧关系在内的欧盟对外关系施加影响。  相似文献   

20.
蒋华栋 《西亚非洲》2006,35(6):62-68
毛里求斯独立以来大体上保持了政治、经济良好运行,其国内经济发展与其多党议会民主制度间的关系十分复杂。独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毛里求斯议会民主制对国内经济发展确有影响,且利弊兼而有之:一方面,由于毛里求斯国内各集团均无法独立争取到议会绝对多数,而必须妥协于社会共识,这保证了毛里求斯的政策不可能较大地偏离发展这一政策核心;另一方面,由于各政党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从而使国家政策不可能长期紧扣发展这一核心,而在一定时期会出现相对于核心的偏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