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杨天地 《前沿》2013,(18):141-142
非语言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对于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当前已引起跨文化交际学界的广泛关注。非语言交际主要分为四类: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本文主要从对待拥挤的态度、近体距离及领地观念三个方面探讨中英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环境语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英文影视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者通过影片中的情景提示 ,进一步理解语音、语调及语速的隐含意义 ,理解词句的文化内涵 ,了解社会及宗教对语言的影响 ,了解不同民族非语言活动在交际中的作用。笔者认为英文影视为学习者提供了英语民族如何进行交际的真实情景和鲜活的语言 ,同时也提供了语言实践的自然情景。它是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跨文化交际中 ,语言与文化、语言与非语言交际融为一体 ,不可分割。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表达一致时 ,交际效用呈最大规律 ;两者不一致或相互否定时 ,交际效用呈递减规律 ,甚至抵消 ;遇到交际障碍时 ,非语言交际起修补作用。跨文化交际目标是交际经济化、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高凤霞 《学习与实践》2006,(11):139-143
非语言交际行为传达的信息是语言交际行为所不能替代的,它具有鲜明性、隐含性、普遍性、辅助性和原始性。本文介绍了非语言交际的基本概念,并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了非语言交际的特点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自我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交际学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界受到颇多的关注。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文化自我观,文化自我观影响语言活动。中美文化自我观比较研究对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教育有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交际的社会语言学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沉香 《求索》2011,(3):101-103
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社会关系和角色关系的跨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有着深刻的影响,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考察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会关系和角色关系的异同,有利于选用合宜的称代形式和行为规范进行交际,使交际符合不同社会的交际规则,达到在不同的文化之间有效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胡世芳 《前沿》2005,(11):256-257
了解、掌握中外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语言的运用十分重要。中外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对听说、词汇、阅读及翻译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外语教育中应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要了解中外文化内涵,理解跨文化因素,进行跨文化对比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刘建平 《前沿》2007,(8):46-48
东西方文化差异在语言应用中有着直接的体现,并深刻地影响着跨文化交际。这就决定了在外语教学中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可通过了解、理解、评价和运用四个层次来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这种层次性对大学外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勇 《前沿》2008,(3):66-67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了文化差异在词汇、语境中的表现和由此造成的语用失误,探讨了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培养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丛日珍 《青年论坛》2006,(3):126-128
体态语是人类交际中最常见的一种非语言交际手段,它具有含蓄、朦胧美和幽默感等特点,可以起到表情、指示、模仿、礼仪、替代、暗示等作用。本文从体态语的这些功能来探讨其在跨文化交际中所起到的作用,为语言共性论提供若干支持。  相似文献   

11.
王彦  陈晓燕 《求索》2013,(11):259-261
离岸服务外包行业迅速发展,呼叫中心的跨文化沟通问题成为影响服务外包双方合作关系及行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接包国的政府支持和语言政策、专门职业院校的建立、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训等对提高呼叫中心的服务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在全球化宏观语境中把握机遇、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宇红 《前沿》2012,(7):176-177
在多元文化的时代,处处都存在着文化差异甚至文化沟壑,文化与语言有待在教学中有机结合,跨文化外语教学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外语教学应重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旨在探究如何在教学中采取具体有效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得顺畅交流成为以语言与非语言为途经、以文化为环境的一种信息传播,从而更有效、更全面地实现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宇红 《前沿》2007,(3):71-7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是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交际障碍,对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原则和实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王艳萍 《前沿》2013,(4):147-14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文化交际的机会日益增多,考虑到英语的通用性,跨文化交际中英语的使用频率较高。但是考虑到英语文化同我国文化的差异情况,在跨文化交际下的英语语用往往存在一些失误。为此,我们必须要对跨文化交际下的英语语用策略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要充分分析跨文化交际下英语语用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对策,努力消除跨文化交际下英语语用的失误,全面掌握跨文化交际下英语语用策略,有效提高跨文化交际质量,提高英语语用水平,满足跨文化交际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5.
刘兵强 《青年论坛》2010,(1):155-157
图书馆用户服务的广泛性、国际化和资源共享使得图书馆用户群体更为复杂,影响用户服务的因素也越来越多。跨文化心理学问题不容忽视。它从性别、职业、民族、语言等方面对用户服务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借鉴跨文化心理学其合理内核,正确理解和定位核心用户;实现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培养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技能。  相似文献   

16.
韩敏 《前沿》2007,(3):76-77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重视非语言交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文主要从教师的目视行为、体距处理和非语言声音三个主要的非语言交际手段结合课堂语言交际行为探究提高大学生实际语言综合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刘永安 《前沿》2012,(21):197-198
随着语言教学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语言教学研究的日益深入,专家、学者和教师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利用语言和文化知识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语言和文化的辩证分析,得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也是沟通的桥梁,语言是文化中的一种表现,文化对语言的表达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要在文化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哲学.人类学、国际关系、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等诸多学科。学习跨文化交际课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扩大文化知识,以求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杨天地 《前沿》2013,(22):127-128
自从加入WTO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跨文化交际深入到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各个领域.在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借助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提高文化感悟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钟震颖  黎慧 《理论月刊》2007,(10):91-93
随着中外跨文化交流的与日俱增,"地球村"的全球意识以及经济全球化使跨文化交际成为一种现实需求。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需要良好的外语语言能力,而且也要求人们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灵活运用这些文化知识。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剖析了语用失误的种类和原因,重点分析了文化差异所产生的语用失误,同时还给出了在英语教学中如何避免语用失误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