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玉在《学术界》2006年第1期刊文指出:当今大学的科研考核体制深刻地影响文学批评,使文学批评害了 "体制病"。文学批评已经不再重视其对文学的积极影响和对社会进步的意义,而变成了一种纯粹的考核数据,即"科研成果"。不论是对于学校来说,还是对个人来说,"科研成  相似文献   

2.
<正>2009年6月以来,一场以"向脏乱差开战"为主题的"建设国际旅游岛,环境整治大行动"在我省城乡全面展开,环境整治大行动不断向纵深发展。客观地说,垃圾的危害与处理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垃圾主要分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工业垃圾三大类。其中,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  相似文献   

3.
季节 《北京观察》2020,(4):33-33
建筑垃圾是城市发展的伴生物,是城市的"黄金资源",其循环利用是城市治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要求,北京市建筑垃圾治理水平也应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但北京目前治理建筑垃圾、尤其在建筑垃圾再利用方面,与发达国家90%左右的再利用率相比还相差甚远,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正9月28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分组审议《福建省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城乡生活垃圾怎么管,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如是说:陈青文目前,城乡垃圾处理设施比较滞后。建议要优先安排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对大件垃圾,要实行定点、定时投放。刘健垃圾分类要更贴近老百姓,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要容易分清。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要和物业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衔接。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四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重要讲话,开启了垃圾分类工作的新篇章。社会各界对垃圾分类问题高度关注,热情空前高涨。同时,也有媒体打出了"垃圾分类不能原地踏步"、"我国推行垃圾分类16年收效甚微"、"试点垃圾分类缘何止步不前"等抢眼球的标题。诟病政府推动不力、混装混运,垃圾分类可以取代焚烧等观点再度浮出水  相似文献   

6.
卢卫 《公民导刊》2011,(11):20-21
这几天,从璧山县健龙场镇红旗桥过往的群众心情变得格外地好,桥头垃圾中转站中的垃圾“规距”地堆放在里面,不再在路上“霸道”了,令人更高兴的是这个垃圾中转站马上要被政府“挪”地方了,这里将再次呈现碧水、小桥的靓丽美景。  相似文献   

7.
《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作为检索工具在图书情报机构应用的非常广泛,成为人们进行数据查新、查全的有利工具。本文主要就《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10月25日,由民政部和英国国际发展部共同主办,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陕西省民政厅承办的"亚洲社区综合减灾合作项目二期"巨灾应急响应能力建设高官论坛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来自中国、英国、孟加拉国、尼泊尔灾害管理部门、基层社区、科研院校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共57名代表和专家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电子科技大学、美国公共行政学会、莫斯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主办的“2005公共管理国际会议”于2005年10月21-22在中国四川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成功举行。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41篇,录用191篇,来自中国内地、中国港澳台地区、美国、加拿大、韩国、英国、新加坡、日本等世界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116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编撰出版了《2005公共管理国际会议论文集》,并送ISTP和ISSHP两大国际检索机构检索。大会经过深入的研讨,广泛的交流,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一、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实践和管…  相似文献   

10.
正一、垃圾分类的意义及作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提出:"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公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对垃圾分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垃圾分类工作指明了方向,凸显了国家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高度重视。根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电子科技大学、美国公共行政学会、莫斯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主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承办,以“E时代的公共管理理论变革及其应用前景”为主题的2005公共管理国际会议于2005年10月21—22日在四川成都成功举行。共有53位来自中国内地、21位来自中国港澳台地区和42位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英国、新加坡、日本等国的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共收到投稿418篇,录用191篇,编撰出版了具有国际学术水平的《2005公共管理国际会议论文集》,并送ISTP和ISSHP两大国际检索机构检索。…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指出:"垃圾问题解决不好,就称不上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更称不上世界城市"。建设世界城市,是北京市的发展目标,也是中心城区重要责任,率先做好垃圾减量和分类工作,是实现世界城市的重要一环,更是中心城区的重要任务。随着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3.
正三月的北京,微风拂煦。作为国家和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2018年"两会"在京隆重召开。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汇聚一堂,集思广益,共同描绘新时代的发展蓝图。会议期间,代表、委员们高度关注两大民生问题。一、"垃圾分类"问题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确定北京、天津、上海等46个城市作为重点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20年底,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  相似文献   

14.
<正>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曾如此预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次浪潮,将是世纪之交时要出现的垃圾革命。"世纪之交,北京、上海等地就被确定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17年过后效果不尽如人意。可就在广西小城横县,"垃圾分类"足足坚持了17年,让公众看到分类的实效,成为了业内赞誉的"样本"。广西首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桂林市,经过一年多  相似文献   

15.
苏一 《文明大观》2001,(10):24-24
回顾人类垃圾处理技术的进步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远古至今,都是垃圾“督催逼命”般地促进着人类的文明进步。人类首次面临的垃圾危机可以追溯到人类成为定居动物后。远古的人类只需把不再需要的东西随手一丢,当他们睡觉的地方被垃圾围起来时就换一个新地方,去四处狩猎或发现能耕种和充饥的东西。即使到了定居时代,因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还是太少太少,就是不停地因垃圾威胁所迫不断地搬迁,也不会感到生存空间的窘迫。  相似文献   

16.
<正>垃圾事小,小到可以进入每一个家庭,关乎每一个生命个体;垃圾事大,大到可以直接影响国计民生,甚至影响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2016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指示,充分说明垃圾处理问题已经成为攸关一国生存和发展、牵动万家忧乐的大问题,标志着中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将迈入新的征程。值此重要时期,首都北京率先寻求新突破,迈进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餐厨垃圾是垃圾管理中的重点及难点,如管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为了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工作,北京市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这个意见,本刊编辑部编发了《未来两到三年是关键——解读北京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一组文章,  相似文献   

18.
七月流火,随着北京最为炎热季节的到来,开展近半年的"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在2010年6月和7月分别进入了"绿色餐饮月"和"绿色旅游月".不同于以往开展的"垃圾减量、垃圾分类"活动,这场被刘淇书记称作"打一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人民战争",其打法决定活动成败.北京市市政市容委领导告诉记者,这次垃圾分类、垃圾减量活动最大的特色是把垃圾分类当作系统工程来做,并已经形成了分类管理链条.从居民小区试点分类,到"绿色办公",到现在的"绿色餐饮月"、"绿色旅游月",北京市垃圾分类垃圾减量正深入有序地开展,并陆续进入各行各业.  相似文献   

19.
<正>1月21日上午,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省宾馆召开,开幕式结束后,"两会"小记者对省长巴音朝鲁进行了专访。关键词:食品安全对于"垃圾"食品一定要加强监督"伯伯您好,我们是‘两会’小记者,我们可以采访您一下吗?""好啊,你们辛苦啦!"省长亲切地回答道,并带领小记者们来到会场外,让大家坐在沙发上采访。小记者韩六一第一个发问:"伯伯,怎么样才能让危害我们身体健康的‘垃圾’食品从我们的身边消失呢?"  相似文献   

20.
正垃圾分类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居民、诸多政府部门、不同责任主体、多个作业环节,以科学为指引的顶层设计和推行路径尤为重要。自2020年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北京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的指示为根本遵循,以"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率先建立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为全国作出表率"的历史使命为驱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中心"优势,坚持"以科学为指引",对标"高质量"做好顶层设计,着眼"可持续"探索长效机制,立足"能推广"构建处理系统,擘画了"高质量、可持续、能推广"的首都垃圾分类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