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69年7月20日,美国登月船登上月球。这是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登月船升空两周前,基地指挥部授予队长威尔逊在登上月球后向全世界转播讲话稿,此文属绝密材料。全文是,“我,哈泼·威尔逊郑重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拥有对月球的领土主权。美国人迈出的每一步都是美国领土的扩展。”威尔逊登上月球后向全世界讲的却是:“我,哈泼·威尔逊,以全人类  相似文献   

2.
茫茫宇宙,唯有地球存在生灵。人类探索的脚步已登上月球,接近火星,但令人失望,因为没有氧气,没有水分,没有适宜生灵生存的温度,人类只能孤零零地生活在这个孤独的地球上。  相似文献   

3.
多年以前的一个晚上,有个年轻的母亲正在厨房里洗碗,她才几岁的小儿子独自在撒满月光的后院玩耍。年轻的母亲不断听到儿子蹦蹦跳跳的声音,感到很奇怪,便大声问他在干什么。天真无邪的儿子也大声回答:“妈妈,我想跳到月球上去!”这位母亲并没有像其他父母一样责怪儿子不好好学习只知道瞎想!而是说“:好啊!不过一定要记住回来呀!”这个小孩长大以后真“的跳”到月球上去了,他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他登上月球的时间是1969年7月16日。还有一个同样有意思的故事。一天,一个小男孩在家里照顾他的妹妹…  相似文献   

4.
人类曾几涉月球迄今为止,地球人类已成功地乘坐宇宙飞船、六上月球,计有12人曾在月球上行走。1969年7月19日,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二号上的登月舱成功地在月琢上登陆。人类首次在月球上行走,收集了月球上的尘土及岩石样品,拍摄了大量照片,安放了月震仪及测量...  相似文献   

5.
9月3日,“智能1号”撞向月球,月表尘埃溅出20多米高的蝶形双翼,宣告人类第二轮探月热潮来临。探月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太空早就是国家间实力的角力场。人类的第一轮探月高潮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苏全球争霸,也在太空较劲。那时,苏联共发射了32个月球探测器,美国虽然只发了21个,但终因率先登上月球,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此后,探月热大为消退。随着人类对月球认识的不断加深,人类探月欲望再一次被点燃。1990年,日本发射了“飞天”月球探测器;1999年,美国“月球勘探者号”撞击月球找水;中、俄、日、印度和欧洲也都制订了…  相似文献   

6.
《春秋》1994,(1)
在人类自已登上月球之前,我们就曾怀着殷切的期待,希望登月宇航员们能够发现来自其他星球的生物曾“访问”过月球的“证据”。位于美国亚拉巴马州亨茨维尔的马歇尔航天中心的一流设计师约瑟夫·布朗利奇经过18个月的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来自地球以外行星”的访问者一直在定期造访地球和月球。他还认为,我们应当能发现月球“邻居”遗落在月面上的东西。尽管经历了6次登月探险,人类终于没有发现这样的“遗落物品”。原因也许首先在于“阿波罗”宇宙飞船虽然6次登月,但它的月球探测使命比起了解整个月球来还是微不足道的;或者那些“遗落物品”所在的月面上并不具有我  相似文献   

7.
人类以“巨人般的跳跃”登上月球是被美国全国工程学会列为最近25年来10项最大工程成就的几个极大规模工程——或称宏观工程项目之一。最近25年来10项最大工程成就是: 1、登月(1969年7月20日) 美国全国工程学会宣称两个人登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球使得阿波罗(登月)计划成为有史以来最大工程成就之一。 2、大型喷气式客机大型喷气式客机可以运载乘客运程飞行,不需要付出高代价为加油而中途着陆,这种飞机可以运送300至450名乘客。 3、光纤通信光导纤维虽然比人的头发还细,但它却  相似文献   

8.
可爱的地球     
我登上月球最强烈的感受,是对地球爱之弥深。地球虽有缺点,可是比电视上看到的满目凄凉,到处窟窿要强得多。据我们所知,金星永远被炽热的气体窒息住了;火星周围笼罩着一层冰冷的二氧化碳,都是同样不讨人喜欢的星球。  相似文献   

9.
几十年来人们一直猜测,从月球可以用肉眼看到地球,而且能够看到的唯一的人造工程一定只有中国的长城。当阿波罗飞船的飞行员登上月球以后,这一点得到了证实。所不同的是,一个新建的人造工程也映入了他们的眼帘,这就是荷兰顺德海的围海造田工程。作为古代传统的奇迹,长城一直吸引着国外人们的好奇心。他们之中有些人还在孩提时代就从老人那里听说过长城的故事,有些人则是从书本上看到过有关长城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地处亚热带气候区,由于气候炎热的关系,作案分子赤脚作案的案件占有一定的比例,特别是室内案件,赤脚作案更常见。但由于赤脚印在形成过程中易受现场环境、承受客体、脚底粘附物厚薄以及作用力的大小、方式等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往往出现有的较完整,有的残缺不全,有的清晰,有的较模糊的情况。完整清晰的较容易鉴定,残缺的、较模糊的脚印因特征反映少而较难鉴定。现实案件中残缺的、较模糊的脚印占的比例又较大,因此,总的来说,脚印的利用率还不是很高,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脚印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如何挖掘现场赤脚印在认定罪…  相似文献   

11.
蔡如鹏 《今日广西》2007,(21):72-73
“苏联第一次实现了绕月飞行。第一次发射了月球着陆器和月球车,第一次用无人探测器从月球自动取样返回。第一次拍到了月球背面的照片,他们还命名了月球上一半的地名;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现则是人类的伟大壮举,它让人类的足迹第一次踏上了另外一个星球。”这是“嫦娥工程”月球应用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12.
我们不能在行走的时候看到自己的背影,还好,我们可以回头看看自己留下的脚印。 如果说过去的5年是一小段路程,那么,那上面有我们每一个人的脚印。从中,我们粗略地分辨出10个人的脚印,有的平稳从容,有的步履匆匆,有的突然变了形状,有的每一步都踏得艰深。  相似文献   

13.
34年前,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当阿姆斯特朗在月面上落下他那有着绝对伟大意义的脚步时,他说了一句永恒的话: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这句话,让地球上的人类看到了梦想成真的希望。 2003年3月,中国开始启动探月计划,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成为这个计划的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14.
脚印     
大地是稿纸,脚印是诗词,人人都在用自己的脚印,写着自己的人生史诗。 所有的路都会有尽头,没有尽头的是开拓者的脚步。  相似文献   

15.
曾听说过一则故事:朋友有个习惯,每天早起总要先到院子外面抽足3支烟后才开始工作。一个早晨,他抽烟时,突然感觉身后有人跟着他,他转身发现他7岁的儿子兴奋地朝他大喊:“爸爸,我正踩着你的脚印走呢!”听着儿子那银铃般纯真的笑声,他的心中不由一颤,默默地念叨着:“儿子正踩着我的脚印走呢……”从那以后,他戒了烟。  相似文献   

16.
承受极限     
林夕 《公民导刊》2005,(5):46-46
一位年轻人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中日合资的海上油田钻井队,主管是位日本人。在海上工作的第一天,领班要求他在限定的时间内登上几十米高的钻井架,把一个包装得很漂亮的盒子送到最顶层的主管处。年轻人抱着盒子,快步登上那高而狭窄的舷梯。当他气喘吁吁、满头是汗地登上钻井架顶层,把盒子交给主管时,主管只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就让他把盒子送回领班处。年轻人又快步下了舷梯,把盒子交给领班,领班也同样只在上面签了自己的名字,让他又把盒子送给主管。年轻人看了领班一眼,犹豫了一下,很快又转身登上了舷梯。  相似文献   

17.
《时事资料手册》2004,(3):96-97
据介绍,目前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已确定了四大科学目标和五大工程目标。今年将正式展开月球探测计划的第一期工程(即“嫦娥”一号绕月工程),总投资约14亿元人民币,计划在2007年以前发射一颗围绕月球飞行的卫星,开展月球探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跨越     
陈谢 《台声》2002,(1):45-46
人生的旅途是一个不断跨越的过程。每一次成功的跨越,身后都会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回首20年的电视工作生涯,令陈敬德聊以自慰的是,他在追求电视艺术真谛的道路上留下的每一个脚印都是坚实的,每一个脚印都是一支歌。这一支支歌,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中回荡着,在呼伦贝尔莽莽草原上回荡着……  相似文献   

19.
《时事资料手册》2007,(1):90-90
2006年12月,美国宇航局公布“重返月球”计划,其核心目标是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并以此为跳板,为人类登陆火星勘至探索更遥远的太空做准备。美宇航局称,将加快进度建设月球基地,  相似文献   

20.
脚印     
魏怀阳,浙江大学外语学院讲师。“洁白的雪花飞满天,白雪覆盖着我的校园,漫步走在这小路上,脚印留下一串串……有的直,有的弯,有的深,有的浅,朋友啊,想想看,道路该怎样走?洁白如雪的大地上,该怎样留下脚印一串串?”当这首校园歌曲《脚印》广为传唱的时候,我的家还在闽西一个小县城,而我刚成为一名中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