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青年的中华文化认同对于提升青年文化基础素养、自我发展素养、社会参与素养等多方面的素养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和引导青年传承和发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是提升青年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郭静洲 《台声》2001,(1):36-36
我国古典诗词品类众多,繁花似锦,其中回文体诗词联就是百花丛中一朵别开生面的奇葩。回文始自晋苏伯玉妻的《盘中诗》、前秦苏蕙的《璇玑图》。所谓回文,即顺中有逆,正中有反,进不忘退,往而知返,非饱学之士不能问津。因此,至今回文作品不多,专集更属少见。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谢鸿轩、大陆芜湖诗词学会常务理事陈华英,均擅长回文诗、回文联创作,特别是两人都以收藏古今名联而名扬海内外。陈华英先生今年93岁,谢鸿轩先生今年85岁。两位老先生都是芜湖人,他们把爱国爱乡之情融注于诗词、楹联之中,为两岸文化交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3.
林仕谋 《传承》2012,(15):56-63
楹联文化源远流长。楹联既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艺形式,它又能熔思想性、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于-一炉,雅俗共赏,为群众所喜闻乐道。本文仅从浩如烟海的楹联中,遴选出部分与党史文化发展历程有着息息相关的妙联佳作,并着重从这些妙联佳作的撰写和艺术鉴赏方面,作挂一漏万的诠释,从而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所走过的足迹。本文的另一目的是,在诠释鉴赏楹联文化中,尽量围绕这些妙联佳作的作者,写作背景,以及联语的意境、典故、轶闻等,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我们党所领导的革命斗争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工作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 ,同时在诗词创作上也颇有造诣。著名诗人贺敬之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这样说 :“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 ,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10周年之际 ,重新回顾和学习他的诗词理论并审视其实际的影响 ,这对于建设和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应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毛泽东同志对中国古曲诗、词、曲、赋抱有浓厚的兴趣 ,不仅涉猎广博 ,而且有其独到的见解。从上古…  相似文献   

5.
蔡煜 《台声》2014,(9):100-103
蒋剑高,男,1957年生于湖南宁乡。幼名蒋九,号野马、诗怪、太极徒、五行道人、无烟香客、古画神医、墨香斋主。中华诗词、楹联、篆刻、中国书画装裱修复、收藏鉴定家。原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岳麓诗社、湖南诗词协会理事,中国国学艺术研究会理事,北京翰德宝文物鉴定中心主任,齐鲁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  相似文献   

6.
李锡炎:曾任四川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台办主任,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四川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四川省社科联副主席及四川省领导科学研究会会长等职。在长期的领导实践中一直笔耕不辍,专著有《科技进步与现代领导——领导科学学研究》、《诗词铭联与现代领导——领导诗学研究》、《现代领导人文素养诗鉴——诗联人才学初探》,同时还主编了《法治领导论纲——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方式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文化有着辉煌的历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新近由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王联斌教授撰写、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国家“九五”重点图书——《中华武德通史》(以下简称《通史》),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崭新的领域,揭示和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刻而丰富的武德文化内涵。我很同意张岱年先生在“序言”中的评价:“这是对于中国军事史、中国文化史研究的一项崭新的贡献”。通览全书,其新贡献有以下几点。一是全面系统地整理、开掘了中华武德文化资源,展现…  相似文献   

8.
于杰  ;栾英育 《前沿》2014,(17):214-215
毛泽东诗词是我国诗词宝库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不仅蕴涵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更突破陈规,推陈出新。毛泽东在他的诗词创作中,将传统文化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使其作品更具民族性、大众性和实践性,对于目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诗词社会功能之浅见谭锦华提笔伊始,让我以贾漫的《中华诗词自白》的结束语作开篇:"中华在,我必在。中华存,我必存。我愿在中华民族发展中发展,繁荣中繁荣。"现在我就传统诗词的社会功能论述如下,就教于方家。一、传统诗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丰富资源中国素称诗...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内涵丰富、蕴意深远的新论断。其生态文明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包含了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既与新中国历代领导集体的生态文明思想一脉相承,又是对自身领导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从根本上说,它是一种辩证的、系统的、既尊重历史有关切现实的生态文明思想,对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林辰 《中国民政》2020,(2):24-25
地名,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地名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中国地名大会》可谓一大创举,是新时代地名工作的优秀载体和平台,是地名工作的最佳宣传方式之一,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对于新时代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和家国情怀、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巩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房广顺  祁玉伟 《长白学刊》2023,(1):140-146+2
近代以来,中国所开启的现代化历程实际上是一部中华文化的伟大发展史。中国文化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于基本国情,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反映社会主义本质要求,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一体,科学性、开放性、民族性相统一的文化现代化。当前,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陷入文化困境,文化扩张主义也困扰着发展中国家的文化现代化进程。充分认识我国文化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特征,对于坚持我国文化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走好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有"诗乡歌海"之美誉的儋州,地方特色文化丰富,调声、山歌、诗词、楹联是其重要的特色文化标志。近年来,儋州市委宣传部充分挖掘本地优秀的文化资源,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条件,全面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儋州调声"推送价值观"东风万里传喜讯呀,‘十八大’召开气象新,‘24字’价值观呀,万众高歌响彻云,响呀响彻云!"每天下午,69岁的退休教师张锦寿会在自家院子里用儋州调声的独特腔调吟唱由他本人作词、作曲的《歌唱24字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从历史维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着厚重的历史根基,它立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吸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华;从理论维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着内在的思想特性,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为人民大众广泛认同;从价值维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着政治凝聚、经济服务、社会整合、价值引领等重要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李锡炎教授最近推出的《现代领导人文素养——诗联人才学初探》(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12月版),是一本提升领导者人文素养的好书,值得各个领域的领导者一阅。 人文素养是指在人文科学、人文精神、人文氛围滋养熏陶下而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学识才华等精神收获的总和。提升领导者人文素养,是时代的需要,也是领导者自身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柳红玲 《青年论坛》2011,27(1):158-160
楹联文化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它的社会效用是多方面的。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继承传统文化面临不少现实问题。必须重视挖掘文化资源,处理好批判与继承的关系;让传统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源头活水,我们要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传统,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仅思想上重视,同时落实在基础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必须构建适合中国实际的、能够形成国人共识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17.
艾医卫 《湖湘论坛》2010,23(6):71-75
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者构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需要全面协调推进。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都有着自身内在的运行特点和逻辑规律,它们呈现的多种态势也必然会对领导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些新的要求正是领导人才加强自身建设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灵魂,是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源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概括,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提升文化自信的资源,具有提升文化自信的独特精神特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文化选择的价值标准、文化的性质和影响力以及文化自信的生命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提高国家文化创造力、增强国家文化凝聚力、扩大国家文化辐射力、提升国家文化吸引力以提升文化自信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9,(1)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中形成的,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坚定文化自信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高度重视革命文化,切实增强文化自信,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信是对于文化价值以及发展适应性的认同、认知和践行,是将文化内涵不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民族意识和民族品格在文化层面的集中表达,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继承和传播,离不开对文化的自觉自信。继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型历史和时代语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文化自信的构建具有强大功能,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基础,提高其与现代性的融合性,实现功能有效性和实效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