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倩 《法制与社会》2014,(14):292-293
死亡赔偿请求权是指自然人的生命权利受到侵害后随之产生的权利,它是一种维护受到侵害的生命权本人与其近亲属权利的救济手段。本文结合《侵权责任法》具体分析死亡赔偿请求权的理论基础、请求主体与请求内容,并在请求权主体与诉讼时效方面提出建议,以此来探讨死亡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2.
WTO与知识产权法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入世”不仅给中国产业界提出了一系列实际问题 ,而且给中国法学界提出了一系列理论问题。例如 :“过错”、“实际损失”等等 ,究竟是侵害知识产权的赔偿责任的要件 ,还是侵权中一切民事责任 (包括停止侵害 )的要件 ?WTO的答案是前者 ,我国民法理论的答案却是后者。诸如这类问题 ,很有必要在了解及研究WTO各项协议的过程中搞清楚 ,才有可能进而修订与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 ,使之与国际条约及国际惯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许诺销售侵害专利权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专利法在2000年的修改中增加了许诺销售的相关内容。笔者认为,在许诺销售的侵权赔偿方面,我国的法律规定还比较薄弱。建议许诺销售侵权赔偿适用无过错赔偿原则,这样既有利于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同时也能更有效地规范市场秩序。在临时措施方面,笔者主张在相关的法条中对临时措施的内容具体化,同时赋予司法机关主动介入的权利,加强对专利权人许诺销售权利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4.
季辉 《政治与法律》2003,(2):97-100
我国的专利法在2000年的修改中增加了许诺销售的相关内容.笔者认为,在许诺销售的侵权赔偿方面,我国的法律规定还比较薄弱.建议许诺销售侵权赔偿适用无过错赔偿原则,这样既有利于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同时也能更有效地规范市场秩序.在临时措施方面,笔者主张在相关的法条中对临时措施的内容具体化,同时赋予司法机关主动介入的权利,加强对专利权人许诺销售权利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5.
当前,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案件是人民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中最常见的一类案件,是著作权纠纷案件最基本的类型之一。在这类案件中,越来越多的受害人针对著作人身权被侵害的事实提出了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但我国有关著作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立法却相对滞后。并且,对金钱赔偿的数额标准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在实践中往往出现混乱和矛盾。因此,本文以期通过对著作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标准的研究,促进对著作权人和相邻权人精神权利的保护,并最终完善我国著作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6.
孙那 《科技与法律》2014,(5):850-864
我国现行商标侵权案件的损害赔偿存在着判罚数额低,法定赔偿被过度适用,商标侵权赔偿的酌定情节泛化等问题。在我国新《商标法》出台后,确立了商标侵权案件的损害赔偿应坚持四步骤的赔偿计算方法,使得法定赔偿成为最后的衡量依据。在商标侵权案件的归责原则上应确立过错推定原则为主,以过错责任为辅的二元归责原则,即在商标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上以过错推定责任为依据,在适用商标惩罚性赔偿时,适用过错责任。在惩罚性赔偿适用的证明标准方面,应适用比一般民事侵权案件更高的证明标准,以防止权利滥用。最后,在商标损害赔偿额的计算和衡量方面,先要对商标的价值进行评估,进而对不同种类的商标适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在补偿性赔偿的基础上如果侵权人主观恶意明显且证据足以达到"清晰且有说服力"的证明标准时便可以适用惩罚性赔偿,以最大限度地弥补被侵权人的损失,同时防止侵权人未来侵权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纯粹经济损失赔偿规则:理论、实践及立法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纯粹经济损失是指非因侵害受害人的人身、财产或者绝对权利等而产生的经济损失,具有间接性、经济性等特征。对纯粹经济损失应采取"不赔偿为原则,赔偿为例外"的规则。我国民法通则和一些司法解释已经涵盖了对部分纯粹经济损失的赔偿规则,未来的侵权责任法应当遵循既有传统,同时对第三人侵害债权及虚假陈述造成的纯粹经济损失之赔偿规则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8.
死亡赔偿金只是对因侵害生命权所引起的各种现实利益损失的补偿,他不是对生命权损失的赔偿.生命本无价,再多的金钱也换不回逝去的生命.给生命以金钱的定位,无论是"同价"抑或是"不同价"皆是对生命的一种亵渎.本文分析了死亡赔偿的性质,并通过对《侵权责任法》第17条的分析,揭示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生命损害赔偿请求权理论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恺 《政法论丛》2004,(2):46-50
法律上设定某项权利的基本目标之一是 :一旦有人侵害了这项为法律保护的权利 ,权利人可以采取一定措施加以补救。我国传统民法中早已确定生命权为最基本的人格权之一 ,然而实质上权利人并不享有任何真正对应的救济。我国现行法对生命权受侵害时所支持的具体赔偿项与死者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现有赔偿项目的设定 ,实际上基于死者生前的健康权或其他人的权利受到侵害而生 ,而非对死者本人的救济。本文尝试在对各项生命侵害人身赔偿项目分析的基础上揭示现有理论的失调性及基本因果关系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适用关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现代社会中工伤损害填补机制由一元化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形成多种制度并存的局面。如何合理地填补工伤所带来的损害 ,尤其是如何确定工伤民事赔偿与工伤保险的适用关系 ,意义重大。在我国 ,采用“补充”模式不失为合理的选择 ,即由工伤保险提供主要的赔偿来源 ,同时保留受害职工获得民事赔偿的权利 ,将民事侵权赔偿作为补充来源 ,并以工伤职工所受的实际损害为最高限额 ,从而实现填补工伤职工全部损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诸如谁有权利向货运代理企业主张权利,主张哪些权利,货运代理企业以何种形式承担责任,是否享有相应的免责和责任限制的抗辩权利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货运代理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1条规定的“相应的赔偿责任”应为“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第11条和第12条项下货运代理企业应当享有一定程度上的免责和责任限制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北方法学》2022,(5):91-107
个人信息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是补强个人信息侵权民事责任的有效手段,有助于调整受害人群体与加害人群体利益失衡、预防人格权益受损、抑制大规模侵害个人信息时受害人“搭便车”。个人信息侵权可区分为以个人信息为侵权对象与以个人信息为侵权手段两种行为态样,这一区分对个人信息侵权惩罚性赔偿责任之成立及内容之发生影响重大。个人信息侵权惩罚性赔偿应坚持“故意”要件,自然人侵权时还必须符合“情节严重”的要求。单纯侵害个人信息未引发现实损害时,虽无须补偿性赔偿,但可直接规定单人单案的最低赔偿数额,以实现惩罚性赔偿的效果。发生现实损害时,要求该损害构成“严重损害”或“严重后果”,以与惩罚性赔偿的价值评价相统一。确定惩罚性赔偿金倍数时,应综合考虑侵权人的主观过错、侵权情节、损害后果等要素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惩罚性赔偿作为英美法系国家的一项特有制度,区别于我国的民法意义上的补偿性赔偿。在美国对于医疗侵权,法院可以作出惩罚性赔偿的判决,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医疗侵权领域上的适用,一方面可以震慑医疗不法侵权行为,以减少此类不法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补偿患者,弥补补偿性赔偿的不足。本文试从惩罚性赔偿的功能及价值的角度出发,透过具体案例,探讨美国医疗侵权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以期为我国医疗侵权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关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著作权法实施二十多年以来,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计算方式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但实践中出现了过多适用法定赔偿、赔偿数额较低等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损害赔偿过低成为权利人心中的隐痛,如何合理地计算赔偿额也是萦绕于法官心头的难题,更是一个值得关注与讨论的问题。目前讨论大多集中于如何合理适用法定赔偿、引入惩罚性赔偿机制等方面,而较少关注"违法所得"这一基本方法的适用。"违法所得"的适用及其与"实际损失"的协调是解决赔偿额过低的重要方式,更是坚持全面赔偿原则的基本要求。赋予当事人选择适用赔偿计算方式的权利,能更好地维护权利人的利益。目前的法律中已有遏制侵权行为的制度设计,应严格限制惩罚性赔偿机制的适用,以维护公平合理的法律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5.
人身伤亡赔偿(或日人身伤害赔偿)这一概念,目前在我国的民法术语中还没有统一使用。人身伤害,在侵权行为法中,指人在身体上所遭受的伤害,如断肢等。而赔偿,指付给遭受损害人的一笔金钱。由此可知,人身伤害赔偿,就是当侵权人侵害他人身体使之遭受伤害时,必须付给受害人一笔金钱以弥补其所受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刘鑫  曾跃萍 《证据科学》1999,6(1):23-25
有关医疗纠纷处理的问题已有不少作者探讨,在许多文献中已有作者提出"适当赔偿"的办法,也有作者在总结我国法律制度中"限额赔偿"的做法后,提出了医疗损害限额赔偿的原则.但是尚没有从理论上、实践上进行论述,本文拟从这一角度对医疗损害限额赔偿原则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张广良 《法学》2020,(5):119-132
由于适用条件的严苛性以及损害赔偿基础数额确定的复杂性,惩罚性赔偿在侵害知识产权案件中的适用效果并不理想。人民法院探索性地适用法定赔偿、参照知识产权许可使用费的倍数赔偿及约定赔偿等准惩罚性赔偿方式,实现惩罚故意侵权人的目的。准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多出自法官的自觉,具有随意性及不确定性。我国应按照同样的逻辑,构建惩罚性赔偿与准惩罚性赔偿相结合,以故意侵权为适用要件,以案件情节为惩罚尺度,并依据过罚相当原则、比例原则对惩罚予以限制的知识产权损害赔偿惩罚体系,以发挥二者遏制侵权行为、充分赔偿权利人损失的功能,实现侵权人的侵权代价与其主观恶性和行为危害性相适应,依法合理平衡权利人利益、他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8.
《侵权责任法》在总结既往私侵权行为的赔偿责任做了原则规定;医疗纠纷处理实践的基础之上,首次以法律规范的形式对知情同意侵权行为及患者隐对医疗用品缺陷及不合格血液导致患者损害则规定医疗机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侵权责任法》除了延续了过错赔偿的立法传统以外,对过错判定的标准和特定情况下的过错推定都做了前所未有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人类自产生始,就免不了矛盾、冲突以及各种或轻微或重大的侵害行为,而化解侵害行为的方式,从激烈的血族复仇逐渐发展到和缓的赔偿,从群体责任逐渐向个人责任过渡.罗马法及传统普通法上的侵害责任,无论是罚金还是赔偿,都带有报复和惩罚的特性,采取的是结果责任原则,以损害赔偿为己任的侵权法还隐藏在刑法和侵权法交错的乱象之中.在以过错责任原则为标志的近代侵权法成熟之前,古代侵权法的历史可以描述为一段不断涤除惩罚思想、不断净化赔偿观念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食品安全法》的适时出台,使人们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权利保障有法可依。各地出现了多起以生产者或销售者违反《食品安全法》第96条之规定为由要求十倍赔偿的案例。在这样的案例中,原告是否有权请求十倍赔偿的问题引发了笔者对我国赔偿性赔偿制度的思考。《食品安全法》第96条"十倍赔偿"制度的设计承载了立法者对受害人补偿、对加害人制裁的良好愿望,但该条文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中却有不少问题需要厘清,笔者将就该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