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现社会公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从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来把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大力发展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分配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途径来实现收入公平,从而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
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公平的根本问题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问题。不论是经济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关系,还是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关系,二者都是互为前提、并行不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以实现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坚持以社会公平为主导的价值取向,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而且是考验执政党驾驭市场经济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就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原则是指分配制度、分配政策任务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个人收入分配中,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效率优先,即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放在优先的地位,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最讲究效率的最经济的。因此,效率优先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集中表现,同…  相似文献   

4.
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重视,也是对人民群众新期待的有力回应。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就二者的关系而言,经济学从微观视角主张公平服从效率,哲学从宏观视角主张效率从属于公平,公共政策从中观视角把两者统一起来。发展是公平和效率统一的前提。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过程。在我国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公平和效率的矛盾还很突出。公共政策的有效干预和公共政策体系的协调运作,能够形成公平和效率动态平衡的内在机制。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动态平衡,有利于社会在发展中保持稳定,在稳定中寻求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公平正义观经历了从"平均主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公平正义"的历史演变。21世纪中国共产党的公平正义观强调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促进生产力发展、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的手段;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以发展成果共享、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内涵,以制度建设为实现途径。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公平正义观,既体现了合目的性与合功利性的统一,也体现了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深入分析这种被大众所认可的公平正义的科学内涵,在我国现阶段就是要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平正义观。只有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并发挥公平正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才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一、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公平正义是人类普遍公认的崇高价值,在汉语里,公平的同义词是公道、公允、公正,意味着没有偏私;正义意味着公正的道理,与公平、公道、正直、正当相关联,正义一般只用于制度或集体行为,而…  相似文献   

8.
效率与公平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以公平来促进效率,以效率来实现更进一步的公平,这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辩证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效率优先阶段和效率与公平并重阶段。在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上存在着将其两者规定简单化、关系对立化和解决公平问题方向错误的认识倾向。为了更好地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我们需要正确地把握两者的科学内涵、辩证统一的关系,探索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实现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推进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大政治创新。在目的论层面,就是要处理好国家与公民、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价值论层面,就是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在方法论层面,就是要处理好人治与法治、自治与管制的关系。重视民众的基本权利,实现公平正义的国家治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是当前我国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市场经济有效率功能,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公平。通过重新界定效率与公平的含义使其统一于“人的发展”的纬度上,并积极探求通过制度安排来实现社会的公平,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潜能、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一个社会可以划分为政治生活领域和物质生活领域等两大领域。在政治生活领域中,以平等为最高价值追求、以公平为次要价值追求;在物质生活领域中,以效率为最高价值追求、以公平为次要价值追求。自由与效率互为前提。一般而言,在整个社会中效率居主导地位。雏护社会公平正义就是在效率与公平的张力关系中寻求效率最大化与社会公平正义最大化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社会的公平正义一直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价值。面对西方社会出现的种种社会危机,新公共行政学派高举公平正义的大旗,试图改变传统的以效率为主导的范式。而在遥远的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论所倡导的社会公平与新公共行政学思想交相辉映。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论,不仅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天然的优越性,而且要能从西方新公共行政理论中吸取合理的内容,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成熟,诚信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的今天,交易机会和交易安全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而提存公证制度的建立,对构建社会公平、正义,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推动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屈淑萍 《工会论坛》2007,13(2):34-35
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要求。而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前提下,注意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是目前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任务。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率,又要注重维护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努力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体现公平正义和高效率特  相似文献   

16.
维护社会公平、伸张正义已经成为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公平正义既是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前提,是和谐社会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辩证地解读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作为公平的正义”及其原则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公平正义的内涵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启迪: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注意到社会不公正问题的严重性及其影响,又要意识到社会差别的客观存在及其意义;加强制度建设以促进正义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在制定和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中具有以下特点:在发展目标上,实现了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的转变;在发展理念上,实现了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的转变;在发展方式上,实现了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的转变。这些特点,是由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所致,是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公平是人类进步的一种价值尺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发展的目标追求,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支柱,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既是政治关系和谐的保障,也是经济关系和谐的基础,更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我们要积极探索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加强制度建设,营造公平环境;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协调利益关系,正确化解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基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与利益最大化动机必然导致公平困境;突破公平困境,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这一论断从一定意义上表明,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公平观在中国实践和发展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从构建实现社会公平的社会基本制度,提出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途径和根本目标;到拓宽实现社会公平的路径,健全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到立足于科学发展,着眼于制度完善和创新,强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推进社会公平;再到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深化改革中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等方面进行接力探索。认真梳理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对社会公平的探索与实践,对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谐社会的建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