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社会生活中的“亚腐败”与医学术语之中的“亚健康”极为相似。 “亚健康”无非是指一个人的生理状态处于正常与疾患之间的临界点:说他有病,化验结果均“未见异常”;说他没病,他却浑身不自在,总感到疲惫不堪、身心憔悴。而“亚腐败”也恰恰是这么一种“似病非病”的临界状态,说他“腐败”吧,他既没  相似文献   

2.
在江苏省阜宁县人民检察院,有一位朴实、随和、忠厚的检察官,他叫孙体春。他多次被各级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01年还被江苏省检察院授予“人民满意的检察干警”。领导肯定他,同事们赞许他,这是因为,他有与众不同的“老三篇”。第一篇:实了解孙体春的人都说老孙是个实在人,是个厚道人。对荣誉,他总是那么谦逊;对同志,他总是那么坦诚。他倡导“互补互学型”的科风,建议科里的老同志既要对年轻人予以关心照顾,积极搞好“传帮带”,又要向年轻人学习,多进行交流与沟通。他为人实在,办事实在,他的热情与友善就像一堆熊熊燃烧的…  相似文献   

3.
夕东 《廉政瞭望》2011,(21):45-45
刘翔的口头禅是“对”。他常常用“对”来断句、过渡,这是种很好的“肯定”心态,对自己也起到了正面的暗示作用,可以让自己更自信,也是对他人抱有善意与期望的表现;吴宗宪在舞台上的口头禅是“这个厉害了……”显然他有危机感,他赞美他人的背后,是对自己现状的隐忧;他同时有强烈的表达欲,他需要大家对他“有反应”,害怕寂寞与冷感。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鲁迅一生中与之论战过的有二三十人之众,鲁迅批评过的同时代人有近百个。鲁迅“骂”过这么多人,他为什么老爱“骂人”呢?正人君子们、同一阵营的战友们于是说他“多疑”。“多疑”这个词儿与“尖刻”、“刻毒”等一起,是鲁迅同时代以及以后的人们评价他的常用语汇。另一方面,忠诚于鲁迅的人们,也许考虑到“多疑”是贬损鲁迅的,所以为尊者讳,对鲁迅确有“多疑”之处的实例,多持避而不谈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他特殊的留学经历,邓小平独特的个性品质尤其是他务实与创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结合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负责的精神,邓小平独到的思想方法特别是他的实事求是、“古今中外法”、“和而不同”的辩证法、矛盾分析法等,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万里全力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他建议将“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不变”写进宪法。 在改革开放中,万里十分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他说:“必须把民主与法制看成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根本性的问题之一,要下大决心,花大气力,从根本上去解决。”他指出:“没有高度的社会主义民王和健全的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国家就不能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作为人民领袖.对“人民”这个词汇有特殊的偏爱,他常使用“人民群众”、“人民革命”、“人民军队”、“人民政府”、“人民共和国”等词汇,这些词汇与他的人民观紧密相联,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对“人民”的思考及其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8.
袁方 《党史纵览》2013,(12):53-53
作为一位职业军人与坚定的革命者,张爱萍既是极富理想、敢作敢当的热血男儿,又是桀骜不驯、擅长吟诗作赋的性情中人。正因为他刚烈的性格与锋芒毕露、坚持己见的个性,从青年时代开始,即被视为是“共产党里的另类”。毛泽东说他:“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是刺!”邓小平说他:“军队中有几个人惹不起,你张爱萍.就是一个!”而他本人的座右铭则是:“勿逐名利自蒙耻,要辨真伪羞奴颜!”  相似文献   

9.
他,是一个执著的人,在华西这艘“建筑航母”上,他辛勤耕耘,几十年如一日从事着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无怨无悔。他,是一个快乐的人,从创造“深圳速度”到塑造“爱我华西”的企业文化,从国内一座座丰碑式的建筑到海外扬名的工程,他见证了华西的历练,他与华西一同成长,他从奉献中获得快乐。他以他的言行为“爱我华西”的企业文化做了最完美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发轫”,字典里这样解释: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人们提到他,总要把他的名字与他的事业联系起来,开玩笑说是他的名字给他带来了好运气。名字起得好,功归起名人。他笑言,自己的名字不是父母起的,而是一位私塾先生,当时可没想到会有这种巧合……他搞过导弹、火箭,后又去研制卫星,担任过“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三号等多颗人造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或总设计师,与共和国航天史上的许多“第一”结下了不解之缘——第一枚导弹、第一枚火箭、第一颗卫星、第一艘试验飞船,再加上这次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  相似文献   

11.
他与钱学森、钱三强并称为“三钱”;毛主席曾夸他课讲得不错;周总理曾亲切关怀过他,让他穿着自己的鞋子出访四国;邓小平在谈到他时,曾说“这个人的任命,不受年龄限制”;有人戏称他是“万能科学家”,而他自己却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他是一位杰出的国家领导人,也是当今世界上年纪最老的校长。这个不平凡的人叫钱伟长,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现任上海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12.
与不少落马的腐败官员相比,江苏省张家港市委宣传部原部长范平显得与众不同。这不仅是因为他年轻、能干,仕途上一路春风,也不仅是因为他腐败的手段“推陈出新”,而是因为他的腐败很有特点:几乎是从走上仕途的第一天开始,他就抱定了一个“理想”——实现仕途和“钱途”的“双赢”。有了这样的“理想”,就注定要走上腐败的不归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范平费尽了心机。他一方面要做出政绩,以图仕途顺达;另一方面又要绞尽脑汁想着怎样假公济私、中饱私囊。他赢了,也输了。赢得风风光光,输得干干净净。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他利  相似文献   

13.
吕春 《世纪风采》2009,(3):21-24
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粟裕是一位基本上没有受到冲击的开国大将。他不是元帅却进人军委常委。这在开国将帅中是仅有的。“文革”期间谁保护了他?他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与林彪、“四人帮”集团是如何相处的?他在晚年为党为国为军队都做了哪些工作?  相似文献   

14.
当我为《发展论坛》“齐鲁将军剪影”专栏组稿,与李耀文将军南约采访时间时,他一再说:“我本人实在没什么可谈,平平淡淡碌碌无为。”听说他离休时,为自己归纳了两句话:“碌碌无为负重托,虚度年华枉此生。”我不禁茫然。谦虚谨慎固然是李耀文将军的美德,但善解人意、玉成好事、顾全大局也是他的长项。谁能相信他的一生如他所说“平平淡淡”、“碌碌无为”呢?然而,他的语气又十分诚恳,况且他这个人从来就不会作假。虚伪与他无缘。他原名张锡绅。19岁那年,在我地下党荣成临时县委工作的他,因做国民党县武装的策反工作,受到国民党…  相似文献   

15.
他曾与“死神”擦肩而过,他不断挑战身体的极限,他全力打造过硬队伍,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用扎实的工作和优异的业绩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他就是天津市公安局北辰分局特(巡)警支队二大队四级高级警长,全国“公安楷模”郭志龙.  相似文献   

16.
<正>毛泽东“是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时势中产生的伟大人物”,他革命战争实践中形成的军事思想以及所蕴含的哲学思维,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规律的探索,这个“寻道”过程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完美结合的典范。一、毛泽东立志为救国救民、“改造中国与世界”而“寻道”毛泽东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农民家庭,他的祖上20代、近500年都是生活在“十户人家九户穷”的韶山冲。他从小受到祖辈“农耕”思想的影响,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对土地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是他的哲学思维之“根”。  相似文献   

17.
袁汝婷  谢樱 《新湘评论》2014,(13):39-39
16年前,病魔摧垮了他的身体,此后,他只能终日在病床与轮椅上度过。他的人生,只有两种姿态:躺着,他仍是“中国金”;坐着,他仍是“轮椅教授”。金展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第二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相似文献   

18.
以“模糊穴理论”而成名的贾利民,他的科研成果“陶瓷窖炉多变量模糊控制与智能管理系统”,被有关专家称为多变量模糊控制领域的重大贡献。近日,《科技报》对他作了专题报道,他被称为“知本家”。对他个人情况,人们仅知他是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从大漠走出来的军垦第二代。  相似文献   

19.
2002年1月6日,铁岭市隆重召开了“廉洁勤政公仆”、“廉内助”表彰大会。会上,“廉洁勤政公仆”、开原市威远堡镇党委书记孙祥的妻子、“廉内助”、开原市第三中学党支部书记张然给与会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夫妻双双走上领导岗位,从人生的角色看,他们的地位和环境都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原本可以超然和轻松地言说他人廉与贪的话题,马上就变成自已不可回避的现实。对此,张然深有感触地说:“丈夫的行为毕竟要由他自己决定,但作为与他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爱人,我在精神上与他的交流和心灵上的沟通能起到其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支持丈夫做个清官、好官,张然与丈夫制定了“约法三章”。  相似文献   

20.
“自律”是相对于“他律”而言的。对于市场经济的主体来说,遵守法律法规属于“他律”,而加强道德修养则属于“自律”。“他律”是带有强制性的执行,“自律”则应当在提高认识,从而在提高自觉性的过程中达到。“他律”与“自律”是互补的;但一般地说,“他律”要置于“自律”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道德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从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族,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不同或变异,道德的变化是经常发生的。研究市场经济中的道德问题,不能离开市场经济的发展条件去谋求道德“自律”。应当围绕市场经济去探索道德建设的新课题,在全面而准确地掌握市场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