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用工形式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确立了三种合法形式,即全日制用工、非全日制用工和劳务派遣用工。其中的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  相似文献   

2.
劳动合同怎么签?劳动者有哪些权利?用人单位该如何规范用工行为?对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吉林省劳动合同条例》(简称《条例》)一一做出了明确的解答。这是吉林省首次出台劳动合同管理地方性法规,以《条例》来详尽规范劳动合同,约束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用工、守法劳动。  相似文献   

3.
《劳动保障世界》2008,(2):34-35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年仍未与劳动者签劳动合同的。枧为用人单位已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针对不少用工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问题,《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相似文献   

4.
优抚安置     
《中国民政》2010,(10):62-62
日前,山东省临邑县安置办通过建立《退役军人就业信息服务指南》,架起了复退军人就业与企业用工的桥梁,有效地解决了企业用工找不到合适人选,复退军人就业难的问题.实现了退役士兵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互惠双赢。今年以来,已有32名退役士兵通过《就业指南》为其就业做导航.  相似文献   

5.
劳务派遣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用工方式的新型用工形式,涉及三方当事人。《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存在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的责任划分不合理、用人单位的责任类别不明确、最终责任的承担者不明确、责任的承担方式不完善等问题。应明确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连带责任的类别、连带责任的最终承担者以及连带责任的最终承担方式。  相似文献   

6.
他山之石     
<正>重庆:《重庆市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明年施行用人单位不建用工档案将被罚《重庆市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建立用工档案,并提出对不建立档案的单位进行处罚。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真实、准确地建立用工档案,包括职工名册、录用档案、工时档案、工资档案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近年来,以小时工为主要形式的非全日制用工发展较快。这一用工形式突破了传统的全日制用工模式,适应了用人单位灵活用工和劳动者自主择业的需要,已成为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为规范用人单位非全日制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非全日制就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精神,对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关系等问题,提出以下意见:一、关于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关系(一)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5小时累计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30小时的用工形式。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一个以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社会劳动关系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来规范,而事业单位在用工管理上则主要由人事行政法规来规范,二者虽然在重大政策上一致,但在一些具体规范上有所不同。《劳动合同法》的正式实施改变了这种现状,对事业单位的用工管理产生深刻影响,尤其在规范劳动用工和队伍建设方面,事业单位都面临着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用人单位在用工过程中,与员工除了建立受到《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调整的标准劳动关系外,还会建立受到《民法》与《合同法》调整的非标准劳动关系。本文就非标准劳动关系在企业用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做一个阐述,供参考。非标准劳动关系是相对于标准劳动关系而言,标准劳动关系对应的是"有关系有劳动",非标准劳动关系对应的是"没关系有劳动",  相似文献   

10.
《就业与保障》2009,(3):5-5
小保:我是一位应届大学毕业生,最近一个用人单位来我校,与我和学校三方一起签订了用工协议,协议签订了,我是不是就是该用人单位的人了,我和该用人单位是不是就形成了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劳动合同法》看我国非全日制用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合同法》第五章以“特别规定“的形式对非全日制用工做出了界定,并对因非全日制用工而发生的劳动合同的形式、内容等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相对于目前飞速发展的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法》短短五条的规定显然过于简单,对于一些非全日制用工合同订立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施行,企业用工更为谨慎。而劳务派遣作为一种规避劳动法律风险、降低人力成本的法定用工形式越来越多地受到企业的青睐。如今在金融危机影响的持续蔓延下,企业纷纷采取了降低成本、压缩编制的战略,劳务派遣则更是成为很多企业关注的焦点。本刊以前对劳务派遣做过多次探讨,但在新的形势下,劳务派遣的存在价值有什么变化?劳务派遣公司面临的挑战有哪些?对于不合格的被派遣员工如何界定和处理?对于因公负伤或患病的被派遣员工如何对待?本期“甲方乙方”栏目专家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条分缕析,帮助用人单位合法规范地使用劳务派遣这种灵活的用工形式。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随着劳动用工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劳动者维权意识的增强,企业在劳动用工领域的法律风险也日益凸显,如何防范企业劳动用工法律风险,已成为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一、企业常见的劳动用工法律风险1、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引起的法律风险《劳动合同法》第8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  相似文献   

14.
核心提示:《工伤保险条例》规定,非法用工情形下的赔偿标准不得低于工伤保险待遇。此特别规定体现出保护劳动者并号召用人单位依法为职工参保缴费、分担风险的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15.
政策问答     
特别提示:《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  相似文献   

16.
非全日制用工规定的不足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凤 《前沿》2010,(17):119-121
我国立法对非全日制用工的规定相当简陋,不足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了促进此种用工形式的规范化运作,需要进一步明确非全日制工的加班加点行为,划定非全日制用工向全日制用工转化的量化界限,细化劳动报酬的构成,确定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提前通知义务,和对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的缴纳义务。  相似文献   

17.
第一条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的授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是指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或者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的伤残、死亡童工。  相似文献   

18.
《就业与保障》2011,(1):29-29
第一条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的授权,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是指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或者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的伤残、死亡童工。  相似文献   

19.
完善劳动合同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日图 《中国人大》2012,(12):25-28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部分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用工、损害劳务派遣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比较严重。究其根源主要是:一些用人单位为了降低用工成本而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一些用人单位看重劳务派遣工的“退出机制”比较灵活的特点,将大量的正规工作岗位变为劳务派遣工岗位;还有法律规定不完善,配套规章不健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时事资料手册》2007,(5):105-105
山西省共检查乡镇各类用人单位8.6395万户(砖瓦窑4861户).涉及用工192万人。共查出无照经营用工单位3.6286万户,占排查单位总数的42%.涉及农民工34万人.占用工总人数的17.7%。查出无证砖瓦窑3186户.占砖瓦窑总数的65.5%.涉及用工8.1万人,占排查砖瓦窑用工人数的63.3%。其中.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的砖瓦窑17户: 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