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晓玲 《今日浙江》2016,(23):50-51
“毛竹盖一盖,增收一万块”;“林下套种,收入翻倍”……林农的俗语,说的正是浙江“一亩山万元钱”林技推广行动。近年来,浙江林业部门充分发挥森林资源良种化和林作制度的创新优势,大力推广科技富民模式,让科技在现代林业中发挥“乘数效应”,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代林业富民路子。  相似文献   

2.
秦崇彪 《桂海论丛》2001,17(5):72-74
面对当前的挑战与机遇 ,广西国有林场只有充分利用资源、区位优势 ,关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调整产业结构 ,依靠科技创新 ,发展特色林业 ,以特色林业项目带动和改造传统林业 ,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世纪行》2015,(9)
<正>本刊讯9月16日至17日,省政协副主席肖旭明带领省政协农业界委员来到孝感,视察了解我省"绿满荆楚行动"实施以来湖北林业、苗木花卉产业发展以及科技创新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情况。视察团一行先后赴孝昌县、孝南区、汉川市视察当地林业及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情况,参  相似文献   

4.
科技园实行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起上,经营、科研、推广服务相结台.营造了一个科技创新的新天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林业科技产业化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一、林业科技园的特点 (一)发挥优势,各具特色。在科技园建设中,各地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科技园各具特色,异彩纷呈。良种园、繁育园、试验园功能多种;林果类、花卉类、蔬菜类、养殖类各有特色。东营市林业局的东方花卉有限责任公司,以高科技跨行业经营闻名省内外。该公司是一家以花卉、种苗研究开发为龙头,集园林、园艺、良种、瓜菜、欧式家俱制造、室内外装饰为一体的跨行业现代化新型企业集团。占地800顷,固定资产4300万,大型成套温室6个,员工408人,年产值近一亿元,利税1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7,(12)
<正>促进科研与产业的有效衔接,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是实现科技第一生产力和创新驱动的根本途径。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创新集群作为集聚多种创新要素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有利于有效整合配置区域创新资源,加快科研成果的创造、转化和推广。培育壮大创新集群,有助于释放科技创新活力,体现科技创新效果,对江苏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集群是江苏实现科研与产业有效衔接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是催生经济持续增长、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有效转变的强力引擎,为此,需要着力原始创新,以独创的高科技带动经济增长的高级化;加强集成创新,以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促进经济增长的集约化;推广引进吸收再创新,以整体科技水平的大提高加快新增长方式的普遍化.  相似文献   

7.
《天津政协公报》2011,(3):18-19
<正>我市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包括种植、畜牧、林业、水产、农机五个行业的市、区、乡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技推广服务职能逐步从行政机构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组织健全、学科齐全、设施配套、能独立开展工作的业务实体,具备了执法、试验、示范、培训、推广等综合服务功能。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现有的农业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科技创新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重要性的不断提高,涉农企业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一、涉农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制度背景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过分依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这不符合科技创新主体的一般规律。不同科技创新主体的培育和壮大不仅受到科研体制的约束,也会受到产业发展阶  相似文献   

9.
程静 《北京观察》2018,(3):28-2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在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必须重视青少年的科技教育,重视创新精神和创  相似文献   

10.
今年3月以来,围绕省委关于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精神,经济科技委员会组成农业、循环经济、财政金融、科技、城市建设、矿业发展等6个小组分赴全省进行专题调研,形成了7份专题调研报告。一、关于农业问题建议: 1、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广节水、省力、节本、增效技术: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新品种示范推广: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和农民按照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  相似文献   

11.
在三峡库区秭归县活跃着这样一位林业科技工作者,她长期从事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全县实验推广了“以虫治虫”森林生态防治工程;她用自己的科技知识服务于全县的板栗产业,使该县1050户、37100人通过发展板栗业实现了脱贫致富。她就是湖北省第十届人大代表、宜昌市首届“十大  相似文献   

12.
曹贤忠  马聪 《小康》2023,(13):45-47
<正>如何在新征程中更好发挥科技特派员制度优势、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科技特派员制度在福建南平首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20多年来,始终不断发展完善,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业科技扶贫已成为我国扶贫工作中的一项关键举措。农业科技是我国精准扶贫的重要风向标。新时期实现我国农业科技精准扶贫,应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实际应用与推广,加快创新精准扶贫的渠道与手段,全力推进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临沂市河东区政府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努力营造创新氛围,全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区政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掀起了全区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的新高潮。一、建立区乡两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完善公益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近年来,区农业局、林业局、水务局、畜牧兽医局、农机局等区直部门普遍建立了农技推  相似文献   

15.
《今日广西》2008,(24):25-25
科技创新,只争朝夕。 50年来,广西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挥汗如雨,奋勇前行。 农业科技亮点频出,支撑着我区农业发展。50年来,引进、培育了大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了大批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了一批区域特色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科技贡献率高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加快农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2006,(6):37-38
近年来,公安县把推进科技进步作为重要抓手, 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农业科技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日益突出,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003年公安县被认定为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2004 年公安被列为全省首批技术创新示范县;2005年,公  相似文献   

17.
如何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优化农业科技服务环境,造就高素质的农业科技大军,直接关系到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建设和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各国提升和保持国家综合竞争优势的主要依托。武汉市具备建设国家乃至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的良好基础条件。对标硅谷、纽约、新加坡以及北京、上海等国内外成功典范,当前武汉市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首要之务在于:激活高校院所潜力,释放其知识技术创新活力;完善"学—研—产"接力机制,构建创新产业价值链;加快培育创新主体,打造梯次集团军;加强招才引智,充分释放人才红利;借力长江新城,打造"武汉科学城";借助"一局一团",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完善科技投入体系,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强孵化体系建设,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9.
台湾地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对海南的启示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作为祖国宝岛,台湾地区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科技及其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台湾地区农业的成功有许多因素,除稳定的政策、投入、教育和高效实用的农业服务组织外,健全完善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功不可没。2019年,海南省委5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全省农业一盘棋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本文通过观察台  相似文献   

20.
张宁 《群众》2022,(4):29-30
<正>作为全国百强县前三甲、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单位,张家港市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在全国首创“企业创新积分制”,采用指标量化的办法对企业创新行为按类打分,将积分结果与政策兑现、荣誉表彰、人才房补贴、金融支持等挂钩,有效破解科技创新“评价难”“申报难”“兑现难”等现实困境。目前,企业创新积分制已在全国59家国家级高新区中试点推广。以“量化”方式建立企业创新评价体系,以“集约”方式推动科技支撑政策集成,以“数字”方式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