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晓俊  张永军 《实践》2006,(6):29-30
“十五”以来,我区坚持非均衡发展战略,推动资源富集区和优势地区率先发展, 区域经济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期,形成了以呼包鄂地区为龙头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十一五”期间,我国与俄罗斯、蒙古经济贸易合作进一步深化,西部开发进入新的阶段,我区东部地区正式纳入国家东北  相似文献   

2.
实践文摘     
《实践》2005,(7)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要有新思路 克服劣势比发挥优势更重要。新区域发展战略的最重要的创新之处,在于打破过 去从总结优势出发的思路。过去20年中,我国的区域战略中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太多地 注重于“优势”的发掘而忽视对劣势的归纳。这是相当多的区域经济战略不成功的重要 原因之一。克服劣势应当成为产业发展思路的第一原则:克服劣势才是解放生产力的 关键;优势战略其实并非是优化的战略;优势是有时间性、阶段性的。在工业化进程中, 产业升级是不断进行的。今天的优势产业可能正是明天的夕阳产业。我国从“九五”后 期开始重点压缩过剩生产能力的产业,在前几个五年计划中都曾是重点发展的产业。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优化是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增加产业生产效益、跨越产业结构调整障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对产业结构做出了一系列调整,初步改变了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推动了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如果说产业发展制约因素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阻碍,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因素就是带动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拉力,城市化形态、金融发展、交通运输发展、对外开放贸易等是新时代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动力。充分发挥这些动力优势,有助于探索东北三省产业结构优化路径,跨越东北区域经济增长的"瓶颈期",进而实现东北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4.
辽宁发展临港工业和沿海经济,是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同时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有巨大潜力的产业集聚区域。辽宁实施以“五点一线”为支撑的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是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式,也是构建和谐辽宁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5.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而旅游产业是乡村地区极具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领域。近年来,乡村赏花游以花兴旅、以旅兴产逐渐成为各地发挥乡村生态资源优势,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在深入调查研究崇州“赏花经济”发展现状基础上,以其为例,分析现阶段部分区域“赏花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助力“赏花经济”从“一季经济”向“四季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性地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和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竞争已从企业发展战略向产业集群战略演化,产业集群通过协同效应显现出的竞争优势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产业集群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一种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培植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正日渐成为各地参与区域经济竞争新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7.
“环首都经济圈”规划的出台和逐步实施,必将对河北环首都14县(市、区)的县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前所未有的便利发展环境及特色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不仅为相关县域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必将引领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潮流和方向,从而对整个京、津、冀的区域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将为区域经济协作发展探索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范例。“环首都经济圈”在产业一体化对接过程中,应注重“生态、人才、服务”的产业定位和外围优势作用的发挥,使环首都经济效应逐步增强、扩散。  相似文献   

8.
邵阳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较广的内陆城市。近年来,随着“泛珠”区域合作关系的建立,邵阳从开放的“后院”走向了开放的“前沿”,为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我们一定要精心谋划,扬长避短,找准发展定位,抢占发展先机,积极主动地融入“泛珠”合作,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区域经济的合作,核心是产业的互动、互补发展。要抢抓发展先机,首要的是要立足市情,搞好产业对接、市场链接,充分发挥邵阳作为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内陆的结合点、川渝黔经济版块与粤港澳经济版块的过渡带这一地缘优势,紧紧抓住当前全球产业大转移的机遇,依托自…  相似文献   

9.
杨臣华 《实践》2006,(1):23-2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时期,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我区地跨“三北”,市场广阔,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东北经济区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生态防线。“十五”期间,各盟市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抢抓机遇,  相似文献   

10.
韩志然 《实践》2005,(6):19-21
近年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走出了一条依托区位、资源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并带动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优势地区率先发展的路子。优势地区率先发展,符合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非均衡规律,也符合要素向优势地区集聚的市场经济规律。促进优势地区快速发展并率先实现跨越,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着眼于经济社会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不久前,自治区召开了呼包鄂三市经济工作座谈会,更加明确优势地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培育和发挥发展优势,在环渤海、京津冀区域协作以及国家推进对俄蒙经济技术合作的大背景、大环境下,在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中加快发展。呼包鄂三市是自治区优先支持的重点地区,也是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面向来来,自治区要“走进前列”,成为经济增长“重要支点”,呼包鄂三市的发展是关键。三市要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突出发展重点,重点提高产业发展层次,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要努力实现“三个率先”,率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带动和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刊特摘发呼包鄂三市领导在“呼包鄂三市经济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赣州市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区域功能定位,找出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打出“融入牌”,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和分工体系,并树立甘当配角的理念,让渡自己的资源,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接受沿海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的辐射,成为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基地,实现引进“区外”资金,破除赣州经济发展中资金短缺的难题,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其内在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技术创新优势、自增长优势是其他产业组织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它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发展集群经济应结合区域资源特色,从政府、企业、社会多方面入手,通过提高区域集聚效应,加快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代党员》2007,(8):18-19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原建设部总规划师陈为邦—— 基于“一圈两翼”城乡统筹发展战略,重庆可以建立不同的激励措施和调控机制,因地制宜制定不同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发展策略。还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以主城区特大城市为核心的“一圈”城镇群,打造高效的产业和就业平台,同时加快建设以万州、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北、渝东南“两翼”城镇群,提高区域中心城市和中小城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14.
长春市临空经济作为长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推动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实现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意义深远。释放长春航空、高铁、公路的区位优势,制定和实施临空经济产业集聚战略,应重点突破临空主导产业,打造新兴高端产业群;积极培育临空特色产业;改善投资环境,实现临空经济可持续发展,把长春市打造成东北亚区域现代化航空城。  相似文献   

15.
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任务,制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项政策和措施,首先需要清楚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实质和根本方向。综合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化的发展程度、衰落的原因以及当前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课题,我们认为,在新的形势下调整、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既不仅仅是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振必装备制造业等个别产业的问题,而是在该地区推进符合时代特点和区域比较优势的“再工业化”。这既应当成为观察、分析问题的一个基本着眼点,也应该成为制定与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需要一个“再工业化”过程 为了实现地区间协调发展,我国政府极为重视振兴东北老工  相似文献   

16.
我国既有的以行政区为界限的“行政区经济”格局,愈来愈不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行政区经济”导致各地自成体系发展,产业结构趋同,要素市场分割化,以及所谓的“行政区边缘经济”现象,难以形成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区域整体竞争优势。从“行政区经济”转向“经济区经济”不仅要求转变区域发展理念、适当调整不合理的行政区划,更为关键的是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强区域经济发展立法,建立跨行政区的经济协调发展管理组织。  相似文献   

17.
要把优势特色产业作为工业强省的支撑,就需要潜在的资源优势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我省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以水能、天然气、钒钛磁铁矿、稀土等著称于世,依托资源优势,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建立了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资源型产业体系。便从总体上看,资源优势尚未得到较好发挥。突出表现在:产业链条短,终端产品弱,最终产品少,附加价值低,自主创新不够,新产品开发滞后,产业集群发展缓慢,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情况比较严重。因此必须通过发展和改革逐步加以解决和克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在获得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便利的同时,我省产业发展将面临更加激烈的挑战和竞争。以高油价时代的到来为标志,资源短缺对经济增长的制约日益突出,掌握了资源就掌据了竞争的先机。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调整,使我省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必须充分发挥我省的资源优势,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使优势资源产业成为四川终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一言以蔽,就是进一步突出区域和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既强调重点优先发展,又注重整体适度跟进,兼顾空间公平,强调总体效率优先。其实质是适度倾斜的协调发展模式。具体说来,在现有发展能力如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由于各地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条件差距较大,发展优势资源产业不能齐头并进,必须选择对全局有重要影响的重点地区、重点产业实施适度倾斜的优先发展战略。首先应以比较优势理论和“价值链”理论为指导,进一步突出优势,强化特色,进一步明确优势资源产业发展的重点取向,确立“重中之重”。在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和地区内部,还要进一步突出最具特色、最具优势,能尽快做强做大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点领域。其次,要研究实施促进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的产业扶持政策,实行产业倾斜政策区域化,区域倾  相似文献   

18.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领头羊作用,因此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焦点。当前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因其“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通病,比较优势已经明显弱化,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省将产业发展重点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转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而高新技术产业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比较优势,正成为引领四川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扬长避短,未雨绸缪。大力发展我省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运用,是我们迎接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我省经济特别是传统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9.
河北区域特色经济格局已见雏形,但区域特色优势并没有完全转化为区域经济竞争优势和全省经济整体竞争优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五个统筹,遵循“一线两厢”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努力构筑河北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新格局,实现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平衡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0,(7)
<正>发展区域经济就是要谋求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以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首先要处理好区域资源的产业间配置。要依据区情,选准区域主导产业群、协作配套产业群和基础性产业群,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或产业群,并取得最佳综合效益的过程。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