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政论坛》2014,(18):48-48
“夏加尔是谁?如今,一些中国收藏家常到纽约、伦敦和巴黎购买西方大师的画作。许多中国收藏家只关心一件事:要大腕儿的作品,比如莫奈、塞尚及毕加索等。除此之外,对他们而言,西方艺术家仍是个谜。夏加尔就是这个谜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李超 《学理论》2011,(13):234-235
通过艺术家和儿童作品的比较,从叙事因素、情感因素、构图因素和材料运用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儿童绘画中的美学规律和绘画特点,使美术教师和家长能够充分的理解和欣赏儿童绘画,以便客观地对孩子进行艺术方面的引导。通过论述儿童绘画与成人艺术家作品中的联系与区别,是教师和家长了解儿童绘画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19世纪随着日本国门开放,众多日本的绘画和工艺品传到了法国,在法国乃至欧洲掀起了一股日本情趣的热潮。上海博物馆于2013年9月19日至12月1日举办“从巴比松到印象派:克拉克艺术馆藏法国绘画精品展”,巡展中所展出的柯罗、米勒、马奈、德加、毕沙罗、莫奈等印象派及其前后画家的作品中不乏带有日本情趣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中国美术馆画廊主办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展》和《现代中国画展》,从1985年11月至1986年底,分别在美国西部和西南部几个州一些城市的画廊展出,引起了美国观众的热烈反响。 这两个画展,各具风采。大多出自农、牧、渔民之手的650幅现代民间绘画,质朴、纯真,乡景、民俗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又协调得体,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现代中国画展则荟萃了富有创新精神的二十多位画家的120幅杰出作品。既体现出中国绘画古老的传统和现代的新意,又借鉴了西方绘画艺术的精华,使人对当今中国绘画艺术的脉搏有触及之感。两种画展  相似文献   

5.
《民主》2011,(1):57-F0003
1970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九岁随吴门名家苏州艺术学院陈德奎教授学习中国嘶,笔耕不辍,唯动物绘画犹感兴趣,孜孜以求。作品立足于传统笔墨的优秀特质,注重绘画文脉的传承,沿袭明代吴门绘画的精神品质,追求笔墨精微、法度谨严,清韵中具占朴之气的感人作品。学术上欲使主体动物真正溶于自然景物之中,完善山水动物绘画创作并丰富其创作体系。  相似文献   

6.
手画手     
《党政论坛》2010,(22):57-57
在现代艺术里有一位很独特的画家,他不属于任何流派,只是埋头创造一个又一个“不可能的世界”。他对身边的自然有着不同的观察视角,其许多作品都源于悖论,幻觉、矛盾空间和多重意义,他更像一个技艺高超的魔法师,利用缜密但又出人意料的逻辑,将绘画变成与人的视觉做的一场游戏。首先对他的作品感兴趣的不是画家,而是数学家、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1,(34):281
养利.原名王念利.字云初,号思源昼主,别号乐泳人。1961年生于哈尔滨,现为养利书画商会会长,养利画馆馆长。养利自幼酷爱书法绘画,在部队期间受中国近代著名金石书画法篆刻创作中,养利将中华民族美学与现代艺术运用到作品中,因此书法篆刻作品在用笔、疏密、虚白、空间上达到了  相似文献   

8.
刘梅思 《各界》2009,18(12)
李清照是我国南宋词坛的大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女文学家.尽管历代对其词作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颇有争议,但对其词作的艺术成就,则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那么,李词的艺术特色,除了历代论者所公认的"婉约"特征,另外究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本文试图以自己的眼光,结合其具体作品,从两个方面就此问题做一些简要的分析:一运用自如的白描手法;二独具特色的优美意境.既有形象上的美,又有绘画上的美;既有音乐的美,又有含蓄性的美.  相似文献   

9.
吴东魁字昊天,号清瘦人,195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现为华夏书画艺术人才研究会会长。他自幼酷爱绘画,视艺术为生命,历经艰辛而不渝,作品几经升沉,终登艺术殿堂。 1982年毕业于山东轻工美术学校,1983年调入文化部外文局中国报道杂志社任美术编辑。 1985年世界科技博览会特邀展出他的《劲竹图》。中央电视台先后为他拍摄了专题纪录片  相似文献   

10.
游新民,37岁,江西棉纺织印染厂锅炉车间工人。20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潜心钻研绘画艺术,他的作品先后5次获奖。说起他的成功经验,他说:第一个成功的男性背后,都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  相似文献   

11.
陶兴琳 《各界》2007,(4):116,118
宋代绘画确立了中国绘画的审美规范,开创和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艺术语言,形成了“文人画”和“院体画”两大绘画风格。宋代写意文人画的逐渐兴起,对当时的宫廷“院体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钟初文  傅苏臣 《民主》2011,(3):19-21
八大山人.名朱耷,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充满倔强之气。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不论大幅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八大山人是南昌孕育出的世界级艺术大师,其艺术成就不仅在于他超尘脱俗的大写意书画作品,还在于他的艺术思想充分表达了中国文化的审美情趣。八大山人的绘画影响极大,300多年来.八大山人成为中国书画史上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书籍装帧艺术界中,张守义先生深受作家欢迎、同行钦敬、读者喜爱。这是和他四十年来顽强执著的艺术追求紧密相连的。 1954年,他作为中央美院绘画系的毕业生,开始从事书籍艺术设计时也很不适应。在那段摸索创作规律的过程中,他老老实实潜心钻研,勤奋实践,在早期作品中初步表现出了自己较为扎实的选型功力。为了理解作品,他精心阅读原稿,为了熟悉作家,他主动交往攀谈,为掌握创作背景材料,他跑遍京城,画下了古建筑、老教堂、旧街道、小胡同等大批速写。为了熟悉外  相似文献   

14.
大海之子     
周吴 《瞭望》1990,(28)
面对周永家的作品,有如临大海的感觉,宽阔、博大、气度恢宏。 周永家,人称大海画家,从50年代应征入伍至今,一直生活在万里海疆,与大海朝夕相伴。大海引导他走向艺术殿堂,大海一直是他艺术创作的源泉。 如果说,50年代周永家作为“朗卓红”三人绘画小组成员之一蜚声画坛,创作出《军港雪夜》、《海疆夜哨》等作品,是对翻腾呼啸大海的叹服、敬  相似文献   

15.
李敏锐 《学理论》2010,(24):188-189
赵无极用西方表现形式结合东方的美学思想,创作出优雅大气、充满生动韵味的作品,丝毫没有西方抽象画常见的丑陋与狰狞。他那独特的、涵盖中西的绘画语言,为东西方艺术的交融作出表率,也使他成为世界画坛一面个性鲜明的旗帜,从而在当代美术史上占重要一席。  相似文献   

16.
王策 《学理论》2010,(25):171-172
平遥推光漆器是中国四大漆器之一,其漆器艺术在继承传统漆器工艺的基础上,经过几代人的潜心钻研、创新发展,创造出了描金彩绘、堆鼓罩漆、手掌推光等独特的技艺,并把漆艺与绘画完美的结合。形成了它独特的"推光"漆器艺术,创造出诸多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的工艺美术品,成为中国漆器艺术中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17.
音乐与绘画     
闫岩 《学理论》2009,(30):212-212
“绘画如音乐”,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与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两者虽属艺术门类中的不同学科,但它们之间是存在着相通性与共性的。  相似文献   

18.
《从提香到戈雅——普拉多博物馆藏艺术珍品展》,向中国观众展示了16-18世纪,意大利、法国和尼德兰绘画对西班牙绘画的影响,以及西班牙本土特有的文化环境对外来艺术的接纳、吸收的过程。让我们看到艺术所体现的幻想与现实、信仰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显示了社会文化整合过程中的一种分分合合、此起彼伏、充满张力的情景。  相似文献   

19.
李玲玲 《学理论》2010,(19):187-187
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绘画创作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用个性的绘画语言,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塑造个性的生命形象,体现生命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曹红玉 《学理论》2011,(17):211-212
中西异质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影响了中西两种从根本上差异明显的文化体系的相互接受与整合,而其中艺术家的自身艺术构架产生了变化,是中西文化冲突整合之后的状态。但是究竟如何对待本体文化和外来文化,何为"体"何为"用"是中西文化交融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绘画中,"中体西用"与"西体中用"是两种在完全迥异的哲学理念渗透下的艺术表现手法。而在众多艺术家中,郎世宁与吴冠中的绘画突出显示了中西文化艺术的碰撞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