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及腐败,恐怕没有人不对此深恶痛绝的。即使是腐败分子,在大庭广众面前也会装腔作势地大讲腐败的危害,大谈自己反腐败的决心。然而,人人都憎恨腐败,各级党组织也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为何腐败之风仍然屡禁不止,仍有领导干部如飞蛾扑火,"前赴后继"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人远恨腐败近不拒腐蚀。他们在反腐败问题上,只作表面文章不真反腐败,甚至明里喊反腐败,暗里却搞腐败。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每一个共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充分认识在建设和改革之中的反腐败面临的现状,认清反腐败是建设和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从而牢固树立把反腐败寓于建设和改革之中的观点,在“寓”字上下功夫,坚持不懈地抓好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反腐败力度逐步加大,领导干部权力腐败的空间越来越小。但也有一些手执权柄的领导干部至今仍执迷不悟,绞尽脑汁不“断创新”腐败的形式和手法,使自己手中的权力转化为腰包里的金钱。权力期权化就是其中被广泛使用的一种。这已成为腐败的一种新动向。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把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摆在全党面前,特别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针,逐步加大治本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我们必须在思想方法、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上不断总结创新,努力构建领导干部“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的“三不”长效机制。一、关口前移,着眼防范,教育入手,夯实思想基础,使干部“不想腐败”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中,第一项是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第二项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主要是抓风气问题,大量的工作是抓思想教育;第三项是办案,办案全过程也有不…  相似文献   

5.
据有关民意测验表明,各级官员的腐败。是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社会问题之一。对此。朱镕基总理曾用“民怨沸腾”来说明人民群众的“深恶痛绝”。虽然上面反腐败的决心很大,每年反腐败的成绩也不小。但总还不能尽如人意。这不尽如人意。我想主要有两点:一是还不能从根本上堵住腐败的源头。二是有些腐败分子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被揭露出来。  相似文献   

6.
学人新观点     
杨帆:寻找低成本的反腐败措施反腐败,年年是“两会”的热门话题。政府反腐败力度在不断加大,每年都曝光一些大案要案,人物的级别越来越高,涉及金额越来越大。党和政府对于反腐败的意义,认识不可谓不深;人民群众对于腐败不可谓不痛恨;各级党政机关动用大批人力物力进行反腐败的调查和审理,不可谓不辛苦;1999年严厉打击走私,为政府增加了700亿元人民币的关税收入,反腐败的成果不可谓不大。 我认为最根本的反腐败办法,是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加强舆论监督。我想在技术层面上提一个“降低反腐败成本”问题。反对腐败,…  相似文献   

7.
时下,一些尚未掌握实权的非领导干部和党政群机关的一些普通工作人员在谈论反腐败这个话题时,常常要说这样一句话:“我们这些人无职无权,想腐败都腐败不起来。”这句话乍听起来确实有道理,因为腐败常常是与职务、权力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无职无权的人一般是难得沾上边...  相似文献   

8.
皇甫启全 《群众》2000,(1):40-40
群众监督是反腐倡廉的锐利武器,从近几年反腐败实践看,群众踊跃参与已成为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可是,当前仍有部分群众不愿或不能主动参与反腐败斗争,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群众自身存在一些思想障碍,有与己无关心理,认为反腐败是党和政府的事,普通群众参不参与无所谓;有悲观失望心理,认为腐败越反越重,从而丧失遏制腐败的信心;有洁身自好心理,认为反腐败有风险,搞腐败有危险,因此,既不反腐败,也不搞腐败,洁身自好;有位卑自惭心理,认为腐败分子大多有权有势,自己无权无职,“小腿拗不过大腿”,干脆“民不与官  相似文献   

9.
李德良 《新重庆》2003,(10):28-2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反对腐败,各级领导干部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防腐败探要     
遏制腐败不仅要立足于反,而且要着眼于防。只有反、防结合,才能相得益彰。经验告诉我们,与其等腐败已经出现或相当严重了再来反,不如在腐败出现之前就来防,将其遏制在萌芽中。所以,探讨防腐败,对减少和遏制腐败,具有重大意义。  一、腐败与反腐败的“时间差”现象呼唤加强防腐败  对腐败如果严于反疏于防,腐败与反腐败之间就会出现一个明显的“时间差”。在现实中,这个“时间差”已经反复出现,造成了重大损失。它暴露了对腐败疏于防的弊端,同时也表明了加强预防腐败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所谓腐败与反腐败的“时间差”,是指某…  相似文献   

11.
反腐倡廉是一个老的热门话题,本文从“以德养廉”的新视角,提出反腐败要立足于防腐败,即注重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社会道德教化,培养人们以腐败为耻的良好思想意识,最终达到既从思想源头上彻底治理腐败,又能大大节省反腐败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公安机关把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作为加强队伍建设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公安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一支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有战斗力的队伍。但也不可否认,少数干警中存在的违法违纪等腐败现象也是比较严重的。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在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反腐败斗争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进一步抓紧抓好,务必在近期内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各级公安机关和公安干警,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投身于这场反腐败斗争,在斗争中要认真把握好四个关系。一、既要掌握全局斗争,又要注意…  相似文献   

13.
“腐败”这一概念是反腐败理论中最基本的范畴,是构建反腐败理论体系的“细胞”和“纽结”,也是我们制定反腐败原则和对策的理论始点之一。当前对于什么是腐败的界定,可以说不是十分明确和清晰,造成一些边角腐败缺乏打击的依据而任其泛滥。理论界对腐败的定义有以市场为中心的界定,有以权力为中心的界定,也有以利益为中心的界定。角度不同,解释也不同。一是从经济学特别是以市场关系为取向来界定腐败,认为腐败实际上就是一种寻求经济租金的活动,即以较低的贿赂成本获取较高的收益或利润。该定义的合理性在于揭示了资源分配过程中不…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党和政府反腐败的力度是比较大的,是得民心合民意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反腐败的形势依然严峻,腐败现象不仅有增无减,而且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其表现为:一是涉案金额记录屡屡被打破。二是从“单兵作战”到“团伙作案”。最初的腐败都是个别领导干部,偷偷摸摸地搞,而最近几年则出现了窝案、串案,甚至某一地区或单位的政权完全掌握在一伙腐败分子手中。三是腐败分子职务级别越来越高。四是腐败的花样也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最初腐败的内容主要是贪污、索贿受贿,而前几年出现了买官卖官,一些领导干部的巨额家财…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4,(12):84-84
<正>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上指出:"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败,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现实生活中,面对反腐败和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确有一些领导干部,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把"不干事"作为"不出事"的应对之策。我个人认为,"贪污受贿"是腐败,"为官不为"的"懒政"也是一种腐败,甚至可以说这种腐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损害一点不亚于其它腐败。对于领导干部"懒政"现象,老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仍有少数领导干部存有侥幸心理,选择“铤而走险”,对党纪、国法置若罔闻,利用各种方式敛财贪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其在国家治理领域中的运用,使得腐败的监督者拥有了一双“千里眼”,让腐败“无处遁形”。  相似文献   

17.
一、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是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的客观要求近年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和纠正不正之风等三项工作的成效都是人民群众有目共睹的。但是,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腐败现象在一些方面和一些问题上还在滋生蔓延。有两点很说明问题:一是顶风作案突出。新发生的案件仍占相当大的比例,大案要案一直居高不下,一些重要部门的腐败现象并没有被遏制住。二是人民群众还不满意,腐败问题仍然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反腐败斗争不能只是停留在治标上,而要去认真研究和解决引发腐败现象的深层次问题,从源头上防范腐败现象的发生。这是因为:第一,腐败问题不从源头上抓,只是事后去查,就会使反腐败斗争始终处于“扬汤止沸”的被动状态,造成查不胜查、堵不胜堵的波动局面,甚至有时会顾此失彼,被腐败现象牵着鼻子走,也就根本谈不上步步深入了。第二,腐败问题不从源头上抓,只是事后去查,就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就难于巩固反腐败的成果,被查处和惩治的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一遇适宜气候就可能故态复萌,或以新的形式出现。第三,腐败问题不从源头上抓,只是事后去查,反腐败就只能得到“亡羊补牢”的效果,虽然为时未晚,但也已造成了损失。反腐败的根本目的恰恰是为了使党员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使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末的中国,腐败进入“高发期”和“多发期”,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自不待言。在短期内清除腐败是不可能的,但要遏制则是可行的。腐败与反腐败之较量,正在我们眼前展开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是领导者应有的思想政治修养。从1993年中纪委二次会议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作为反腐败三项任务之首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这个自觉的道德修养,便成为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约束的防范措施。中央从反腐败斗争的实际需要出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领导干部提出了自律要求,把廉洁自律逐步纳入了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除在组织上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外,领导干部个人世界观的改造,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大量事实告诉我们,一个领导干部的腐败往往是忽视道德修养,放弃严格自律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于今年8月27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将于2007年1月1日施行。这部法律规范的是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活动。监督的目的是对权力进行制约,因为事实证明,权力一旦失去制约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腐败。监督法的诞生和实施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我国的反腐败工作。近年来,我国反腐败工作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力度不断加大。反腐败工作的推进给我国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使我国走上了健康向上的发展道路。促进法治腐败自古有之,反腐败也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据专家考证,我国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