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薇 《党的建设》2011,(2):55-55
近年来,各级法院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呈高发态势,一些窝案、串案,清晰显示出了“小圈子”的官场病态——一些贪腐法官围绕某位核心人物,编织权力网,形成攻守同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小圈子”外,冠冕堂皇,正人君子;“小圈子”内,漆黑一片,  相似文献   

2.
颜武 《先锋队》2014,(33):15-19
当前,要以“直捣黄龙”的气势,严厉打“老虎”、拍“苍蝇”,果敢地拆毁一个个腐败圈子,进而健全制度,改革机制,完善体制,建立起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体系,以及有效长效的监督机制,切实将权力关进笼子,从而毁掉编织腐败圈子的条件,铲除滋生腐败圈子的土壤。圈子,看不见摸不着,却又随处都有。一般说,人都不愿离群索居,因此喜欢“呼朋唤友”原属正常,也因此,许多人会因爱好而结成圈子:热爱艺术的,便结成艺术圈子;艺术圈子里,又因不同“行当”而有不同的圈子,像摄影圈等等,摄影圈里面又可细分为喜欢拍摄花草鸟兽的、山水风光的、人物造型的,又成为一个个更小的圈子。这种出于共同爱好而结成  相似文献   

3.
圈里圈外     
人活着,总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这个范围,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圈子”。工作,有工作的圈子;社交,有社交的圈子;交友,有交友的圈子;娱乐,有娱乐的圈子。如此等等。诸多个具体的小圈子组成一个大圈子,就成了一个人的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4.
颜武 《先锋队》2014,(11):15-19
当前,要以“直捣黄龙”的气势,严厉打“老虎”、拍“苍蝇”,果敢地拆毁一个个腐败圈子,进而健全制度,改革机制,完善体制,建立起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体系,以及有效长效的监督机制,切实将权力关进笼子,从而毁掉编织腐败圈子的条件,铲除滋生腐败圈子的土壤。  相似文献   

5.
朱岩 《党建》2010,(6):51-51
现在,有少数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爱搞“小圈子”。圈中人对内抱团结盟、互相帮忙,吹喇叭、抬轿子;对外以入画线、排斥异己、掣肘使绊。有句顺口溜“进班子没进圈子等于没进班子,进圈子没进班子等于进了班子,进班子又进圈子是班子中的班子”,就是对这种“小圈子”现象的形象描述。  相似文献   

6.
"圈子",是通过人们之间的社会行为特征自然形成的。比如,戏曲发烧友可以加入"票友圈子",数码发烧友可以加入"IT圈子"等等。这些"圈子"对普通人而言只是个生活范围的概念,不具社会危害性。然而,《检察日报·廉政周刊》记者对近年来查处的贪腐案件进行调查梳理时发现,贪官也有自己的"圈子",他们往往以"人情往来"为由结成利益共同体,逐步演变成弄权、搞钱、玩乐的"圈子"。  相似文献   

7.
时下,干部队伍“小圈子”现象值得人们警觉。在反腐败斗争中暴露出来的大案要案,有不少是窝案、串案,这些腐败分子大多是“小圈子”里面的人,平日里臭味相投,私交甚厚,一己私利把他们拴在一起,可谓“荣辱与共”。这种滋生腐败的怪圈必须坚决打破,这是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权力嬗变 结伙谋私 干部队伍“小圈子”的特征十分明显,它不同于社会上一般的交际圈子,而是带着十分浓厚的权力色彩:   以交情为基础。大凡进入“小圈子”的干部,他们过从甚密,私人交情十分深厚。在圈子内,需要办什么事,哪怕是违规违…  相似文献   

8.
周鹏 《党课》2014,(18):74-76
“圈子”原本的一种含义是指人与人因为相同兴趣、经历或其他目的而结合成的非正式团体。因志同道合而聚在一起,或结伴临溪、流觞曲水,或坐而论道、疑义相析,都不失为一种人生乐趣。但是当下社会和官场上流行的圈子却完全脱离了志趣的主题和情感的联合。不少人削尖脑袋钻进圈子,想方设法经营圈子,千方百计扩大圈子,形成了一种畸形繁荣的“圈子文化”。  相似文献   

9.
一、案件“突破口”的含义和类型 案件“突破口”,一般地可以理解为,是违法违纪特殊利益群体或个体的利益关系链条中的一环或多环。是案件调查能够依此进一步深入的突破点,是为调查取证、查清案情而在相关的链条上打开的缺口。案件的突破就是由一个个不同类型或相同类型的“突破口”的成功突破而组成的。全部“突破口”的突破即构成全案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现在,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进了班子还要进圈子,进班子不进圈子等于没进班子,进了圈子不进班子等于进了班子。简单说,就是“做官”要懂得融入所谓的小“圈子”。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十分看重“人情”,做什么事情往往把“人情关系”放到重要位置,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在干部队伍中,看重“人情关系”的现象也有一定市场。  相似文献   

11.
郭庆晨 《党课》2011,(23):123-125
搞“五湖四海”,不搞“小圈子”,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的革命原则和光荣传统。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热衷于搞“小圈子”从“地下”走到了“地上”,进而登堂入室、堂而皇之——完全公开化、表面化了。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和人民论坛在一次联合调查中发现,不少领导干部的堕落轨迹与“小圈子”、“小兄弟”、“小爱好”这三个“小”息息相关,而且“三小”现象相当普遍。其实,这种调查结果算不得什么新发现,“三小”说的都是圈子。  相似文献   

13.
卜万红 《廉政瞭望》2010,(23):46-47
“圈子”内部的资源配置不断强化着这个“小团体”,使之成为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甚至是“生死同盟”,彼此间都坚守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原则,“丢车保帅”是应对变故的常用策略。这使得铲除这类腐败现象异常艰难。  相似文献   

14.
沈小平 《先锋队》2010,(7):22-25
一个时期以来,有少数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爱搞“小圈子”。圈中人对内抱团结盟、相互帮忙,吹喇叭、抬轿子;对外以人划线、以邻为壑,排斥异己、掣肘使绊。领导干部搞“小圈子”,无论是出于何种动机,都是以权力为纽带,以牟利为目的,与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是完全相悖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予以防止和遏制。  相似文献   

15.
辛华 《党建文汇》2010,(8):42-42
不久前的导演鄢颇被砍事件,让娱乐圈暴力现象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10年前,著名摇滚歌手崔健在谈娱乐圈时就曾一针见血地说:“这是一个以利益为中心的圈子,没有任何规则可言。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有强者出现。有规则的时候,会有一个强者出现;没有规则的时候,会有另一个强者出现。现在是后一种情况。”这里崔健说的后一个“强者”,被人们普遍理解为娱乐圈里的“暴力者”和“黑势力”。  相似文献   

16.
“圈子”,是人们时不正常人际关系网的一种通俗形象的比喻。电影《生死抉择》中的腐败分子郭中姚就是一个编织和经营圈子的老手高手。 “圈子“是可怕的。因为相当数量的权势人物就是在郭中姚之类别有用心的精心设设置下。自觉不自觉情愿不情愿地被拉进圈子,堕入庸败的泥淖而不能自拔的。事实的确如此,只要揭开“圈子”的盖子,往往是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宗法族制历史传统的国家。以亲情、人情为纽带形成的血缘、乡缘、学缘、业缘这四个“圈子”、四重关系,构成了“人情开道”这样一种特有的观念文化现象。这种观念文化,成为“思想觉悟”、“制度漏洞”等原因之外的另一个权力腐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反腐败斗争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大案要案,有不少是窝案、串案,刨根究底,这些腐败分子大多平日里臭味相投,私交甚厚,一己私利把他们拴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圈子”,可谓“荣辱与共”。这种滋生腐败的怪圈必须坚决打破,这是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权力嬗变结伙谋私干部队伍小圈子的特征十分明显,它不同于社会上一般的交际圈子,而是带有十分浓厚的权力色彩:以金钱为基础。大凡进入小圈子的干部,他们关系过从甚密,私人交情十分浓厚。在圈子内,需要办什么事,一路绿灯,哪怕是违规违法之事,只要一个电话、一张条…  相似文献   

19.
田湘波 《廉政瞭望》2013,(19):23-23
腐败“小圈子”实质上是“裙带关系”,而“裙带关系”是公私利益冲突中的影响型冲突的一种表现形式(还有交易型和“旋转”型)。“裙带”,本指妇女衣饰。到了宋朝,人们把因妻女、姊妹的关系而得到的官职称为“裙带宫”,把相互利用、攀援的姻亲关系称为裙带关系。当然,当下的所谓“裙带关系”早已超出原来亲缘关系的界定,上下级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同学之间和战友之间等都可能成为“裙带”的附属。但是,裙带关系中的核心关系是血缘关系和宗法关系。现代官场腐败“小圈子”形成的原因很复杂,但至少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钱锋痛称,“小圈子”是窝案之源。 以权力为纽带,围绕某位核心人物织网,形成利益同盟的官场“小圈子”,历朝历代都有。时至今日,这种现象不但没有彻底清除,还“与时俱进”地出现许多新变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